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助阵!电子特气龙头,外有垄断,内有内卷

大基金助阵!电子特气龙头,外有垄断,内有内卷
2024年06月24日 15:37 星空财富bj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肉桂卷

前不久,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企业普遍受到不小的关注。而南大光电(300346)作为大基金二期的概念股(大基金二期是南大光电子公司宁波南大光电重要股东),股价已明显上升了两个台阶。

来源:同花顺-南大光电 (截至2024年6月21日)

南大光电以MO源起家,但MO源市场环境严峻。南大光电靠电子特气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如今特气产品收入已经能够与中船特气(688146)比肩。只是随着企业不断扩产,电子特气的竞争风险也已随之而来。

一、LED市场疲软,MO源产能过剩

南大光电孵化自国家863计划的MO源研究课题组,是我国MO源龙头和全球主要供应商。

MO源是利用先进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工艺生成GaAs、GaN单晶薄膜等的关键原材料,又称MOCVD前驱体,主要用于制备LED外延片、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薄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其中以LED外延片为主。

但随着LED、LCD行业下滑,竞争加剧,MO源市场环境严峻。近些年,MO源已一步步从国外主导,进入到国产替代、直至产能过剩阶段。

来源:渤海证券

根据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南大光电MO源产品销量仍保持正向增长,但销量增长12.95%,收入却仅增长4.1%,说明产品均价已有明显下降,毛利率同比减少12.06%。

来源:南大光电2023年半年报

另外,南大光电虽然MO源产品销量保持增长,但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2023年上半年,MO源产能利用率只有61.93%

2023年年报中,南大光电没有再单独披露MO源业务数据。但整体来看,如今对南大而言,MO源已不再是业绩主力。2023年,含MO源在内的前驱体材料合计营收占比只有19.93%。

南大光电的起家本领,随着行业技术逐渐成熟,光芒也已逐渐黯淡。

二、电子特气集中扩产,基础赛道略显拥挤

电子特气是南大光电打造的第二成长曲线,不过截至2023年,特气产品收入占比已高达72.3%,已成为南大光电的核心支撑。

电子特气即电子特种气体,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光伏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二大制造材料,仅次于硅片,占晶圆制造成本的 13%。

电子特气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市场被海外龙头企业高度垄断。不过反过来,国产替代也成了国内企业最大的机遇。

近年来,国内电子特气生产企业都在加速扩产。

中船特气前身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电子特种气体研发和产业化的单位之一。截至2023年底,公司三氟化氮产能已达1.25万吨/年、六氟化钨产能2230吨/年,产能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

南大光电则是自2019年收购飞源气体后,拓展了含氟特气领域的业务,目前主要产品是三氟化氮六氟化硫。截至2023年底,公司特气产品年产能也已达1.064万吨,且另有在建产能3600吨。

不可否认,国产电子特气的市场需求正在增加,所以企业才有扩产的意愿和底气。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特气产品多达百余种,其中中船特气主要生产的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市场规模较大。但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甚至包括南大光电的六氟化硫,生产难度本就相对较低。

也就是说,国内企业的主要产能,都集中在生产难度较低的产品上。这就导致这些产品赛道,已经略显拥挤。尤其是三氟化氮,甚至已经>

2023年,中船特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品销量分别同比-7.5%、-7.8%,电子特气产品收入同比-13.62%,同时毛利率也减少了0.98个百分点。显然,市场环境并不乐观。

南大光电亦是如此,2023年特气产品毛利率同比减少2.75个百分点。虽然其特气产品销量和收入均有小幅增长(分别同比1.34%、3.04%),但别忘了这一年南大光电产能大幅增加。2022年特气产能8,805吨,产量9,939吨。而到了2023年,产能增至1.064万吨,但产量不增反降。产能利用率从112.88%,降到了88%。

来源:南大光电2022年年报(上),2023年年报(下)

而即便是在没有满产的情况下,南大光电也已经积压了大量的存货。截至2023年底,南大光电存货6.04亿,存货周转天数已高达200天(中船特气存货周转天数85天)。

来源:同花顺-存货(左) 同花顺iFinD-存货周转天数(右)

综上来看,中船特气和南大光电虽身处于国产替代的浪潮中,但经营压力仍不容小觑。

三、研发投入规模趋缓,力度缩减

目前,国内特气生产企业都朝着国产替代的方向努力,而且扩产仍在继续。但若都挤在相同的产品赛道,市场格局只会进一步恶化。

来源:中船特气2023年年报

对特气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打破其他产品的技术壁垒才是关键。

另外,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约7成,在我国市场占比约4成。而随着集成电路制程节点不断缩小,对电子特气的纯度要求也在持续提高。据了解,从28nm到7nm,电子特气的金属杂质要求下降100倍、污染粒子体积要求缩小4倍。

所以本质上,特气生产企业最终比拼的是技术水平,是研发实力

2023年,南大光电和中船特气研发投入分别为1.9亿、1.6亿,分别占营收11.42%、9.94%。横向对比,南大光电略胜一筹。

来源:同花顺iFinD-中船特气

不过纵向来看,近几年中船特气研发投入规模和占比都有所增加,但南大光电却相反,研发投入增长趋缓,研发投入比例明显缩减。

来源:同花顺iFinD-南大光电

目前,国内电子特气企业整体发展时间较短,在产品种类、工艺水平、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依然与国际巨头有差距。南大光电减轻研发投入力度,不知作何打算?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