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际资本毁掉的名企们,终于明白华为、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了

被国际资本毁掉的名企们,终于明白华为、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了
2021年05月19日 17:16 正商参阅微博

市场经济的活跃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也风起云涌,在如火如荼的商业浪潮中,涌现众多时代的见证者,比如华为、阿里巴巴、京东、小米、格力等,成为中国品牌的骄傲。

但资本也是残酷的,有崛起者,也有在洪流中倒下的,比如俏江南、大娘水饺、天府可乐、大宝、美加净等等,从行业王者到落幕者,他们的起起落落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先回顾一下他们曾经的高光时刻。

昔日风光

俏江南: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合作商

连续盈利8年后,俏江南曾经拿下2008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服务商资格,负责为8个奥运场馆提供餐饮服务,在全国有近73家直营餐厅,张兰曾经也是餐饮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知名的女强人之一,当初凭借一己之力让川菜也能成为知名商务用餐。

大娘水饺:风靡南北的国民快餐

吴国强将一家日营业额只有200多元,一个月要亏损1万多元的小餐馆改名为大娘水饺,用近二十年时间做成了中式快餐行业领军企业。

到2013年时,大娘水饺已在全国19个省市拥有450多家连锁店,总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员工7000人。

曾获荣膺“中国快餐十大著名品牌企业”、“中国快餐十强企业”的大娘水饺。

天府可乐:最强国产可乐

一代中国人的可乐记忆,天府可乐公司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之一,顶峰时有108家工厂,在莫斯科建立灌装厂,日本风间株式会社主动代理,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公司,年生产6万多吨,相当于1亿多瓶。

南孚电池:中国第一民族品牌

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中国电池行业中拥有现代化装备最多、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业,2003年走向顶峰,占据着中国干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中国销量第一、世界销量第五,一年能卖出7亿只的干电池。

从家喻户晓、光芒万丈的天之骄子,到如今有的淡出公众视野,有的改祖换姓、还有的悲情退场,原因到底是什么的?盲目引进资本。

那么引进外资是如何导致他们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总体来说,就是外资与企业不合,无法体谅,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盲目使人灭亡

以俏江南为例

当初张兰为了让公司加快发展,引入鼎晖创投的投资,但资本不会吃亏,签了三年的对赌协议,业绩不达标只能玩完。

后来俏江南受到“回锅油事件”,以及受“禁止公务消费”的影响,口碑和销售额双双下降,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按期上市无望,资本逐利且无情,对赌协议执行。

为了方便鼎晖投资解套,唯有引入更大的投资,俏江南引入欧洲股权私募基金CVC。

作为创始人的张兰卖掉股份,也失去了对于俏江南的控制权,从此一代中餐巨头就这样落寞了。

再看看大娘水饺

大娘水饺由吴国强一手创立,坚持良心手工制作,由于年岁已高,吴国强想找代理人来经营,又是CVC找到吴国强称愿意投资大娘水饺。

刚开始吴国强还不太愿意,后来在CVC基金的高价以及画饼之下,最后还是以仅持有10%的股份引入CVC。

资本引入之后并没有像愿景中的一样,打造知名品牌,而是追求盈利,将手工水饺换成速冻的不说,还缺斤少两,质量问题频发,致使口碑严重下滑,而吴国强作为董事长被迫出局,甚至后来连公司年会都参加不了。

看到大娘水饺日渐微弱,CVC榨干了品牌剩余价值,以3.5亿元的低价转给国内的格美集团,迅速套现离场。

在自私且急躁的资本裹挟下,俏江南和大娘水饺最终是去了本我,被资本玩弄,相比之下,南孚电池和天府可乐的合并收购则更委婉,吃了个哑巴亏。

天府可乐是中国碳酸饮料的一个奇迹,曾风靡全国,1981年,天府可乐品牌拿下川渝饮料市场75%的份额,并成为川渝两地特产之一。

1990年,如日中天的天府可乐与百事联姻。本来说好百事帮天府开拓海外市场,天府帮百事开拓国内市场。

结果呢,合资第一年,天府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从75%下降到第二年的50%,第三年的20%;到了第四年仅剩1%了。到1998年,天府可乐已经名存实亡,当初的美好誓言成为一句空话,天府可乐的销售渠道却被百事可乐全部占用。

到了2006年,撑不下去的天府可乐只得将所持有的股权以1.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百事公司。

再来看南孚

1990年,南孚LR6碱锰电池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开创中国电池行业“当年安装、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创汇”的新纪录,产品甚至远销海外。此后南孚电池获奖无数,成为行业一颗闪耀的明星。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金霸王电池母公司)收购。这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么,让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力量”,是如何一夜之间去到美国人的碗里的?

原来1999年,经营红红火火的南孚电池引进外资,2002年,外方股东又通过其他方式收购1000多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外资对南孚的控股已达到了72%。

南孚后来作为吉列公司的子公司陪嫁到宝洁。然而被宝洁收购之后,南孚却郁郁不得志,曾经的行业大佬几乎沦为竞争对手(金霸王)在国内的经销渠道和加工基地。

为了避免和母公司的金霸王电池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得匆匆鸣金收兵,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渐渐地失去活力。

好在2014底,一国内投资机构为南孚电池赎了身,此后借壳亚锦科技登陆新三板顺利上市,重回到国人手中。

可以说,企业选择的每一个的合作伙伴都至关重要,一旦和资本机构发生了合作关系,话语权就不是那么好掌控的了。

作为知名品牌的华为和老干妈就选择了一条与他们不同的道路,同样的品牌和业绩傲人,但他们很清醒,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资本,都有着明确的认知,知道资本引入之后可能会失控,甚至一手打下的江山面目全非,坚持了自己的风骨。

资本引入先三思

虽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是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但要引进资本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至少要明白以下三点,才能保障企业能长久发展,不为他人做嫁衣。

1. 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分开

投资者重视的是如何能够快速赚到钱,赚完就走人,而经营者更看重市场的培养和顾客的体验,两者既有相互需要,又有本质矛盾,需求和矛盾的调和至关重要,这时候投资者和经营者尽量分开,是个好的选择,既能保住老店的招牌,又能让投资者满意。

2. 品牌扩张是否要引入资本

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需不需要引入资本,引入之后,在后期经营中还能不能把握决策主动权,这些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提前考虑,莫等到失控才后悔莫及。

3、要清楚资本投入的真实意图

资本就是为了赚钱的,这话不错,但良心资本和恶性资本还有有差别的。

在引入资本前,需要考查的是对方与我们的投资意向和资源匹配度,资本是为了互惠互利共同盈利获得更持久的回报,还是榨干你的剩余价值捞完钱就跑,更甚者是看中了你的市场资源,想要夺为己有。

莫等到像俏江南、大娘水饺这样引狼入室,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掠夺资源才后悔。

每个企业的发展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品牌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努力,投机取巧一定不会长久,企业要明白资本的苛刻与无情,在下决策时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才会避免坎坷道路上踩入大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