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ABC分类法」为什么ABC分类法要将事物分成三类?

「109:ABC分类法」为什么ABC分类法要将事物分成三类?
2023年12月01日 18:00 精读

为什么ABC分类法要将事物分成三类?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指的是: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分成A、B和C三类的方法。

例如,管理任务时,我们可以采用ABC分类法,根据重要性、关键性、迫切性和有效性等指标,将任务分成ABC三类。

A类是最重要、最迫切、会产生重要效果和影响的工作。

处理原则是:必须做好,现在必须做,必须亲自做。这类工作只占工作量20%左右,但必须花费70%-80%时间去完成。

B类是比较紧要和迫切,但无太严重后果和影响工作。

这类工作可以自己去做,也可以委托别人去办。这类工作占总工作量30%-40%,所花费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30%。

C类是无关紧要,不迫切,影响小,无严重后果工作。

这类工作最好不做,或者交给别人去处理。这类工作虽然占工作量40%-50%,但要尽量把时间花费控制到接近为零。

运用ABC分类法将任务分好类后,处理原则和策略变得明晰,就能针对性处理。

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是ABC分类法,而不是AB分类法,或者ABCD分类法?或者说,为什么不是分成AB两类,或者ABCD四类,而是ABC三类?

AB二分法和ABCD四分法,其实也很常用。例如,将人分成好人和坏人,用的是二分法;紧急重要矩阵,根据紧急和重要程度,将事务分成四类,用的就是四分法。

ABC分类法是三分法,处于中间。如果只分AB两类过于粗糙,分成ABCD四类或者更多过于繁琐,就适合采用ABC分类法,将事物分成三类

究竟适合分成几类,我们要回到ABC分类法出处来思考。ABC分类法提出者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他在研究财富分布时提出二八法则,总结出一个经验规律: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因子则占多数。

这意味着,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基于此认知,帕累托首创提出ABC分类法,帮助我们要把握事物主次。

ABC分类法也被称为“主次因分类法”,这种命名法更能体现其本质:ABC最重要3个因子,可以起80%以上控制效果。

这提醒我们,如果AB最重要2个因子,就可以起80%以上控制效果,可能适合分成AB两类;如果需要ABCD最重要4个因子,才能起到80%以上控制效果,可能适合分成ABCD四类。

每天一个概念,每年一个台阶。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第109个概念「ABC分类法」。谢谢你的陪伴!敬请关注,下期再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