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起,一场严重雾霾袭击华北、江淮地区,全国12个省、直辖市被这场雾霾波及。
最新气象预报称,从22日凌晨开始,受冷空气影响,这场大范围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这又是“等风来”驱散雾霾的新例证。但政府和民间早已达成共识:“等风来”绝非治理雾霾的选项。
近段时间以来,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已在大气治理上做出多个举措,这其中包括关停一系列制药、煤炭等企业。然而,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现有的政府投资与此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这或意味着,在未来大气治理上,民营资本(PPP)的介入将是大概率事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PPP项目的火热,这一模式引入空气污染防治或将奏效。
治理雾霾 投资预估近2万亿
如要彻底根治中国的雾霾问题,要花多少钱?
3年前,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万亿元,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
其中,“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这一渠道,受到国内PPP行业关注。因为各级政府对于治理雾霾的直接投资,相比于1.75万亿的预估总投入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自2013年以来的三年间,全国各省市出资用于防治空气污染的专项资金,目前约为1000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于补贴有关企业的改造。
以中央为例,由其设立的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从最初2013年的50亿元一步步发展至2014年的98亿元和2015年的106亿元。
而除中央外,全国各地区域政府也同步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出资。其中,北京市在2013年、2014年分别出资28亿元和62亿元,并表态预计到2017年将共耗资7600亿元用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山东省亦不遑多让,在2014年耗资12亿元后,2015年则耗资53亿元用于空气污染防治。
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与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所需要的直接投资,分别达2490.29亿元、2384.69亿元与903.58亿元。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性投入、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如不能形成稳健有效的大气行动计划实施的投融资机制,大气行动计划实施所需的资金投入水平无法保障,则2017年三大区域以及全国大气行动计划目标难以实现。”上述报告指出。
社会资本助力治霾:机遇和挑战
“明天是‘雾霾灰’还是‘天空蓝’?眼下,PM2.5的数值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目光。”、“钱包鼓了,洁净的空气却成了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
这是《人民日报》日前刊发的《中国经济“新方位”》一文中的原话。党媒将治理雾霾列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目标,足见高层对此问题的重视。
一方面是官方的极端重视,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治霾直接投资的短板,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俊鹏则指出,以大气、水和土壤为主的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在“十三五”期间可达8万亿-10万亿元。
正因此,市场认为,时下最热的PPP概念,在此前水务、土壤等领域起到巨大作用的情况下,也将对大气污染治理同样有效。
近日,中国PPP基金就与吉林、江苏等9个省在北京签署设立省级PPP基金的合作协议,其中前者出资385亿元,后9个省共出资52亿元,用于近164个具体的PPP项目,投向则包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雪松控股”官微查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发现,已有文献对“以PPP模式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可行性,进行了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图片来源:《以PPP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SWOT分析及模式设计研究》,载于《财政科学》期刊2016年第4期
这篇文章认为,PPP模式,特别是环保PPP在国家层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也为大气污染治理引入PPP提供了支撑。
文献指出,对环保企业而言,PPP模式的运用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流问题,PPP模式可以发挥筹资作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促进优秀企业生存和发展。
而对于对地方政府而言,实现各行业的环保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PPP模式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这篇文献也承认,收益是PPP项目能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核心,然而政府和承包商难以对所有环保项目进行未来收益预测,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以PPP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SWOT分析及模式设计研究》,载于《财政科学》期刊2016年第4期
事实上,已有上市公司将目光聚焦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业务上。“雪松控股”官微了解到,一家以空气质量检测为主业的公司,已在与河北雄县签订了一份投资18亿元的包装印刷产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PM2.5污染的一个来源)治理项目协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