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似羞耻的小动作,谁做谁快乐

这个看似羞耻的小动作,谁做谁快乐
2024年11月22日 18:46 KnowYourself

先来做个小调查👇

我有一种感受,现在大家对陌生人的警惕和戒备没有十几年前那么强了,但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走向友善,而是变得——冷漠无感。

哪怕在物理空间上无限接近,在社会空间上也要尽量保持疏远。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可以几个月不说话,电梯里碰到邻居就赶紧低头看手机。每天都与小区保安擦肩而过却又像素未谋面,没有业务往来的同事直到离职也不清楚对方叫什么。

好像每个人都套上了直径两米的社交隔离罩,没有威胁也没什么温度,大家互为陌生人。

但这种生活状态似乎也无可厚非。「陌生化」是社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为自我保护所做的主动选择。毕竟距离意味着安全,不接触也就没有摩擦。

不过,最近几年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却让我的想法产生了转变。

我们努力达成陌生,去砍掉那些微小的不确定的因素,让周遭环境变得简单可控。但有没有可能,也因此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

看似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可能是我们生活的「刚需」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看似过得热热闹闹,但内心的某个角落,似乎总会被孤独感侵占,像在黑暗空间中漂浮着,找不到坐标也没有归属感。

我们通常以为,孤独是缺乏与家人和朋友的优质关系导致的。但社会心理学研究却发现,在亲密的强关系之外,那些点头之交的弱关系(Weak Ties),对缓解孤独、增加归属感同样重要[1]

图片来源:《请回答1988》

回想我们在疫情中的遭遇,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影响。

在隔离期间,我们依然可以见到家人,可以与朋友联系,但去不了路边摊、咖啡馆、菜市场、健身房,与非亲密的熟人和陌生人的互动被彻底切断了。

很多针对 COVID-19 大流行期间的心理研究发现,这些偶然的、短暂的社交互动减少,会加深孤独感[2-3]。除了朋友和家人,人们其实还渴望更广泛的联结,包括与陌生人的互动。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 35 位普通人的疫情日记,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思考了很久:

「我不仅想念我的朋友,也想念陌生人。我怀念过去在街上、商店、酒吧里与人们的偶然相遇,我怀念与某人建立联系然后各走各路,我渴望新的观点、想法和故事。」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们都能感觉到,孤独感是对联结的渴望,是对亲密关系缺失的恐惧。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这种随机的、并不牢固的联系?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 Mark Granovetter 在《弱关系的力量》中提出了开创性的观点:

与社交关系的质量或强度相比,社交互动的数量对个人福祉的贡献更大[4]

其实,如果把支持性的社会关系看做一张网,家人和朋友是它最牢固的中心,而陌生人看似无关紧要的「谢谢」、偶尔的联系、点滴的善意,都在为我们编织扩充着这张网的边界。

网越大,越能托住个体情绪,稳住生活秩序。

如果没有这些微小的联结和支持,那一个人再怎么强大,ta 跟生活也是隔离的。就像植物失去了发达的根系,抓不住脚下这片土地,更无法真实地融入其中。

这几年,大家经常谈论人类学学者项飙提出的议题——消失的附近。它说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依靠宏大叙事,而不是身边具体的人和事。

附近、具体,其实陌生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屏蔽掉他们,也就等于把人际附近中最大的一环抹去了

于是你会发现,我们对社会和人的了解局限于新闻和社交媒体,不断地被远方的大事件、看法冲击着,情绪上起起伏伏,紧张和焦虑如影随形。

我们感觉自己能与全世界产生联系,但又好像什么联系都没有,仿佛一叶孤舟飘荡在茫茫大海。

当附近的、日常的东西变得模糊,人就很容易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这或许正是我们当下常感迷茫、无力的原因之一

所以,拿掉那道屏障吧,去看见更广泛的具体性和更真实的生活,而撬动这一切的把手,就在于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仅仅是跟陌生人聊两句

就能带来幸福的联结感

跟陌生人建立联结,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简单。很多时候,它就是一句「谢谢」、「回来了啊」、「欸,你也喜欢 XX 啊」。

2023 年一项大样本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与那些独来独往、避免和陌生人交流的人相比,经常和陌生人进行简单即时互动(闲谈,或者只是感谢和问候)的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更高[5]

或许你很难想象微不足道的互动,怎么会跟幸福感产生关联。但事实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可能已经在我们的生命经历中发生,只是还没有被留意、被调动。

我想起某天傍晚在公园溜达,一只西高地凑到我脚边,我忍不住跟它的主人夸了一句:「你的狗狗好可爱」,女孩说:「要摸摸它嘛」。

于是喜提了一次快乐贴贴的机会。那天的心情就像小狗的尾巴,毛茸茸的在风中摇摆。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以及有一次加班到很晚,我身心俱疲垮着脸,走出电梯时碰巧遇到了邻居东北大叔,没有什么铺垫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他说了一句:「孩儿,刚下班啊,太辛苦了。」

