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背后的故事:民国时期上海股市的兴衰

《繁花》背后的故事:民国时期上海股市的兴衰
2024年01月14日 20:35 银行螺丝钉

最近《繁花》这部剧非常火爆。

剧中,宝总的启蒙老师,爷叔,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人物。

《繁花》描述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

当时上海股票交易所刚刚起步不久,上证指数从1990年的百点左右起步。

爷叔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70多岁。

上海交易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但当时爷叔就已经是一副投资股票很有经验的样子。

民国时期的上海股市

爷叔投资股票的经验,来自于年轻时的上海股市。

实际上,上海股市的历史很长,在清朝末年到二战结束后,上海股市有过长达几十年的历史。

甚至比1990年之后A股这30多年历史还要长不少。

在1862年,上海本地的报纸就已经发布关于股票的广告。

上海也有了多家从事股票交易的商号。

在1871年,上海就有出现过关于股灾的记录。

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纺织类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

大量资金进入上海股市,炒作纺织公司的股票。

同时当时投资股票,不限制杠杆。

很多人借钱投资股票市场。

在借贷双方不熟悉的情况下,排场就成了一种最直接的信用评估方法。

借款人讲排场,放款人看排场。

遍布上海的饭馆、各种娱乐交际场所,也就有了很实用的价值,成为商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疏通关系、谈生意的场所。

黄河路的饭店,讲究排场,其实也是这种习惯的延伸。

《繁花》第一集,爷叔为阿宝准备了全套行头,高档定制西服、皮鞋,源头也是来自于这种排场。

不过借钱投资风险很高,并且当时的纺织类股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估泡沫。

如果借钱投资,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爆仓。

也导致了当时一批投资股票的投资者破产。

上海股市进入冰点。

不过在随后的30年,上海股票市场,反而出现了3轮「牛市」。

爷叔年轻时投资股票的经验,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积累的。

第一轮牛市:外商股牛市

第一轮牛市是,上海租界区的短暂和平,催生了上海外商股牛市。

1937年,日军侵华,国民政府刚开始阶段,装备和训练水平远弱于日军。

所以日军迅速攻打到上海。

但是当时日军还没有做好跟英美等全面开战的准备,对上海的租界区,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就像《八佰》电影开头所演,全国各地的难民,携带自己的盘缠,涌入租界区。

而且远不止当时全国各地的富豪。

日军也进军东南亚,所以当时很多海外商人也逃难到上海租界。

根据当时的新闻记载,在日军攻打到上海的时候,上海有大约60亿资金流入。

这种规模的资金,当时远远超过上海本地的资金规模。

这些资金中,也有很多对股票感兴趣。

所以大量的资金,流入到上海股票市场。

当时的上海股票市场,可以买到一些本地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可以买到一些海外的外资股票。

租界区的普通投资者,对英美等外商普遍比较信任,加上对国内战局的担忧,庞大的资金就流入到了上海股市的外商股中。

这种庞大资金,反而在战争时期,造就上海股市出现了一轮大牛市。

从1937年到1941年,短短几年时间里,上海的外商股,普遍上涨数倍。

部分股票甚至在一两个月里就暴涨几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1年。

第二轮牛市:内地股牛市

第二轮牛市是,汪伪政府新货币,催生内地股牛市。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那跟上海租界区的表面和平也就无需继续维持。

日军进入租界区,接管海关,关闭银行。

在上海的外国公司的股票,也被日军取缔。

这下之前买外商股的投资者傻眼了,相当于自己投在外商股上的财富就没有了。

不仅仅是股票,当时在租界区流通的货币也被禁止。所以不投股票、只持有旧的货币现金,一旦旧势力被新势力取代,家庭财富照样会蒸发。

这就是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毁灭性打击。

对日军来说,其实并不想要一个被摧毁的上海,而是想要一个有一定经济、金融能力的上海,来为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所以在占领后,控制当时汪伪政府,发行了新的货币“中储券”。

中储券是1941-1945年期间在上海流通的货币,但上海的百姓肯定不信任这种新货币。

而原本的外商股票又不能投,外商公司都被日军取缔了。

所以很多人拿到新货币,就投入到上海股市中的内地公司上。

从1942年到1944年,上海股市再次掀起一轮暴涨。

但是好景不长。

这种股市的异常暴涨也被当时的军阀、财团看在眼里,利用当时上海股市政策的不完善,继续拉抬股价,吸引更多普通百姓进入。

到了1944年的时候,这些军阀和财团们卖出股票进行撤退,完成对财富的收割。

很多热门股票,从一两千元,跌到只有两三百元。

1944年,股市又变成人人避之不及了。

第三轮牛市:货币催生的虚假牛市

第三轮牛市是,国民政府无节制滥发货币敛财,天量货币涌入市场,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催生虚假牛市。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国民政府重新接管上海。

在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定民心,重新制定了更完善的股市规则,所以上海股市迎来了短期的喘息和复苏。

不过1945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上海地区开始过量发行货币,这引发了当时物价的飞速上涨。

大量发行货币,稀释了百姓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隐蔽地从民间搜刮财富的方式。

国民政府的过度发行,导致货币迅速贬值,通货膨胀严重。

根据相关书籍的记载,当时上海地区的物价,在1945-1949年期间,上涨了3-4万倍。

仅仅是1947年3个月,物价就涨了超过60%。

几乎上午刚发了工资,下午就购买力缩水了。

持有现金的风险,变得异常巨大。

天量的通货膨胀,加上当时国民政府不允许普通人买美元和黄金,个人投资者没办法,只能把不断贬值的货币,投入到股票市场。

所以上海股市,迎来了一波疯狂的暴涨。

这一波暴涨幅度,远远超过前两次。

很多股票,在几个月时间里,股价涨了几十倍。

这个涨幅,在上海股票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这是一种虚假牛市,本质上是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实际购买力没有增加太多。

大量的财富被卷走,最后流向了台湾。让上海本地的经济、股市,元气大伤,之后几十年才逐渐恢复起来。

总结

所以《繁花》中,爷叔亲身经历过民国时期上海股市的疯狂,也见证过投资者在极端的贪婪和恐慌下,会做出什么。

这些宝贵的经历,都为后来指导阿宝投资积累了经验。

不论是几百年前的郁金香泡沫、南海股市泡沫,还是最近几十年的日股泡沫、互联网泡沫,都说明了:

人性中,始终存在贪婪和恐慌。

这也是不断推动出现牛市和熊市的重要原因。

长期投资,不缺机会。

未来也不会缺少人性贪婪和恐慌,所推动出现的大牛市、大熊市。

其实如何应对人性的贪婪和恐慌,在两千多年前的《史记》中,就有了最好的做法: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