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说走就走,说让你走就让你走!

途牛:说走就走,说让你走就让你走!
2017年12月28日 19:20 咨询范

关键词

途牛  裁员

共计3000字 | 预计阅读6分钟

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圣诞温馨的氛围中时,途牛旅游网的员工们却遭遇2017年冬天的一场“暴雪”。

因为他们中的部分人,被裁员了。

突如其来的裁员

从12月21日开始,就有认证为“途牛员工”的用户陆续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爆料称,位于南京的途牛旅游网总部12月21日上午9点半左右突然辞退大约400人!

据央广网消息称,这些员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辞退的,一早收到公司通知,要求收拾东西当天走人。基础研发部一名被裁员工还称,“不需要交接,电脑都不用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有途牛员工写道:

真是血洗,今天在四楼遇到认识的人,打招呼都变成‘还活着吗’?

今天知道消息眼泪掉下来,我刚走一个月,以前的大部门整个被拿掉了。很难过。

经核实,裁员确有其事,且不排除缩减成本的可能。24日,途牛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正常的员工流动,人数不超过200,占公司人员比例不超过3%。途牛在沟通、调整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权益。

并且早在22日下午,途牛工作人员就此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已经对离职人员进行了N+1的赔偿。

记者随后通过招聘网站和从业人员查询到,此次裁员的研发部门,平均薪资在1万元—1.5万元人民币左右,经估算通过裁员,途牛大约每月可以减少200万元—300万元的人力成本预算。

这并非途牛第一波裁员风波,一个月前,途牛刚刚经历了高层“动荡”,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严海锋及首席财务官杨嘉宏离职,如今又爆出大规模裁员,这不得不让人对途牛的经营状况产生担忧。

裁员背后是途牛迫切的盈利目的?

2014年途牛登陆美股纳斯达克,业绩亏损却一直相伴。根据上市之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净亏损分别达到了9200万元、1.07亿元和8000万元。

上市后,亏损幅度更是进一步扩大。2014年亏损飙升到4.48亿元,2015年和2016年的亏损情况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分别为14.62亿元和24.43亿元。

业内认为,在前几年市场开拓期,在线旅游“烧钱”是行业通病,在所难免,但是随着在线旅游市场格局稳定,携程、去哪儿、同程等纷纷宣布盈利,作为上市三年的公司,途牛不得不把财报盈利目标放到首位。

顶着压力的途牛也终于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宣布扭亏为盈。根据途牛三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净收入为8.061亿元,同比增长53.5%;毛利润为4.409亿元,同比增长73.5%;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970万元,2016年同期亏损5.717亿元。这是途牛自2014年5月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不过,根据财报显示,盈利指标是在“非通用会计准则”(除却了股权报酬费用和投资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经常性成本,增厚了实际业务营收和利润)的标准下,业内认为,途牛目前最迫切的是提升盈利能力,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减少人员开支。

尽管途牛回应称所有的财务数据都经过了外审审计,但依然掩盖不了在线旅游行业竞争压力陡增的大背景下,途牛内部急需结构调整以求突围的现实。

改变烧钱打法,布局线下门市

其实从2016年下半年起,途牛已经明显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烧钱”占市场的打法。并且过往一段时间,由于其在营销上大手笔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体支出。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途牛市场营销费用占总运营费用的61%,而同期携程是36%;2015年途牛占比63%,同期携程是41%。烧钱营销提高了途牛的知名度,但在用户转化率上却并不是很理想。据智察大数据监测显示,在2017年9月在线旅游APP活跃用户数上,途牛旅游以约1269万人,位列第四,排名前三的则分别是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飞猪旅行。

此前途牛的高管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了减少营销投入等成本控制方案。所以,第三季度途牛能够实现盈利,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成本控制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的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增长率为33.3%,较去年相比仅提升1.3个百分比。这个数据说明行业增长速度已开始放慢,因此,相对于在线而言,线下和产业链上的机会与空间还很大。

此前,途牛称,预计到今年底将拥有超过220家门市,明年自营门市数量将再增加150个以上,总量达到370个以上。

伴随着有可能因为线下布局而发生逆转的生态,围绕途牛的不只是亏损与人事变动,被收购传言也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去年11月,途牛被传将被携程收购,今年5月又有京东收购途牛的传言。

此前,途牛CEO于敦德表示,盈利不是来自资源简单的削减费用,而是来自于对业务的深挖突破以及结构调整,未来途牛仍将坚持这一方向继续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

员工就是一坨屎

战略调整没毛病,但是如果裁员过程过于暴力,恐怕还是会影响公司形象,甚至影响投资者信心的。

其实,途牛暴力裁员的事情,去年就发生过。比如去年一个“被离职员工”爆料,他曾经就职于一家国企,随后跳槽到途牛,在工作了几个月后,途牛以“不适合该公司”的理由将其辞退,且没有任何说法。这位员工在那次离职过程中前后手续办完一个小时都不到,速度空前,完全不给一点反应的时间。

似乎,这样的离职过程完全不是应该有的流程。那位员工认为途牛的这种行为很不负责任,套用XXX(途牛某高管)的口头禅,不管自己多把公司当家,公司都只把员工当一坨屎。

众所周知,在OTA领域,途牛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激烈的生存挑战,不仅是外部竞争对手环伺,内部战略也有问题,长期走低毛利补贴路子,年年巨亏,市场也不买账,低毛利差服务造成用户体验差,在旅游这个低频市场里表现并不突出。而携程在2015年收购了去哪儿网之后,其占据41.8%的市场份额就已经“正式确立了在线旅游市场’一哥’的位置”;途牛和阿里旅行、同程等则同处于二线,阿里旅行“背靠大树好乘凉”,相对而言,途牛的上升之路更加困难重重。

途牛作为雇主,企业口碑持续低迷,几乎每次爆出的离职事件都会伴随企业的负面消息,如在2012年的离职事件中,途牛被某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管培生曝光其无故辞去十几人且不肯支付赔偿金,甚至以“将其他南京大学的学生降薪”进行语言威胁,最后以学生求助媒体和劳动仲裁才得以实现维权;本次亦是涉及“暴力裁员”,甚至传出在途牛某创始人看来“员工就是一坨屎”的传言——甚至,在知乎上,还有关于“你为什么从途牛离职”、“在途牛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等专门的讨论贴,“面试很儿戏”、“加班但是工资低”、“人际关系复杂”、“不尊重基层员工”等负面吐槽层出不穷。

从这两年的结果可以看出,途牛的多次裁员,无论是出于减员增效还是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员工的工作状态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员工的潜能,如专业培训、绩效考评、薪酬激励、晋升设计等都可能对员工发展和成长产生巨大的恶影响,而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福利(或曰激励政策)就是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企业对于员工的尊重与重视程度,反过来也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

美国职业社区网站Glassdoor的一项调查发现,57%的职场人表示额外津贴和福利是他们决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的重要因素,近80%的人认为相比加薪而言,更愿意接受福利的安抚;而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中,那些“别人家的公司”、“别人家的福利”往往令人称羡。

但如果途牛老板对此视而不见的话,那么,途牛倒真的可以是一个“说走就走”的公司,说让你走,就让你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