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自虐

人们为何透过痛苦寻找快乐

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个体在没有实际危险或伤害的情况下,故意寻求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适感,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或愉悦。 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自愿和自我控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近几年常在社群平台上见到清粉刺或是采耳的影片,虽然很多人看到会直呼噁心,却也有不少人会在影片下方留言表示「看了觉得好疗愈」,就像某些胆子不是很大的人特别喜欢看恐怖片或玩刺激活动带来的快感,明明害怕到需要透过手指缝观看或是吓到直闭眼睛,还是会忍不住想继续追看或是继续玩下去,原来这些看似虐待自己的行为是有根据的,这些偏好其实与良性自虐有关。

由宾州大学心理学家Paul Rozin自创的「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指的是,有的人会热衷做一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消极的事,例如脱下袜子后会忍不住猛吸袜子的异味,让自己似乎快要濒临不适,但最后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过程中大脑被实际上不存在的危险给愚弄了,当事情过去、压力获得舒解后就会让心情转而变得愉悦或是得到满足,简单来说就是从肉体的不适中得到精神享受的行为。

生活中其实充斥着很多「良性自虐」的状况,例如吃辣吃到耳朵和脸都红了,鼻水也无法控制的流下来,或是玩云霄飞车玩到觉得胃几乎就快顶到喉咙,随时就会吐出来,又或是参与挑战体力的运动,濒临意志力快要崩解的痛苦感...等等;根据研究发现,人们在这些情况下感受到的痛苦,会让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很难受的状态,当危机或不适等负面情绪被挑起时,也会放大对最终结果的渴求,当最后危机解除,发现痛苦并没有构成真实的危险,人们发现大脑被愚弄后,之前累积的负面感会一下子转化成解脱的情绪,并带来如释重负的快乐、产生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之所以会产生快感的原因。如果平常会透过类似这些「微」自虐来获得疗愈的人,只要不受到实质的伤害,有时也会是一种舒解压力的好方法。

大多数人普遍倾向「温和自虐」,最常见的就是刻意去聆听伤心歌曲、看悲剧或虐杀电影等。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负面情绪。首先,它有助情绪宣泄。有人喜欢看虐心剧,哭得稀里哗啦,有人喜欢看恐怖片,一边惊吓一边享受,这些都能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情感。喜欢良性自虐的人,内心有很多压抑的负面情绪,比如悲伤、恐惧、愤怒等,这些情绪可能来自童年创伤或现实挫折。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那些被压抑的痛苦经验和负面情绪其实并未真正消失,只是储存到了潜意识层面,一旦有出口就会释放爆发。自虐行为,便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让我们能够把内心积压的情绪宣泄出来。

心理学家针对这个现象提出解释:当事者若因某行为产生痛苦或噁心情绪时,大脑会开始评估这个情绪,分析这个悲伤/噁心的程度是我们可以处理的吗?我们是否有享受的感觉?

一系列评估下,大脑遂将这些悲伤或噁心的情绪,将其判定是「享乐感」,这才归纳出良性自虐其实可以纾解压力的论调。

试着回想一下,当你在郁闷的时候,是不是喜欢用一些看起来有些自虐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呢?比如喝酒、暴食、熬夜打游戏等。这些自虐行为看起来虽然不太健康,但对调整心情却很有帮助。情绪宣泄之后,人也就获得了一种轻松释然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看起来是自我折磨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疏导。

其次,良性自虐还能转移痛苦。通过良性自虐,人们把精神上难以承受的焦虑、压力等情绪转移到身体上,从而减轻精神的痛苦。很典型的例子是有暴饮暴食习惯的人群,他们不一定享受进食的过程,但一定享受把自己吃到胃胀胃痛的感觉,好像越难受越心安。这是因为,当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躯体痛苦上,也就暂时忘记了精神的痛苦。

还有一点,良性自虐通过刺激感官,能让人们感受到自己鲜活的存在,这在上班族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他们白天被满满当当的工作任务推着往前走,感受不到个人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在情感上也是压抑的、麻木的。而到了晚上,他们开始报复性熬夜,即使熬到头晕眼花、心悸胸闷,仍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总的来说,良性自虐能让人体验快感、疏导情绪以及找到存在感。但任何事情都有度,过度沉浸良性自虐,如熬夜、暴食等却对身体有伤害,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当你不开心的时候,除了使用良性自虐,也可以试试其他有益的方式,如看书、旅游、倾诉等,莫让良性自虐变成恶性自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