警惕!严防“套娃式”收费成汽车品牌长期主义?

警惕!严防“套娃式”收费成汽车品牌长期主义?
2023年06月09日 21:06 九分科技社

继智能电视机“套娃”式收费之后,汽车“套娃”式收费也被曝出。

“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战略也是最高战略,华为之后,“活下去”似乎成为了品牌厂商的口头禅。随着这个短句的流行,“活下去”成为企业寻求最高利润,收割用户的“保护伞”,新技术应用体验会员收费更是被企业家们玩到了极致,“套娃式”收费大规模应用于互联网应用相关企业。

好的学不会,坏的不用教。近期,汽车厂商们不断深入学习互联网大厂与家电大厂家们的玩法,在丰富会员付费服务内容的同时,将收费从增值服务延伸到基础服务,大有“发动机一响,黄金万两”之势。似乎,“套娃式”收费成为汽车厂商发展的“长期主义”?

1

冰河时代,套娃收费能救汽车市场?

刚刚,一纸供应商“申诉函”让长安汽车差点陷入争议风口。长安汽车已经辟谣,但这丝毫不能掩盖汽车竞争已经进入了“价格战”终场的事实。

今年上半年,汽车圈的动静太大,都希望在经济升温的过程中守望自己的份额抢他人“粮食”,堪称史上最“卷”。

自3月以来,多地政府密集推出了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从东风系开始多个车企打起“价格战”之后,超40个汽车品牌相继推出补贴或降价优惠,以低价换市场,汽车圈最残酷的价格战打响。

价格战的背后是汽车市场消费的低迷。

今年汽车消费市场开年不利,1-2月的新车累计销量261.9万辆,同比下降23.44%;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8.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4.3%,是本世纪以来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4月,乘用车零售量累计163万辆,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2.5%市场似乎有回暖之势。不过,这个回暖,似乎有点像是以价格为代价而换取。

市场不景气,价格倒挂,汽车厂商也苦不堪言,利润锐减。

一季度,长安汽车创利润新高达69.7亿元,如果刨除非经常损益,长安汽车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则为14.81亿元,同比下滑34.75%。

长城汽车一季度营收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扣非净亏损2.17亿元,同比下滑116.65%。

除长安与长城之外,上汽集团、东风汽车、赛力斯、一汽解放等车企因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滑,而营收同比下滑。

传统汽车日子不好过,新势力更是一地鸡毛。

理想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净利润为9.34亿元。理想扳回一局,其它新势力们算是“糊”了。

蔚来一季经营亏损为51.118亿(7.443亿美元),净亏47.395亿(6.9亿美元);

小鹏一季度营收40.3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1.5%,亏损23.4亿元(3.4亿美元);

……

汽车消费市场很冷,价格战疯狂,卖汽车不挣钱,主机厂要如何活下去?“套娃”收费可以救这些汽车大厂们。

2

收割会员,套娃收费要成为标配?

汽车消费进入了毛利时代,甚至新势力们还处于赔本赚吆喝时期。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品牌需要新的盈利空间。

手机圈,有某位大佬声称“硬件不挣钱”,似乎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种论调非常互联网化,很多传统行业的大咖们也被这一观点所打动。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期间,创维集团、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表示,“汽车实际上是带轮子的家电,是属于消费电子的属性。汽车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软件收费,而硬件可能不一定赚钱,这是已经通过家电证明的事情。”

黄宏生的表态实际上是某些汽车厂商们正在做的事情。

实际上,随着“智能座驾”这个概念被厂商们输出,套娃收费已经被预装,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大量的软件应预留,给收费创造了大空间。

当前,自动驾驶选装包、车联网功能等多种软件订阅服务是厂商吹捧的卖点。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卖点并不是免费。有媒体报道称,

某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其国内的选配价格已经从此前的5.6万元上涨到6.4万元,8000元是真金白银。

令人担心的是,不少车企把订阅模式扩大到基本功能上,有汽车品牌开始在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后轮转向等功能上采取付费会员模式。

这一幕,重演了某媒体《假如开车也需要充会员》,一项功能上百元,带来的是庞大的现金利润额。

汽车“套娃式”收费歪风不叫停,可以想象,保护利润的需求之下,这种收费模式一定会成为标配。

3

令人反感,套娃收费需要抵制!

事实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用理想状态去挑战厂商创收的急迫性底线。

去年,车载导航弹窗广告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大众车载导航弹出大众的购车活动信息广告;奔驰弹出推广自家新款电动车EQE的预售信息广告;通过OTA升级后的蔚来汽车,车机导航同样突现广告弹窗;长城WEY摩卡车机屏幕中也曾出现过“趣来电”的宣传广告……

连安全都不为用户考虑的厂商们,利用会员“套娃”收费会手软?

这对于用户而言,就是一场金钱持续支出的“灾难”,除非你真的不用基础功能,看来,阻止汽车厂商“套娃”收费势在必行。

有律师称, 如果连基本功能都要额外付费,那么可能不符合上市标准,或者可能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但法律之外,谁又在乎界限?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厂商们的合理行为。

一定程度上,增值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如果能增强消费体验,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付费服务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应用于基础性服务显然不合理。

这一刻,我们需要监管部门出手。

比如,2023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公司倡议:杜绝智能电视“套娃收费”。

4月,广电总局、工信部、总台联合召开了互联网电视管理工作会议,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对于整改工作列出了明确的时间点和工作目标。

智能电视的套娃收费有望得到缓解与规范,如此,对于汽车“套娃式”收费的监管还会远么?

短时间内,“套娃式收费”可以内获利,但长远来看,如果只盯着用户的钱包不放,利用各种“花活”强迫用户付费,这种品牌很难得到用户认同。“割韭菜”并非长久之计,专注产品力,提升驾乘体验才是汽车厂商真正的“长期主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