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战场上的“基础设施公司”

全球新冠战场上的“基础设施公司”
2020年06月08日 15:31 先知堂

瘟疫和病毒古已有之,但新冠病毒的爆发让“核酸检测”这种医学检测方法进入了大众视野,也使得国内的一些医学检测机构备受关注。

核酸检测技术是基于核酸双链互补配对原则的核酸杂交技术,技术人员合成一段与特定病原体DNA或者RNA互补的单链核酸序列作为探针,并用生物素、放射性同位素、酶等进行标记,让其与待测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杂交。如果探针能与待测病原体的核酸互补配对,便能观察到标记物的信号,这样就可以证实待测病原体的种类。

这类检测技术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截止2020年6月5日18:37,凤凰最新实施疫情地图显示:

中国。新增11例,现存确诊124例,疫情几乎完全被控制。

全球。新增126,936例,现存确诊3,019,934例,疫情仍然肆虐。

全球新增病例TOP10分别为:

巴西3.09万例,美国2.23万例,印度0.98万例,俄罗斯0.87万例,巴基斯坦0.49万例,智利0.47万例,墨西哥0.44万例,秘鲁0.43万例,伊朗0.36万例,南非0.33万例。

从累计确诊数量上看,美国192.4万例在全球排第1,中国8.5万例排第18位。

为什么中国的疫情能得到较好控制,而国外的疫情却还在持续爆发,差异在哪里呢?

(1)检测。在隔离的基础上,还需要及时把感染人群检测出来,检测的速度大于疫情传播的速度,这是疫情得以控制的关键,也是隔离和出院的科学依据。

(2)隔离。有没有上心,是否真正的齐心协力应对疫情做好隔离?新冠疫情期间有的国家的人们在阳光海滩上,无所顾忌的嬉闹,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新增病例不断增长的恶果也是他们行使权力的结果。

早检测发现、早隔离治疗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最关键最有效的途径。隔离就不用说了,我们封城可见决心。下面聊聊检测。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并确认了6家公司的试剂盒上市:

1月26日,华大基因的子公司华大生物获批“RT-PCR和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两种试剂盒(目前国内获批的唯一新冠测序检测产品);

1月26日,之江生物获批RT-PCR试剂盒;

1月26日,捷诺生物获批RT-PCR试剂盒;

1月28日,达安基因获批RT-PCR试剂盒;

1月28日,圣湘生物获批RT-PCR试剂盒;

1月30日,伯杰医疗获批RT-PCR试剂盒。

据东兴证券研报,截止2020年4月14日主要公司的产能情况如下:

新冠疫情爆发后,资本市场的反应特别灵敏。相关具备检测能力,试剂盒产能充足的公司,股价表现都比较好,比如华大基因(SZ:300676)、达安基因(SZ:002030)、迈克生物(SZ:300463)、硕世生物(SH:688399)、万孚生物(SZ:300482)股价都大幅上涨。

预计Q2国内试剂盒仍会保持一定数量。

因为4月22日顶层的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小组召开会议,指出要做好常态化防控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我们认为国内将继续新冠病毒检测,包括住院病人、门急诊常规化、复学人群检测。

但对上述公司试剂盒出货量拉动最大的,还属海外市场。

时至6月5日,全球的日新增病例高达12.96万,海外的抗疫战场还有一场场恶战要打。

作为应对新冠疫情最为得力的国家,我们的抗疫力量自然要驰援海外。我统计了一下,论试剂盒获得国际资质的数量,华大基因遥遥领先,包括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和WHO。

专业人士应该了解,欧盟CE认证相对容易。除了华大基因外,达安基因、万孚生物、迈克生物、明德生物、丽珠集团、复星医药、硕世生物等都能获得。

但像中国、美国、WHO、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就不是谁都能进入的了,华大基因这样的能短期内快速突破拿下诸多资质的绝无仅有:

比如WHO,除了常规要求外,还会更侧重上市后监督的计划以及产品安全有效性等方面的审查;还会更侧重产品性能指标(样本的稳定性、试剂盒稳定性、分析性能验证以及临床评估);在临床样本选择上也有更细化的要求,要求纳入目标销售地区的样本。

比如日本,一直是外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认为的,挑战性比较高的市场之一。首先要通过日本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其次还要通过原始数据的检查,申请数据的真实性调查,在这期间日本感染症研究所会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会有多次技术沟通,通过测试后还得通过专家会讨论,最终完成注册登记。

我们不仅仅看到华大基因产品的全球化,更应该看到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服务的全球化。

你有了试剂盒,只代表有了待检测的样本,你还得配套检测能力!这一关我们早已经度过,顺手作为标准,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驰援全球: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带着华大团队前往武汉,支援前线,2月5日全球首座“火眼”实验室投入运行,将新冠病毒日检测能力从千人份提升到2万人份(提升了20倍以上),此后一个多月“火眼”实验室在全国十几座城市复制。此后“火眼”实验室模式被5个国家引进,包括塞尔维亚、阿联酋和文莱等,另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座“火眼”实验室在建或洽谈中,有意向引进武汉“火眼”实验室模式(截止4月23日武汉晚报报道)。

不管是试剂盒获批的时间,还是产能,不管是全球化资质获得的数量,还是“火眼”实验室这一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华大基因均领先于行业,这是为什么?

