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湖笔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小卫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湖笔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小卫
2024年06月24日 14:06 北极熊财经

湖颖流动守本真 ,创新驱动谱新篇

——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湖笔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小卫

湖笔,世代传承的造物之美,凝聚着先贤的智慧、千年文化的精髓,一笔一划,皆是历史的韵味,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守艺中,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州市湖笔行业协会副会长、南太湖特支计划传统领域领军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湖笔制作工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术学院汉字艺术培养人才导师、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毛笔工作坊导师、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科校外设计实践类硕士生导师王小卫深耕行业三十一载,不懈探索,执着前行。作为新时代湖笔传承人,他在传承湖笔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致力于丰富湖笔文化的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湖笔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辉煌新篇章。

文化如河,脉脉流动,历经岁月而经久不息,在无数传承人的接力中,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在每一个时代总是能熠熠生辉,绽放出新的光芒。

躬身入局 笃志不倦勇创业

生活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剧,每一次选择、每一场演出都意义非凡,也正是因为这些选择和全力以赴,构筑起通往未来的轨道。

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生于湖笔之乡的王小卫自有记忆开始,就常常见母亲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摆弄手中之物。年少时他总是不解,为什么如此细小繁琐的流程,母亲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直至一支支笔跃然于眼前,虽然笔锋尖锐、笔身圆润的湖笔深得王小卫的喜欢,但每每看见母亲手上因经年累月制作湖笔留下皴裂起茧的痕迹时,他也不免发怵。

未来没有边际,寻找诗和远方的前提是顾好当下。17岁的少年尽管怀有满腔热血,但面对现实也不得不放下刀剑,去学习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王小卫拜师学艺,正式走进了湖笔世界,他的师父沈锦华在当地很有声望,三年的学徒生涯一晃而过,在这三年间,他从一知半解到成为同门佼佼者,制作湖笔时的重重困难和辛苦,也被他抛诸脑后,剩下的唯有热爱,唯有一颗想要传承湖笔技艺的赤子之心。

经过三年的日夜学习,王小卫并没有选择理想状态下的锦绣坦途,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跋山涉水之路。学成归家,他没有急切地去工作,而是细细地琢磨师父对他说的那些话,学习技艺很重要,选择人生的方向更重要,若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一定要去闯、去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师父的话言犹在耳,王小卫手握湖笔,千年技艺的温度,与时俱进的融合共生让他明白,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终将要由自己提笔描绘。

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背上背包,踏上新的旅途,在那个交通、通信都不便捷的年代,王小卫百折不挠地穿梭于每个画廊,古玩市场等,凡是与书画有关的地方,他都要走上一遭。没有资金、人脉、资源,年轻的王小卫屡屡碰壁,虽然心里早已有了被拒绝的预期,但长此以往的没有进展,还是令王小卫很受挫。绍兴一个古玩街刚刚建立,听到这条信息的王小卫立马背起行囊、前往绍兴。新建的古玩街上满是生机勃勃的店面,但走过一圈后,唯有一家画廊愿意留下他的笔代卖。王小卫留下了村里公用的电话号码后,有些怅然又有些期待地返回了家。就这样,在不甘与尝试中,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机。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同庆,在家做笔的王小卫听着收音机里面传出来的阵阵欢呼声,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这条举国振奋的信息之后,他突然接到了画廊老板的电话,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组建活动需要一批毛笔,如此接到了人生第一笔订单,为了不辜负这位老板的期望,王小卫努力认真制作每一支笔,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也正是这笔订单,让王小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得到了绍兴部分书法家和书画家的认可,为他介绍了很多客户,这也让他重拾信心,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湖笔做好。

三十一载春华秋实,王小卫经历的磨难不计其数,但他最终都一一克服,交付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绝伦的答卷。或许就如同制作湖笔最难的“择笔”一样,耐心细致地梳理剔除所有弯曲、粗劣的杂毛,不断修整,才能得到一个“尖齐圆健”的笔头。那已经是他第五次去上海的一家店面,两年时间,他上门拜访过五次,终于引起了老板的注意,拿到了样品。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拿到样品的王小卫万分激动,他仔细研究样品,深剖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最好,他的至诚至臻,也映射进每一个样品里,得到了老板的认可。提及此处,王小卫表示这位老板帮助其良多,他们也早已超越了合作关系,成为了朋友。2013年,王小卫想要扩大工厂,面临着资金困难,这位老板第一时间预付了10万,并告诉王小卫不用着急还,只需用笔抵扣就可以。谈笑之间,几句话便解了王小卫的燃眉之急,让他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温暖与力量。他说道:“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刻骨铭心,也遇到了很多朋友、贵人,是他们的信任与帮扶,让我坚持了下来。”

以专业求卓越,以初心践匠行。多年积累,一朝释放,2011年,其作品荣获了第27届中国兰亭书法节金奖;2012年,王小卫受浙江省工商总局委托,为香港回归15周年定制湖笔;2014年,其作品荣获了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王小卫再度受中国美术学院委托,为G20杭州峰会定制湖笔;2018年,其作品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笔;2020年,在“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促进暨手工技艺与创新活动中,其作品被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手工艺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2021年,王小卫与杭州西泠印社合作,开发的新款湖笔被选为2022年亚运会特许商品;2022年,其作品荣获了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2023年,其作品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走过藉藉无名,到成为湖笔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无数荣誉扑面而来,那些难熬的孤寂的做笔的时刻,共同淬炼出现在沉稳内敛且坚韧的他,他谦逊地表示,不论身处哪一个行业,都期待能得到行业的认可。如此多的荣誉加诸于身,更要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做好文化技艺的传承工作。其实,制笔行业在大部分的眼中处于末端,不被人看重。但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崛起,传统文化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界,这种身份上的提高和鼓励,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为湖笔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手握湖笔,挥毫泼墨,乾坤既出,文化尽显。它似文化使者,敦促着新时代的传承人包容突破,在流动中积蓄力量,让笔尖艺术尽情绽放。躬身入局,笃志不倦,未来,王小卫将一如往昔地走在这条传承湖笔文化的路上。

