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超限效应」怎样避免用力过猛,产生超限效应?

「110:超限效应」怎样避免用力过猛,产生超限效应?
2023年12月02日 18:00 精读

怎样避免用力过猛,产生超限效应?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的是:因为刺激过多、过强、过长,而引起逆反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常见。

在家里,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重复同样批评,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在学校,如果下课拖堂、作业布置太多、安排大量重复抄写,学生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下降。

在公司,领导作报告时,员工一开始还挺有兴趣,但是当领导一再重复那些问题时,员工就会厌烦。

之所以出现超限效应,是因为刺激和反应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有些人习惯运用线性思维,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想要收获更多就要付出更多力气。

事实不然,用力过猛,刺激过多、过强、过长,违背人性,不仅效果不会成比例增加,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考察整个演讲过程,我们会发现,演讲时长和演讲效果之间,是非线性关系。随着演讲时长的增加,募捐款项不仅没有相应增多,反而减少。

事物多数是非线性变化,我们要注意观察变化过程,是否出现非线性拐点;如果已经出现,就要及时调整。

那位牧师在演讲时,即便觉得自己内容准备得很精彩,也要注意观察听众反应,包括注意力是否集中、表情有什么异常、肢体动作有什么变化。

如此一来,牧师就有条件在听众开始变得不耐烦之前,及时剪裁内容,适时结束演讲。

总的来说,为避免超限效应,把握好灰度,我们既要考虑上限,避免逆反;也要考虑下限,保证生效

牧师做演讲,既不能讲太长,因为刺激过长可能导致超限逆反,也不能讲太短,因为信息量不足也没有效果。

应对超限效应,除调控数量、时长、强度外,我们还可以从多样性入手调控。超限效应经常发生在单一刺激情境下。因为人性喜新厌旧,同样内容反复阐述,容易引发厌烦。

如果刺激多样,超限效应就没有那么容易发生。以讲故事为例,如果各种桥段引人入胜,讲完后听众会意犹未尽,甚至希望多讲一些。

识别超限效应,在与人沟通时,我们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要让刺激适当、多样,争取四两拨千斤。

每天一个概念,每年一个台阶。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第110个概念「超限效应」。谢谢你的陪伴!敬请关注,下期再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