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人去商场看电影,而美国人却蹲在家里看?

为啥中国人去商场看电影,而美国人却蹲在家里看?
2018年01月04日 19:00 咨询范

关键词

院线  中国  美国

共计2500字 | 预计阅读5分钟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就要在国内上映了,不过,这部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影片,在已经上映的北美,票房市场却没有预想的那么美好。

除去 2017 年 12 月 15 日上映首日拿下了 1 亿多美元的票房,《星球大战 8》在之后的十几天里每天只有一两千万美元的票房入账,即便是在圣诞节和新年假期期间也不例外。

这次,美国各大媒体的影评人纷纷把锅甩给了假期——都是因为放长假,大家懒得出门,所以才没人看的。你看《星球大战 8》的票房虽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好,到最后不也还是成了圣诞新年档的北美票房冠军嘛。

别闹了。票房不景气怎么会是放假的锅,美国人不想去电影院看电影,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中国,新开一个商场想聚拢人气需要先开个电影院。而在美国,是考虑先开个沃尔玛或者全食(Whole food)。

电影院线:美国人越来越不想去电影院,票房要靠中国市场了

被寄予厚望的《星球大战 8》并没有给 2017 年的北美电影票房帮上什么大忙。虽然最终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但据外媒 Variety 预测,2017 年北美本土市场比2016年的 113.8 亿美元下降了大约 2.5%,最终票房成绩可能在 111 亿美元左右。

电影票房还不够直观的话,我们可以从卖出电影票的数量上来看看。2017 年北美地区一共卖出了大约 12.6 亿张电影票,比2016年少了 4%,创造了 22 年以来的新低。

2008 年经济危机时都没被影响的北美票房,在 2017 年春季悄悄咪咪地下降了 10%。 2017 年夏天,美国人不爱去电影院的趋势变得更明显了。暑期档新年档这样的档期,以往在美国也是有的,但2017年美国的暑期档却不尽如人意。Boxoffice Mojo 数据显示,2017 年北美暑期档票房比 2016 年同期下降了 15%,达到 25 年来的最低,8 月票房数据甚至同比下降了 32%。

暑期档的影院救星们基本都扑街了,系列性的大片也都达到了自己系列里的票房最低值。《加勒比海盗 5》《变形金刚 5》《神偷奶爸 3》《汽车总动员 3》等影片票房相较前面几部都有所下滑,连好评率 94% 的《猩球崛起 3》票房也不及这系列的前两部。

最近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有 14% 的美国人每月去电影院看一次电影,6% 的美国人每月去电影院两到三次,31% 的美国人每年会去电影院一次,半数左右的美国人更喜欢在家看电影。

为了吸引更多美国人去影院看电影,提供在线售票服务的 MoviePass 公司2017年下调了订阅费率,原价50美刀的月卡服务,现在只卖九块九。每位用户只需要每月交 9.95 美元,就可以每天去影院看一部电影,节假日通用,还能参加首映场。但即便电影票这么便宜,美国人还是不愿意去电影院。

美国人不爱去电影院的原因之一是流媒体的发展。随着流媒体话语权的增加,电影从院线上映到流媒体上架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流媒体上的原创影视作品也越来越精良。流媒体网站 Netflix 在2017年四月宣布订阅人数到达一亿人。在北美院线春季票房惨淡的同时,Netflix 2017 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 50%。

即便在流媒体发展之前,美国人也更愿意在家看电影。美国最大的卫星电视运营商 DirectTV 曾经推动过缩短窗口期的计划,电影在院线上映 8 周后就在电视上播放,还跟不少电影公司达成了合作。不过,这项计划一推出就遭到了 20 多位著名美国导演联名抵制,DirectTV 被认为威胁到了电影行业健康。

为了让美国人在家看上院线电影,前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西恩·帕克甚至开了一家名为 Screening Room 的公司,专门提供在家同期观看和影院同步上映的院线电影的服务。

Screening Room 上的每部电影要花费大约 50 美元,用户购买后可以保留影片 48 小时但只能看一次,还要求顾客拥有特制的机顶盒、100 英寸以上的顶级平板电视等硬件设备,以及一个可以作为私人影院的巨大客厅。

然而,拥有大客厅在房价相对便宜的美国不算什么,大部分美国家庭的客厅都放得下整套的大件影音播放设备。

国际民意调查机构统计,在蓝光影碟机开始流行的 2008 年前后,美国人在圣诞购物季购物清单上出现最多的三种商品就是高清电视、蓝光影碟机和电影碟片。

这三样东西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者也买得起,可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中国电影消费者,并不能买得起大客厅。

在北美市场票房增长率-4.3% 的同时,中国国内电影票房增长率却达到了 22.8%。和北美相比,中国的线下院线还能多赚几年爆米花钱。

从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 559 亿人民币。在北美票房降得最惨的八月,中国市场达到了 2017 年票房的最好成绩,74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82%。

美国数据服务公司 ComScore 估计,2017 年全球票房在北美票房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增长了 14 亿美元,主要归功于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增长,2017 年全球票房的增长数据就是负的。

和成熟的北美市场相比,中国的院线市场还在向三四五线城市扩张,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逐年下降。流媒体方面,中国的网剧2017年虽然佳作频出,但也还没多到可以威胁院线电影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不仅没有自己的大客厅,甚至大部分还在租房。搬来搬去的出租屋里放不下4k的高清电视和蓝光影碟机,最多只能放一台公司年会抽中、挂闲鱼也卖不出去的 32 寸 899 元小米电视。

平常挤地铁时看电视剧靠的主要是手机和平板,要在周末享受一下电影大片的影音体验,去电影院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两国的国情,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习惯的差别,导致了院线电影在两国的景气程度差别不小。除此以外,两国的影院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差别。

首先一点:美国很多电影院是不规定座位的。还记得第一次在美国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电影票上都没有标记座位号的,顿时就懵了。他们都是谁先到就先挑自己喜欢的座位坐的。不过还是有一些电影院是对号入座的,比如AMC的电影院。有些AMC影院的椅子是可以调节的,可以躺着看电影,座位间的距离也大,看电影非常舒服。有些AMC是可以看到在美上映的中国电影!美国不像中国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影院,只有几家不同的电影院,而且几乎都是连锁经营的。

虽然座位大多拼不过美国,但中国的屏幕,确实比美国要大。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影院必须能装下更多的观众吧。对比之下,美国影院的屏幕一般比较小,感觉影片质量也没中国的强。不过还是要看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如果是看一些科幻大片,3D电影像X-man,变形金刚系列的电影当然是要大屏幕才好看,才过瘾,如果是要看一些温情青春片,那么小点的影院比较合适,清净。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票价。美国电影票价一般都是十三美元左右,无论在什么城市或者市中心都是差不多价钱(只是对于普通的影院,奢华高级的另当别论)。而且相比美国人的收入来说,十几美元是非常便宜的。但是国内的票价一般都需要差不多七八十元,离市中心近的或者一些大片就要120元左右,相比国民收入来说会比较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