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核动力发展的他山之石——“太空中的原子能”丛书

空间核动力发展的他山之石——“太空中的原子能”丛书
2024年06月26日 09:03 柿子0602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空间核动力技术是备受关注的一项技术。探索浩瀚宇宙离不开航天科技与核科技紧密配合,它们的充分结合,是我国探索太空脚步走向更深、更远的重要基础。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我国航天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同位素热源、同位素电源已成功应用于“嫦娥”系列探测任务,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是以核科学技术为主要学科,聚焦国家国防和战略任务需求的国防科技研究所,致力于建设成为在核科学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所。在空间核电源研发的过程中,该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而Atomic Power In Space: A HistoryAtomicPower In Space II: A History of Space Nuclear Power and Propulsion in theUnited States这两本书引起了他们的长期关注。不同于专注于任务情况介绍和技术细节描述的科技报告与论文,这两本书清晰地描绘了美国在空间核动力发展过程的一些历史事实和技术脉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从事空间核动力的管理者、研发者和使用者可以从美国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从而推动我国空间核动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Atomic Power inSpace: A History(中译本《太空中的原子能 :一段历史》,20239月出版)一书是由美国能源部专项资助,聘请史学家撰写的,他从一个史学家的独特视角用“非技术语言”讲述了自1950年代中期至1982年期间美国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的发展背景、技术进步、组织变革,以及这项技术如何与太空任务进行结合,并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事件。

Atomic Power InSpace II: A History of Space Nuclear Power and Propul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中译本《太空中的原子能II: 美国空间核电源与推进的历史》,20242月出版)是由美国能源部要求并授权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编写的,作为已出版的《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历史》的续篇,记录了美国1983年至2013年的三十年间,美国空间核动力(包括同位素和反应堆)的发展背景、技术进步、组织变革,追溯了空间核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任务和计划。

“太空中的原子能”这套丛书的译者为向清沛等人。向清沛,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长期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电源技术攻关、系统开发与应用,负责总体设计,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因此,作为专业人士,这套丛书的译文严谨、专业、清晰、明了,质量很高。中译本完整翻译了所有内容,对英文原书内容未做任何增删。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译者结合当前空间核动力的发展现状,在不影响原文框架及内容的前提下,做了适当的补充,如以脚注形式补充了一些译者的注解及对英文原书的勘误,整理并增加了“人名及职务对照表”和“组织机构名称对照表”两个附录,等等。

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克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本书的翻译工作给了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具体修改意见,欣然命笔为本书中译本作序。此外,丛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唐玉华研究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孙寿华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朱安文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任保国研究员和清华大学陈靖教授对丛书进行了细心的审阅和指导。

“太空中的原子能”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为我们了解美国在发展空间核动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个窗口。在这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在庞大复杂的航天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看到在早期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并非是一片坦途,看到空间和核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发展自主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丛书脉络清晰、细节丰富、语言生动、扣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兼具可读性和专业性的作品,可供我国空间核动力领域相关的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科学家、工程师等从业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学习使用。对航天领域或核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丛书亦是一本“食之有味”的读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