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还要多久?

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还要多久?
2016年12月19日 22:56 亨通金箓丨金融分析师

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还要多久?

还有,发达国家是怎么奇迹告别雾霾的?

华北重霾,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霾都洛杉矶,这样的发达国家是怎么走出“阴霾”的?

我们先带着问题看一下多年以前我国是怎样开始步入如此“阴霾”现状的。

下图是NASA 2010年发布的 2001-2006年全球 pm2.5 污染地图(原图见:NASA - New Map Offers a Global View of Health-Sapping Air Pollution)

当然这张图超过80就已经红到发黑了。

以及网易有一张图片(原文见:危险的PM2.5颗粒):

如果数据无误的话,04-06年,北京大学院内年均 pm 2.5的浓度是120。2013年北京年均 pm 2.5 浓度为89.5,而且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可靠度有多大,仅供参考。

雾霾最近几年没有突然爆发,只是我们知道了 “雾霾” 这个现象。从2011年左右开始,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 PM2.5 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社会关注,加之政府终于承认了 “雾霾” 一词,导致我们对雾霾更加关注了。在03年以前,北京并没有雾霾(对不起这儿我可能说错了,事实上03年之前我也不记得是否有雾霾了),主要狠辣的是春天刮大风。大风带着内蒙古的沙尘涌过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每年春天总有那么一两周北京街头就和《碟中谍4》里沙尘暴的迪拜街头一样。

手头也没有翔实的数据,在家不便查文献库,只能凭借大概的了解谈一谈,可能有错(以下因素无序排列):

  • 与城市家庭的私家车持有量剧增有关

  • 与中部城市玩命追求GDP,开始大规模搞扩城建设(题主提到的安徽,其省会合肥近五年的PM2.5来源中建筑尘占比大增,类似的还有河南郑州),并引入沿海发达城市淘汰的工业企业有关

  • 与气候变化有关。冬季变得更湿润(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雾霾发生),少遇强冷空气光顾,静稳天气往往可维持很长时间,污染物得以不断积累

  • 其它诸如内蒙草原沙化加剧(扬沙和远程沙尘传输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春季灰霾有贡献)、生物质燃烧量(如秸秆焚烧)增加、能源因素等,都有一定关联

  • 细颗粒物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可以远程传输,导致地区之间相互影响。或可猜想,短期内发生雾霾的地域越广,其进一步扩增的速率就越快。

  • 总之,原因是多样的……我们不可能一言蔽之,也不能把问天全归咎在某一种事物上,什么砖家曾放言是因为全城一起做饭,油烟导致空气雾霾……呵呵,纯粹扯淡。

发达国家是怎么奇迹告别雾霾的?

在洛杉矶的治霾史中,好莱坞明星、家庭妇女、良心科学家、铁腕政府官员都做出各自的努力,无人置身事外。

70年前,美国洛杉矶也曾经经历过几乎一模一样的伤痛。对于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来说,这座美丽繁华的“天使之城” 除了好莱坞、迪斯尼、圣莫妮卡海滩,除了科比、湖人队、1984奥运会,还有一个深植记忆的痛苦标签——曾经肆虐长达半个世纪的严重雾霾。

洛杉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雾霾难以消散

由于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独特地理状态,雾霾难以吹散、长期驻守。加州标志性的充足光照又导致强烈紫外线,光化学反应一触即发,把毒物向空气中持续释放。而令世人震惊的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折磨洛杉矶人的雾霾在50年后几乎完全消失。如今的游客和新移民已经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暗无天日”的过往。

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对于正在深受雾霾困扰的中国人,洛杉矶经验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生化危机”

1940年代雾霾肆虐的洛杉矶

污染“归功于”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1949年,洛杉矶的渔业产出超过了波士顿,汽车产量更已仅次于底特律。

此刻的洛杉矶,情况越来越糟,雾霾天越来越频繁,居民开始出现恐慌。时任洛杉矶市长弗彻·布朗信誓旦旦地宣称4个月内一定永久消除雾霾。政府先是关闭了一家化工厂,他们认定丁二烯排放是污染源。但,雾霾并没有缓解。很快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家庭垃圾焚烧炉是罪魁祸首,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焚烧垃圾。然而,雾霾依然没有减少。

曾经“暗无天日”的洛杉矶

有人不沉默

严重的雾霾之下,哮喘、气管炎、咽喉炎、心脏病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开始爆发。

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发出声音,表达不满。最具力量的,是幽默和讽刺。

1950年代,好莱坞演员们想出了“雾霾罐头”的点子:“你有敌人吗?有的话省下买刀的钱,把这个罐头送给他吧!”