除了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全球范围内的基因领域都比较有牌面以外(大家可以搜这篇文章《封面故事—从1%到10%到100%》看一下),据了解,主要还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老汪在基因界的影响力,国内企业是无法复制的。以上(1)(3)(4)是华大基因的软实力,如果对疫情的走势预判得当,有一个好的组织能力,花时间补足从前未涉及的海外注册经验与短板,可以追赶上。但第(2)点,就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了,关于研发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

说起研发无外乎“人才、资金、技术和产品”等要素。

资金好衡量,我们可以对比几家基因检测公司2019年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就不算了):华大基因3.17亿元(占收入11.3%),达安基因0.82亿元(占收入7.5%),艾德生物0.94亿元(占收入16.2%),贝瑞基因1.18亿元(占收入7.3%)。华大基因一家的研发费用比其它三家总和还多。

另外,华大基因最近正在做“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董监高及核心业务人员。这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让利益更加共享,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对于人才的吸纳和留任意义重大。

人才没法直接的衡量,从财报里,只能看到华大基因技术人员有997名;公司博士有128名,硕士992名(比同行领先)。人才是否优质,还可以跳出来看: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人吹得再牛,但如果没有技术和产品的转化也是白瞎。技术层面,华大基因是有三个“多”:

多成果。见华大基因2019年年度报告P68-P81页的5项“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产品的基本情况”、112项“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的基本情况”;

多平台。拥有核酸检测技术平台、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平台、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平台、联合检测技术平台以及胶体金检测技术平台等;

多可转化为产品的重点研发项目。CNVseq产品优化升级,基于WGS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产品开发,WGS/WE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等,见2020年一季报P9页的“研发项目进展表”。

作为基因界的布道者和领头羊,华大基因值多少钱呢?

像华大基因这样,致力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公司,一开始不会很快,但后劲却是十足。其想象力在于无限的衍生服务:对于传染病的攻克,对于先天遗传疾病的防控,对于后天疾病的防控,对C端健康可视化的服务,对B端科研提供最底层的技术、数据与解决方案等等。像华大基因这样的公司:底子打得牢固,技术转化成果逐渐多了,自然而然的就站在了风口上。不是它追风,而是风追它。即使全球新冠疫情被扑灭(短时间内还看不到),仍然会有其它的成长空间,它是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

2020年3月2日,我在帖子《华大基因的新范式》里提到华大基因的增长逻辑“通过生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解决更多疾病”:

(1)现在。K(10的3次方),以K级别的数据量,能防控几种病,比如HPV及遗传性耳聋。M(10的6次方),以M级别的数据量,能防控百种病,比如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缺失重复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其中一种。

(2)下一阶段。G(10的9次方),以G级别的数据量,让人们基因库里的CNV(Copy number variation,拷贝数变异,是人类遗传病的一大重要原因)等遗传病的源头无所遁形,做到“先天无残”;T(10的12次方),以T级别的数据量,把Omics(组学)从Genomics(基因组)扩展到Proteomics(蛋白组学)、Immunomics(免疫组学)等一系列Trans-omics。最终能设立生命健康指数,你想象一下在手机、智能眼镜等外设上,观察自身实时生命数据的场景,这在商业模式上是一个“后天少病”的超级订阅付费服务。

这里有必要再结合数字层面深化下业绩增长的轨迹,一家公司的市值轨迹无外乎三种:

匀速的。像腾讯控股这样的公司你就可以理解为匀速了,未来好几年它能把投资板块的优质资产装入母公司,维持20%+的匀速增长,10亿级用户基数未受威胁之前就这样了。未来业绩会没那么高增长,估值倍数下移,买这种公司能赚钱,但赚不到什么大钱,超额收益来自极限低估。

走下坡的。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会走下坡,十几万亿的市场已经饱和,行业成熟了,REITs会侵蚀传统地产公司。未来业绩越来越平庸,估值倍数长期低迷,戴维斯双杀。基本上不会有超额收益。

加速度的。比如华大基因,增长的逻辑是“通过生命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解决更多疾病”,叠加焕然一新的企业面貌(引入明星资本、员工持股、分红计划等等),它会不断有新的疾病被破译和预警。而当前年收入仅仅28亿元,还处于超级行业最早期的阶段。它的业绩会加速度,估值会保持高位。

我对于华大基因2020-2022年的业绩期望是56%,22%和38%。其中2020年新冠核酸试剂盒带来18%的增长;2020-2022年原有各种业务维持20%的增长;2020-2022年新业务(主要是新落地的产品)增加的收入大概占原有业务的15%。2022年的收入达到74亿元。9倍P/S(终点18%的净利润率和中短期业绩给予50倍P/E)的话市值就是667亿元。

————分隔符————

欢迎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