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春节没几天,我潇洒的婆婆又出发旅游去了。比起寒冷的北方,作为一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她更喜欢温暖湿润的南方。所以,这次的目的地是:珠海、澳门。小包一提,说走就走!一个人的旅行,主打的就是个自由。可是毕竟她也年过60,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终究是不放心。出门之前我们都劝过她,要不和老姐妹们组团一起吧,有事还能互相照应一把。但是我婆婆坚定地拒绝了我们的建议,并说服了我们。其实她早早就开始做了功课: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哪里是文化中心,哪里是消费中心;怎么坐车,坐什么车;怎么坐船,坐什么船;在哪里过关,怎么过关……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外出旅游,很多城市和旅游景点的适老设施都做了升级和完善。例如,12306开通了特殊旅客服务项目,可以为老年人乘车人提供多种多样的帮助服务……方方面面的适老化升级,都让老年人外出旅游的便捷度和舒适度大大提高,让老年人出行无压力。这种感觉不只是来自我婆婆一个人,而是对现实的反馈。2月11日,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围绕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银发列车的开通成为联通老年人与文化资源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老年人与祖国大好河山的双向奔赴。
关于银发旅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在他所著的《老龄经济》一书中进行了讨论。他在书中提到,面对老龄社会特别是长寿浪潮带来的旅游休闲需求,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准备。一是相关产业主体要制定实施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战略。后疫情时代或将迎来全龄人口旅游休闲消费的报复性增长。同时,将迎来中老年旅游休闲消费的持续需求。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增长契机,建构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品牌,为进一步赢得更多中老年消费客户奠定基础。可以说,此次旅游休闲产业的报复性增长将是前所未有的,将决定未来旅游休闲产业的基本格局。二是努力打造适应中老年群体需求的理想目的地及其战略整合服务体系。目前的康养产业、文旅小镇、旅居养老、民宿产业发展,是未来旅游休闲产业的初步试水,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比如通过相关行业战略整合排除中老年人旅游休闲消费的障碍,如子孙看护、宠物代养、花草代养、家庭安全保障等;解决中老年人参与旅游休闲消费的多主体决策机制问题,人际关系特别是代际关系问题等,即消费者的消费背后是子女、老人配偶以及同辈人选择的互动决策机制;最大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旅游休闲产业人才问题。三是高度重视家庭短期旅游休闲服务,如亲子旅游、亲老旅游、情侣旅游等。四是从城乡空间上重新安排旅游休闲产业,城乡差异是未来旅游休闲产业的一大机遇,这里不仅有更多由于乡愁、气候、温度、环境、资源、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差异带来的选择,更是价格洼地运作和低成本运作的巨大空间,也寄托着未来几代人的生活期待。五是开拓创新。目前,中国大量国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后疫情时代会迎来国内外游客对旅游休闲的增长浪潮。对此,中国旅游休闲产业要做好充分准备。此外,要跳出旅游休闲产业的圈子思考问题。我们往往把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当作纯粹的旅游消费者,这是片面的。他们并非是纯粹的享受生活者。在他们心中,老年期到来固然可以优哉游哉,但他们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希望能为社会做些事情,实现更大价值,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这就提示我们,需要把旅游休闲与发挥老年人作用结合起来,既能扩大消费,又能帮助老年人贡献社会,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此,旅游休闲产业从业者需要更新观念,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开发旅游休闲产品时重新定位,做出新的战略运营安排。需要指出的是,老龄社会旅游休闲产业不只是旅游行业,还涉及数字化休闲娱乐如动漫、电竞等,虽然目前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青少年人口,但这些人口是会成长的,会成为中年人、老年人,因此,这些产业同样需要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年龄分类,并开发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智能化、数字化休闲娱乐或者游戏产品,目前在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治疗、失能老年人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未来的前景也十分可观。让我们立足旅游看整个文化产业,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适应老龄社会的文化需求不仅层次多元、结构丰富,而且发展势头十分旺盛,相关文化产业企业也将不断涌现,相应文化产业板块也会迎来发展机遇。这些具体产业的从业者需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在厘清老龄社会各年龄人群需求结构、方向、偏好和特征的基础上,要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逻辑出发,更加重视其他细分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阶段性变化,全面把握相关文化产业企业的战略方向,外树品牌,内强实功,打造专门面向相关文化企业的战略咨询和投资运营服务体系。理论结合实践来说,产业的根本是供给端面向需求端展开相应产业链条,而产业研究的重心就是要为供给端提供战略咨询和投资运营服务。以上仅仅是对老龄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领域、方向和框架提供一些线索,至于未来的产业细部、具体业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方式,以及各细分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索。老龄文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好老龄文化产业,需要老龄文化事业的强大支撑。如何做好长远安排,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需要提升理论思维,建构中国特色的老龄文化学,以便对老龄社会重大文化问题建构相应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对于从事老龄经济产业的所有人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老龄文化学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确保老龄经济产业发展有一个不断向上的精神引领。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