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陷入90年来最严重衰退?这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陷入90年来最严重衰退?这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2020年08月17日 15:56 中信出版墨菲图书

昨天(8月16日),微博上的一则新闻,发出来不久后就引来了2亿网民的围观:

根据美国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分析师的统计,截至上周,累计已有424家大型企业破产,“超过了2010年以来这一可比时期的处理数量”。

而就在稍早前几天的8月13日,英国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本国今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卫报》称,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首度正式宣布经济陷入衰退

倒闭、失业、衰退、萧条……显然,这已经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个例了。

其实,从4月份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联储、欧盟以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专家都陆续做出判断,认为世界经济已经陷入二战以来甚至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

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如何走出这场危机?于是非常自然地,近期网络上的各种讨论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了80多年前,那场在我们的主流历史叙事中,被定格为“成功战胜了”大萧条的罗斯福新政上。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仔细考察其中的前因后果以及诸多细节就会发现,我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误解”,实在是太深了……

罗斯福新政的“神话”

从初中,我们开始学习世界史开始,罗斯福新政是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重要知识点,关于它的评价,也都相当一致:

罗斯福新政不仅帮助美国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为美国战后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美国打赢二战,成为战后的超级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任之初签署法案时的场景。

但这并不是历史的全部真相。事实上,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

例如,大萧条之前,全美的失业率是3%左右,大萧条期间的1931年,失业率则到了15.9%,而到了1939年,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在17.2%的高位徘徊。

美国1910-1960年的失业率统计。

大萧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私人投资率的萎缩,而罗斯福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也很有限。根据相关历史数据显示,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

就人均GDP来说,1939年美国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所以,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罗伯特·希格斯所言,罗斯福新政不仅没有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相反,其中的不少政策恰恰延长了美国大萧条持续的时间

大萧条期间,人们在银行门口挤兑。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把时间倒回到20世纪20年代。

彼时,美国经济享受着一波繁荣,共和党的商业振兴主义(business boosterism)与坚定的个人主义主导了美国政治。

然而,1929年股市崩溃,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摧毁了公众对自由市场和共和党执政策略的信心,新的民主党多数派应运而生。

富兰克林·罗斯福及民主党人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1932年的总统大选。但是,罗斯福当选依靠的并不是抨击共和党的总体执政及经济策略。

罗斯福(右)与胡佛(左)。

在竞选中,罗斯福批评时任总统、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的政府开支过度,他保证上任后会削减 35% 的官僚开支,平衡预算。

上任后,罗斯福通过政府经济计划(Government Economy Act)履行参选时的承诺。通过该计划,罗斯福削减了超过5亿美元的政府预算,削减的主要来源不仅包括政府公务员工资,甚至连退伍残疾军人的养老金都要削减

并且在国际形势严重吃紧的情况下,把国防预算开支也压缩到了8%。

罗斯福“百日新政”期间与农民交谈时的场景。

罗斯福在上任之初的100天内就开始着手大幅改革银行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求所有银行休假7天,接受政府审查。

7天时间内,政府要把全国上万家银行的全部账本清查一遍,从中甄别出哪些银行经营状况良好,适合重新开业,可能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做做样子。

罗斯福还通过新政府项目提供就业机会。他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旨在解决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统合安排、遏制残酷竞争。

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期间,为解决就业问题而新建的各种公共工程。

这些做法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就业,据称创造了500万个就业机会,但钱终究来自税收,本可用于私人投资,甚至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

从上面的一些列操作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缺乏一整套理论指南,其所采取的措施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的。

所以,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给罗斯福写了一封公开信说,这样做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只能阻碍美国经济的复苏,劝其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

更关键的是,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造成美国股市崩溃及经济大萧条发生的核心原因是经济不平等,也就是说,此时的罗斯福新政压根儿就没有对症下药,看得人很迷。

民粹主义对罗斯福新政的挑战

罗斯福总统在上任之初所公布的这些新政没有直面经济不平等问题,因此也受到了来自外界,尤其是来自路易斯安那州政治家休伊·朗的压力。

休伊·朗

休伊·朗深受民粹主义传统的影响。他独断专行、浑身散发着感召力,是民粹主义者当中能够联合各方力量,团结“人民”的典范。曾有记者这样描写休伊·朗的选民:“甚至连他踏过的路,他们也会膜拜。”

1928 年休伊·朗当选州长后,采取了一系列民粹主义政策,比如免除低收入人群的缴税义务,同时向石油公司征收开采税。1930年,休伊·朗进入参议院。1932年,他支持罗斯福竞选总统。

然而,罗斯福上台后,在他公布了上面我们所说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之后不久,休伊·朗就与他决裂。休伊·朗公开表示反对政府的经济计划,称该计划出自“摩根先生和洛克菲勒先生”(Mr. Morgan and Mr. Rockefeller)。

休伊·朗有着非常多的支持者。

1934年2月,休伊·朗在广播上宣布将发起“分享财富”运动。

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一份建议:向财富超过500万美元及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家庭征收所得税

税收用于为每个家庭置办“一处房产、一辆汽车、一个收音机,以及日常家庭用品”等“家庭资产”,“保证一个家庭生活舒适”的最低年收入,以及一份养老保险

休伊·朗发起的“财富分享”运动。

休伊·朗提出的征税税率非常严苛,但即使这样,税收也无法覆盖其所承诺的投入。罗斯福的支持者在媒体上嘲笑休伊·朗的提议。

《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给休伊·朗寄去一份内容模拟调查问卷,就该建议的细节发问“您的结论是基于哪些经济学研究数据?”

