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2.5%下调至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从2%下调至1.5%。
自《通知》发布以后,陆续有保险产品宣布将停售,涉及终身寿险、年金险、重疾险等多个品类,停售时间多为8月31日或9月30日。
保险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
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他假设条件(保障责任、保障期限、附加服务等)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那么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相对就会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不过要注意,预定利率并不等同于实际获得的收益率,保险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会扣除运营、管理等成本费用,所以消费者实际得到的收益率可能会低于预定利率。
保险预定利率调整,
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比方说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
通俗来说,你把钱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拿这些钱去进行投资,它预计能获得一定的收益,然后根据这个预期收益水平,给你一个承诺的年复利回报率,这个回报率就是预定利率。
因此,保险预定利率必须要参考市场上其他类似投资的收益情况。
比方说如果LPR上升,意味着市场借贷成本增加,保险资金投资于相关资产时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在确定预定利率时就会有所考虑;反之,若LPR下降,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预期可能降低,预定利率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自身也会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保险产品的类型和保障期限、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去调整预定利率。为了吸引客户,也可能会在合理范围内适度提高预定利率。
过去一年,保险行业已经多次下调预定利率。2023 年 8 月预定利率由 3.5% 下调至 3%,如今一年过去又下调至2.5%。这也是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可以降低行业负债成本,防范利差损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关心的是:
保险是不是要涨价了?
上文中提到,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那么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相对就会越少,反之,预定利率下调,保险产品就有涨价的可能。
这是为什么呢?
假设一款保险产品预计在未来几十年要向客户支付 100 万元的保险金,在较高预定利率下,保险公司只需要收取相对较少的保费,通过投资运作就能实现这个支付目标。但预定利率下调后,同样要实现 100 万元的支付目标,就需要收取更多的保费来弥补投资回报降低带来的资金缺口。
更通俗的解释就是,保险公司觉得未来投资赚钱更难了。这种情况下,保费就有涨价的可能。
与此同时,有些消费者会想:
我为什么不赶在降之前赶紧买一些保险产品呢?买到不就是赚到吗?
=
因此市场上会出现一些跟风行为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对保险有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盲目跟风很可能会造成没有必要的资金浪费,既加大了自己的保费压力,又没有让买到的产品起到作用。如果在这个时候正好有保险需求,那当然是在下调之前购买更合算。
总之,消费者在面对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时,不应盲目跟风在下调前抓紧时间购买保险,而应该综合考虑自身需求、经济承受能力、产品长期稳定性等因素,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来源:Visa财知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