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是如何用金融债“补血”的?

消费金融公司是如何用金融债“补血”的?
2024年07月31日 10:55 炼金术学堂

根据财联社的最新消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融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止7月18日,年内已有72只商业银行金融债发行上市,5月份以来发债热情逐渐提升,发行主体主要为中小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债发行利率持续下行,部分银行发债成本已显著低于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

金融债券是什么

金融债券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通俗点说,就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借条”,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来融资。

这些“借条”五花八门,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比较常见的有几种:

01

政策性金融债券

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通常用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产业发展。

02

证券公司债券

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包括证券公司普通债券、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债券、证券公司次级债券等品种。

03

商业银行债券

由商业银行发行,用于补充银行的资本金、优化负债结构等。商业银行除了发行普通的金融债券以外,还发行次级债券、资本补充债券等。

有很多投资者会疑惑,金融债券跟老百姓投资是什么关系,它和银行存款有什么区别?

从投资便利度来说

金融债券投资渠道更多样,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柜台咨询购买,也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直接购买。银行存款主要就是从银行柜台或APP办理。

从收益上来说

金融债的利率通常高于银行普通定存。不过根据财联社的最新数据,年内商业银行金融债发行利率持续下行,部分银行发债成本已显著低于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比方说,今年整存整取存款3年期平均利率现在差不多是2.507%,但有的银行发行的最新金融债3年期票面利率已降至2.10%左右。

从风险来说

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50万元以内的本息几乎是“零风险”。而买金融债则要看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但是跟股票基金相比,金融债券仍然属于风险较低的产品。

从流动性来说

金融债通常有固定期限,如果转手可能面临价格波动与交易成本。跟银行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相比,流动性要差一些。

为什么要发行金融债来“补血”

这就与金融债券的功能有关了。

金融机构会在某些情况下选择发行金融债:

01

业务扩展

业务扩张的时候,业务量增大,需要大量资金来放贷,发行金融债是个好办法。

举个例子,某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了新的热门消费信贷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贷款需求,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来补充资金。

02

优化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的时候,通过发行长期的金融债,可以降低短期负债的比例,提高资金的稳定性。

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金融债券有“补血”的优势:

  • 可以一次性筹到大笔资金。
  • 发行成本较低。
  • 筹到的钱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安排使用。

根据财联社的采访内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表示,“金融债期限一旦锁定,对于银行而言是比较稳定的中长期资金,目前来看确实比存款在成本上更有优势;存款利率虽然近期也在降,但由于存款利率存在粘性,导致下降幅度相对不会那么迅速。”

由于目前部分银行发债成本已显著低于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这也成为选择发行金融债券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债券对投资者来说有哪些优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金融债有两个主要特点:

01

收益相对稳定

金融债通常有较为固定的利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

比如,某投资者购买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金融债,在债券存续期内,可以按约定利率定期获得利息。

02

风险相对较低

这一点在上文也有提到。

但是,金融债券也不是适合所有的投资者。下面几类投资者更适合投资金融债券:

  • 偏稳健型的投资者。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可以用金融债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

  • 追求长期投资的投资者。金融债的期限较长,适合有长期投资规划的投资者。
  • 机构投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由于这些机构的资金规模大,对资产配置有高要求,金融债是它们的重要选择之一。

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金融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普通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种类不止一种,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色和限制,在投资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同时,要对市场和相关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做出理智的投资决策。

知识延伸——债券

路径指引:

1. vx后台回复关键词“债券”

2. vx股票相关知识请回复关键词“股票”

金融市场基本分类 | 债券市场

证券业务 | 债券交易

基金业务 | 股票、债券、证券基金的比较

文: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