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奇葩说》

别了,《奇葩说》
2017年03月08日 01:53 财经女探长

文/冯羽

前有《晓松奇谈》,后有《奇葩说》,高晓松两次都挥一挥衣袖潇洒离去,一步步与爱奇艺切断了联系。

爆款网络综艺《奇葩说》第四季的先导节目《奇葩大会》正在热播,却被爆出常驻导师高晓松将无缘《奇葩说》正片。节目除了新议长由何炅接替之外,又新增两位导师助阵,同时原议长马东也将加入辩论战队。不过令人空欢喜一场的是,亮相奇葩大会的高晓松未来会再次缺席,而他在节目中的呼声颇高。

当然总有一些原因摊在台面上,比如高在微博中提到要“全力为阿里大文娱在海外开疆拓土”。按说此举也符合高晓松的身份——“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但是笔者也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高晓松在阿里任高管,而优土又被并入阿里旗下,他在爱奇艺的一摊子节目显然与前者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不过没了高晓松,以蔡康永和马东的“双商”,节目应该还是玩得转的。但是进行到第四季,为了避免审美疲劳,节目又引进了新外援——主持人何炅、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和“二道贩子”罗振宇。

但是这样的《奇葩说》,还是原来的《奇葩说》吗?

松动的铁三角

初始三位导师的魅力就在于,他们都不完美,并且乐于将这些不完美剖开让大家看。

马东率先撕掉之前在央视节目中的虚假面具,无节操得调侃、随时爆出的黄段子,以及多数情况下的冷静和温情,让这个小胖子看起来有血有肉。

高晓松本人就更有话题性了,天生带有知识分子的一股傲劲儿,喜欢灌“诗和远方”的鸡汤,但又具有充分自黑的牺牲意识,有趣。

蔡康永的同志身份在节目中虽不算异类,但也能时常与直男高晓松碰撞出“火花”,堪称完美的调和剂。

除了引经据典、正经在辩论的选手们,可以说,这三位撑起了节目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个铁三角,早在第二季就开始松动了。

高晓松缺席第二季《奇葩说》,同样作为脱口秀主持人的金星取而代之。高在第三季短暂回归之后,如今再度离去,换上了何炅、张泉灵和罗振宇三人。

撇开这几位未来导师的辩论能力不谈,对大多数人来说,改变本来就是疼痛的,或者说是充满警惕的,尤其是在你沉迷在其中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在这里似乎并不奏效。一个节目吸引人,除了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节奏和气场。

其实从《奇葩大会》早已可以看出端倪。虽然何炅因为要加盟《奇葩说》,专门给大家定制了一个新的自己来适应节目,但也可以明显看出,他玩得不够嗨,或者说由于表现太过正经,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一股鸡汤味儿,与节目风格不符,融合仍需时日。

张泉灵和罗振宇也需要面临同样的挑战。张泉灵后来从央视辞职创业,此次加盟或许能给节目带来更多不同的创业者视角,而有关商业的渗透恰恰是《奇葩说》缺乏的;罗振宇也需要调整过去随手卖东西的习惯,毕竟,花式口播广告,马东才是九段高手。

爆红之后

遗憾的是,三季节目下来,《奇葩说》早已从一个泛辩论舞台沦为一个纯秀场。

在第一、二季时,选手身上的个性特征明显,且最重要的是,其中有大部分人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辩论训练,这就首先保证了节目在具有辩论性的同时,还能呈现出更多变化。

不过归根结底,《奇葩说》还是与正规的辩论赛不同,节目中加入了更多表演和戏剧的成分,让观众感受到被娱乐。但是当娱乐的元素慢慢累积超出节目负荷后,《奇葩说》也开始变得面目全非起来。

首先是选手身份变得多元化,虽然很多人都是代表某个行业或者群体来发声(自以为能够代表一群人),都要先甩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目的却十分赤裸,即为了名利。

如果将标准再放宽松一点,选手中本身有很多表演成分重的人,也会因为名利而来,但伴随十三线小明星、网综常驻嘉宾、网红等群体的加入,节目的辩论特色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沦为一个大家刷存在感的大秀场。而正如一些《奇葩说》铁粉抱怨的那样,节目话题质量下降,众人也在走马观花中搏得了“满堂彩”。

伴随名气而来的利益更是实打实的。比如马东成立的米未传媒,将一众老奇葩们招致麾下,甚至还为其中一名奇葩马薇薇量身打造了脱口秀,于是前者的事业扶摇直上。原本默默无闻或者名气不大的小咖,在《奇葩说》出名后,商演广告不断,身价也相应上涨,名利双收。更多有志于此的人还在陆续赶往《奇葩说》镀金的路上。

事实上《奇葩说》最迷人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多元化,正所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正因为此,它才吸引了大批拥趸;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奇葩说》变的没有那么好看了,它跑偏了。

正因为曾经深爱过,才会对它如此苛刻。《奇葩说》还能回来吗?至少在这之前,让笔者先说一句再见。

联系作者:13520629039@163.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