然而,休伊·朗这份计划的铺张本身就象征着个人与政府、企业上层掌权者之间巨大的政治鸿沟,这个鸿沟是不容易消弭的

休伊·朗几乎每周都要处理超过6万多件支持者来信。

翌年2月,休伊·朗及27000多人成立了多家分享财富俱乐部。该俱乐部系统不仅作为各个地方的政治组织运作,也相当于一个新政党的大本营。

这些俱乐部的运营方大多是教堂和学校。除此以外,休伊·朗也以一份超过750万人的邮寄名单为傲。事实上,休伊·朗最活跃的支持者并不是生活最穷苦的人,而是担心自己会因经济大萧条落入社会底层的中产阶级。

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Alan Brinkley)

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如此形容休伊·朗的追随者们:

休伊·朗在中产阶层的世界里获得了尊重。这个阶层的人可能坠入他们所认为的谷底,在这个谷底,他们将失去自我力量,凡事只能依靠乞讨。是这种恐慌让中产阶层比那些真正无所依附、贫弱困苦的人群更容易组成政治上的活跃群体。

休伊·朗发起的这场民粹主义运动,在民主党人看来,很有可能威胁到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的机会,甚至会威胁到民主党自身的安全,他们决定开始采取行动了。

罗斯福新政对民粹主义的让步

罗斯福和民主党人对休伊·朗竞选总统感到畏惧。

原因就在于1935年,民主党秘密地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如果休伊·朗以第三党的身份参加1936年的大选,与罗斯福对抗,那么他获得的选票数量将在 300 万至 400 万之间,届时大选的获胜方将是共和党。

这一担心是当年罗斯福与其他民主党人联合各方力量,推出第二阶段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原因

1935年,签署社会保障法案的罗斯福。

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新政直击休伊·朗屡次提出的经济不平等问题。1935年6月19日,参议院通过了确保提供老年退休金和失业补贴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

就在同一天,罗斯福再次带给国会惊喜,他提出了一项鼓励“更广泛地分配财富”的税改措施。罗斯福向大企业征税,并向富有人群及拥有大量遗产的人征收更高的税。

此外,1937 年罗斯福政府推出了住房法案,联邦政府开始支持30年期,低首付的住房货款,使得人人都有房可住。1938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保障劳动阶层的基本权益。

这些做法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了,它就是上面提到的民粹主义运动所喊出的核心诉求

竞选途中的罗斯福。

在同年的总统竞选中,罗斯福还将民粹主义者的一贯表达融入自己的竞选宣言中,代表“普通人”的利益,向“手握经济特权的人”发起抗议。

罗斯福和国会还在广阔领域内采取了干预主义政策,新政伴随着大量新的支出、税收、补贴、管制,以及政府对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经济慢慢走出谷底。

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措施中,有不少迎合民粹主义和助选因素掺杂其中,不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混乱和不确定。

直接的影响就是私人投资乃至整个私营经济活动大病难愈,再也恢复不到20世纪20年代那种生产及就业的高水平。

1930年至1940年,美国经济没有给资本存量带来任何增益:11年间私人净投资共减少31亿美元。没有资本积累,经济增长乏力。1929年至1939年,经济丧失了整整十年正常增长,原本可达30%至40%的国民收入增长,也化作乌有。

历史学家罗伯特·希格斯认为,194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政中单纯为迎合民粹主义诉求而制定的激进措施的取消、政府预算的大幅度裁减,以及私人投资的复兴带来了美国战后的黄金时代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在休伊·朗的民粹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罗斯福新政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对财富及权力不平等的深层担忧,从而消弭了大萧条所带来的日益泛滥的民粹主义情绪。

1939年,罗斯福新政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最终,彻底结束大萧条的是美国实行的战时经济

在1941年的时候,罗斯福通过了租借法案,给英国等国家提供物资,到1945年8月为止提供给盟国500亿美元的战争物资,这超过1933至1939年联邦支出总和。

而1941年-1945年的军事支出开支则高达2500亿美元,仅1945年一年就高达800亿美元,相当于30年代左右美国一年的GDP。

1942年,加州,正在安装飞机的女工。

1940-1945年,随着美国参加二战,国内一扫过去十年低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低迷情况。经济增长是如此的强劲,1200万人投入了军队,劳动力还增加了600万人,失业率自1943年起却一直处于低于2%的严重过热水平。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参考资料: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将出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后果.人民日报.2020.4.10.

[2].罗斯福和新政的神话.罗伯特·希格斯.

[3].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刘瑜.

[4].民粹主义大爆炸.约翰·朱迪斯.中信出版集团.

[4].Hyman, Louis (March 6, 2019). "The New Deal Wasn't What You Think". The Atlantic. Retrieved March 7, 2019.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今日份福利#

在你学过的历史知识中,有哪些是长大后发现,历史真相和书本上的记载大相径庭,给予你深深的颠覆感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阿信将根据精彩程度,pick2名小伙伴送出中信好书一本。

面对不期而至的灾难

你需要提前储备知识和教训

读懂当下复杂的国际局势

《民粹主义大爆炸》是必读书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