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法社会组织无所遁形

让非法社会组织无所遁形
2024年12月12日 18:27 新华报业网

打着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旗号的“世界文化合作发展协会”案、以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名义进行活动的“中国慈善联合会北海慈善服务站”案……近日,民政部公布10起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据此引导人们正确识别非法社会组织的套路,避免上当受骗,以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非法社会组织如“毒瘤”,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必须坚决打击整治。从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到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滋生土壤进行源头治理,一系列的硬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各级民政部门共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659家,其中取缔152家、劝散383家、引导登记124家,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随着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从专项行动转段常态化治理,一些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一,非法社会组织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比如,有的想方设法“投靠”到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下,为非法身份洗白;有的暗示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某种关系,伪装“官方背景”。其二,非法社会组织的运作手法更加隐蔽。比如,有的不再对外公布联系地址、联系人员、联系电话,仅通过一个邮箱开展活动,让人找不到组织实体。其三,非法社会组织的互动方式都加虚拟。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开展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四,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更加宽泛。现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也开始出现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苗头,个别非法社会组织甚至与境外敌对势力相勾连。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主动出击。如果说有关部门的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狠抓当前”,那公布典型案例则是绵绵用功“着眼长远”。细究这10起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既有打着“国字号”名片招摇撞骗的“中国旗帜学研究中心”案,也有热衷在活动领域上“蹭热点”的“质量总监联盟”案,还有聚焦诸如青少年等特定群体的“天津市高中生商业领袖联盟”案,这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无疑为社会公众识别五花八门的骗术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这个意义上看,普及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教育,不失为以案示警、教育大众的好方法。

总结各地的治理经验,从保持“打非”常态化,到推进“打非”法治化,再到实现“打非”智能化,多元化的治理举措共同守护人民安宁、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始终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非法社会组织将越来越难以遁形。(静子)

标签:

责编:孔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