很难说这句话能有什么巨大的力量,但在那个当下,我真切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不设防的善意。

它让我从现实的疲惫中抽离,被一种近似于家的温暖所包裹。又像是一只手,能把人从悬浮的状态中拉回地面。

心理学家 Gillian Sandstrom 长期研究「最小社交互动」,她做过很多人群实验,其中有两个结论反复出现:

与陌生人短暂地闲聊,会让人心情更好以及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结感[5-7]。这些积极的情绪,正是幸福感的来源。

图片来源:小红书

更要重的是,这些交流无论多么简短,都是在提醒我们,自己是社区和更大世界的一部分

当它们更频繁地发生时,就会像夜里星星点点的灯光汇聚在一起,让我们感知到自己被接纳、不孤独。

另外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在心理支持之外,与陌生人之间的微小联结,其实还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拥有更多点头之交

更利于身体健康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两项平均随访 16 年的大型队列研究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发现拥有较多弱关系的人早死风险更低,弱关系数量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强关系[8]

另外一项参与者超过 50000 人的评估也表明,跟谁都能唠两句、社交互动多样化的人,身体健康状况更好[9]

结论有点出乎意料。我们都知道家人、朋友或伴侣的情感支持有利于健康,这些牢固的关系理应比弱关系的影响更大。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在情感支持外,还有两个因素可能被低估了:

一个是信息/工具支持,使人们能够做出健康的选择。这不难理解,拥有大量弱关系的人,在紧急情况下更有可能接触到有帮助的人,比如医生。通俗点说,就是人脉广资源多。

另外,弱关系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维护,不用投入强烈的情感,也就更有可能避免社会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冲突和压力。所谓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

虽然弱关系与健康之间更多是一种相关性,不是明确的因果关系。拥有大量弱关系的人,可能同时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方式更健康,也更关心自身的状态。

不过,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与社会关系,本就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跟陌生人建立联结不会是直接的解药,但我们未尝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审视自己生活状态的切口,一种不耗时、低情感负担的身心健康尝试

尴尬、紧张?我们高估了跟陌生人互动的难度

尽管有各种益处,但对内向的朋友来说,跟陌生人聊天这件事听起来还是过于先锋了。

其实也不只是 i 人,一些专门研究社交关系的学者发现,很多人都会本能地认为自己不喜欢跟陌生人互动。害怕交浅言深,担心一次尴尬换来终生自闭。

不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在向我们大喊,这很可能是种误解。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通勤时在火车和公交车上,跟旁边的陌生人聊天以及独处不交谈。

不意外,他们在实验前都认为独处会更好。但实验后纷纷反转,表示与独处相比,跟陌生人互动获得了更积极的体验[10]

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人们对与陌生交谈的心理后果存在深刻的误解,并把它描述为「错误地寻求孤独 Mistakenly seeking solitude」。

如果你多观察身边的人也会发现,这些「打脸」情况时有发生。

我的一位 i 值高达 95% 的朋友,去个公园能跟大爷下棋,能和阿姨共舞。出去旅游,几乎每次都能带回来陌生人的故事和小礼物。

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 i 人表示,在熟人面前张不开嘴,但跟陌生人却聊得飞起。

图片来源:小红书

其实还是那个道理,面对陌生人我们没有太多的包袱和情感负担,反倒松弛放得开

也因为期待成本为零,所以任何交流都可能带来惊喜。就像寻宝,只要有一次感受到了一些波动、感触、震动,那就赚了

打个招呼,就能收获一点点暖意。

聊两句家常,人际支持网上就多了一点弱关系。

谈一谈经验和看法,便得以窥见不一样的人生,发展出对人和事更深入的理解。

我和朋友最近在看一档演员张颂文的综艺《灿烂的花园》,非常有启发,时常会感叹于他孩童般的好奇心,以及对周遭强大的感受力。

他见到路边的羊粪会两眼放光,会向放羊的大爷请教怎么分辨羊的公母,还会主动带上朋友参加村里人的婚礼,会为了获取养花知识开着三蹦子找花农聊天……而这些恰恰是他丰厚人生阅历的构成和表演的养分。

图片来源:综艺《灿烂的花园》

我们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聊天?

不仅是因为联结和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因为这些现实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的经历和视角,而不只是停留于自己塑造的茧房中

而当我们可以看见更多具体的人,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包容更多的人和事,并最终看清和接纳自己。

曾经帮你开门的保安,咖啡馆跟你聊豆子的店员,顺手帮你拿了快递的另一个部门的同事,旅行中跟你分享故事的陌生人……还记得他们吗?

迎上他们的目光,笑着聊两句,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愿我们都拥有投入真实生活的勇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