雾霾罐头

人们还印刷出了“雾霾明信片”嘲讽洛杉矶独特的城市形象。航拍角度的镜头下,是60年代洛杉矶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和模糊不清的天际线。远处的山顶的白雪若隐若现,一切犹如被炖在一锅黏糊糊的毒物之中。

一张1970年代的“雾霾明信片”

1950年代,她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团体,给自己取名“驱除烟雾(Stamp Out Smog)”,英文首字母缩写巧妙地符合国际通用求救信号“SOS”。有男人轻蔑地嘲讽她们是“涂着睫毛膏的女斗士”。她们却很快证明自己绝不是做秀,而是积极的行动派:做调研、写报告、到政府请愿、向州长进言治理倡议。

起初,她们只有二三十个成员。很快,每个人再叫上二三十个朋友。二十乘以二十,不断壮大。就这样,每每有公开的环境污染情况听证会,总会有数以百计的母亲到场,她们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表达关切和不满。

很多人惊讶,抗击严重污染和政府失职,最有效的“武器”竟然是:愤怒的母亲。

良心科学家

一时间,每个人都在愤怒地追问:究竟谁才是罪魁祸首。出人意料,一名来自荷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真相,并由此成为后来半个世纪对于洛杉矶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人。

阿里·哈根·施密特教授

1945年,当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荷兰化学家阿里·哈根·施密特从夏威夷把六千磅菠萝运到洛杉矶时,是为了研究菠萝的香味。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和菠萝一起闯入他生活的,会是洛杉矶的雾霾,他本能地感觉有哪里不对,决定研究大气污染。

经过多个月的实验研究,斯密特得出结论:雾霾来自于汽车尾气,与阳光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了臭氧以及其他剧毒的物质。这重大的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1951年,雾霾甚至有了以他命名的新外号“哈根烟雾(Haagen smog)”。

然而事实证明,斯密特是对的。

车轮上的洛杉矶

洛杉矶人第一次明确意识到,给他们带来威胁的雾霾就出自自己心爱的汽车。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早有预感,又不愿承认的事实: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

法治的力量

在环保领域,加州一直以来在全美乃至全球一马当先,与完善有效的法治关系重大。1960年代末,随着美国民权和反战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0年4月22日,两千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空气污染、呼吁保护环境。这一草根行动最终直达国会山,立法机构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后来这一天被美国政府定为“地球日”。

公民抗议空气污染

这些努力促成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修正案的出台。洛杉矶空气质量得到了有史以来最显著、最快的改善。

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洛杉矶人朝思暮想的蓝天白云,终于回归了。

公民责任与科技魔力

加州成为今天全美环境保护、抵制气候变化的先锋,与这里的民众超群的环保意识乃至道德自律息息相关。然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是在数十年与雾霾的对抗中潜移默化、慢慢转变的。

良好环境VS经济增长

尽管如今的洛杉矶,比起雾霾肆虐的上个世纪,空气质量已经好了太多。但它依然是全美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加州也依然是空气质量相对最差的州。如今,这里的主要污染物就是臭氧。与张牙舞爪的细颗粒物PM2.5、PM10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然而,它其实更加可怕。

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会刺激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这些损伤往往不可修复。同样,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它还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使皮肤长出皱纹和黑斑。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似乎是永恒的两难选择。希望拥有清洁的空气,如果一定要牺牲GDP,值得吗?

加州人的答案是:YES。

灰色的洛杉矶已经成为历史洛杉矶

被历史证明有效的决策、立法、科技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协调发展、共同努力可以成为中国治理雾霾的珍贵经验。2016年的今天,距离山西长治最早出现雾霾已经过去了10年。重现蓝天白云,我们应该不需要等待50年。

每个人都必须呼吸,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个人有例外。

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如愿蓝天常在,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感谢阅读,感恩万千,还是那句话,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文/由金箓整理发布,更多一手资讯,关注公众号:投资交易微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