知行合一 佼佼不群创新局

湖笔,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华“文房四宝” 之一毛笔的精品代表。《湖州府志》中曾有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对于湖笔的使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此后,湖笔又因选料讲究,工艺精湛及“尖、齐、圆、健”四大特点而闻名于世,享誉中外。早在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就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匠心传承,用创新引领。走上湖笔传承之路,既要求和以谋传承,也要求变以开新局。2013年,互联网浪潮猛烈袭来,新兴事物不断代替传统,湖笔等传统文化也逐渐失去了活力。在大环境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却日益加强。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怎么样才能别开生面,赋予湖笔新的活力?王小卫深知,传统工艺不能丢,但传统也要创新,如果不加以创新,只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只能离市场和消费者越来越远。

起初,王小卫只是坚守传统工艺,做好书写功能的同时更改包装,此后,又进一步在笔杆等方面细细研究加以改变。如今,他将整个产品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媒介,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神秘与朋克之间的纽带,不论是产品立意还是设计,都力求赋予其精神内涵,为湖笔赋予灵魂,成为文化故事的载体。在这种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他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产品无数,每年保持着50-100款新品的研发,拥有50多项专利,领先行业,以其品质和内涵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

2014年,王小卫申请了第一项湖笔设计专利-“笔中情”。这款毛笔与普通毛笔不同,毛笔的笔套是从笔尾套入,颠覆了传统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将笔毛收拢,更好地保护毛笔,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笔中情”中空的笔身里,还藏了一支小号毛笔,一笔两用,使用非常方便,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21年,王小卫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为原型,创作了一个湖笔套装。他的灵感来源于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在礼盒方面,他也浸注巧思,盖面上绘有圆明园标志性的大水法,下用文字点睛:忆逝去的东方瑰宝,铭记历史1860.10.18。每支湖笔笔头上的黄铜兽首,相连着刻有五个不同“福”字的转经筒,意为“福来运转”,每支笔头的用料,也都尽可能地接近十二生肖,例如,鼠对应鼠须,牛对应牛耳等。由于黄铜易氧化,王小卫不得不寻找其他工艺代替,最终选用了镀金的方法,让历史得以在笔尖流转。

在推进产品更新迭代的同时,王小卫受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沈老师的影响,着手塑造品牌。在沈老师的协助下,他申请注册了王羲之头像的商标,打造品牌“王右军”。同时,他也受沈老师的启发,做一个有心之人,把产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洞见细节,应用创新。湖笔的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这几年来,王小卫不断升级产品,不断创新。这一举措也引起了老前辈们的不满,他们认为王小卫所奉行的创新之举,并没有很好地传承湖笔文化,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王小卫只是默默地做着手中之事,他相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产品创新,行业传承,唯有不断向前,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引领行业走向更高峰。在他的坚守下,柳暗花明,湖笔被越来越多人看到,他也得到了行业前辈的认同。

突破传统,勇于启航。为了扩大“王右军”湖笔品牌的影响力,他还与时俱进地结合电商,拓宽市场,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自己的店铺,并开启了直播带货。不同于其他直播间的销售方式,他更注重于宣扬每一款湖笔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成为有温度、有灵魂的物体。他提到,目前由于自己的精力等原因,这一方面有专门的人负责,而他主要做产品研发。比起去讲解、去宣传,他更擅长于安静地坐在一处,去深挖每一个故事,为每一支笔塑形铸魂。

行程万里,志存高远,至诚至臻焕发新机。一支笔担负着厚重的历史,走过层层桎梏,在王小卫的手中,佼佼不群,再显中式造物之美,再诉文化瑰丽之美,以灵动百变的姿态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初心如磐   文脉薪火永流传

千羊一笔,一笔千金,揭开了湖笔的面纱,是手艺人千年如一日践行传承的生生不息。自17岁拜师学艺的王小卫,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湖笔会在自己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立足当下,谈及未来,他诚挚地表示,躬身入局三十一年,获得了多项荣誉,肩负湖笔传承之重任,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某一款产品及个人,而是着眼于湖笔行业未来的发展与传承,怎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湖笔?怎样才能经营好企业,为青年从业者提供良好的生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学习,由心而发地去传承?目前,湖笔传统制作工艺已流失不少,还有很多年轻人未曾看见的传统工艺,若没有人继承、没有人学习,数千年的传统工艺或将不复存在,能够继续传承好湖笔制作的传统工艺,吸收新鲜血液,为传承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才是他追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热爱是什么?是生命盛载的希望,是不求回报的殷切付出,是更加炽热的青春,是穷尽一生也无怨无悔的极致追求。“如果现在有人来学,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倾尽全力地去教授。”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不断回响着,正如正式学习湖笔的少年,第一次见到师父,受到恩师启发时一样,如今,他也走在了传承教授之路上,只为湖笔传统工艺能够永垂不朽。何谓匠心?专注某一件事且将其做到极致,以己之力,谋求卓越和创新,这便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一支毛笔、一纸翰墨,是历史、是文化,更是传承。以湖笔为载体,以传统技艺为内核,以创新为驱动,“王右军”品牌将在王小卫的带领下,与时代同行,再塑新的奇迹、再现新的辉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