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 714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广州

上午回中大哲学系参加“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史馆”揭幕仪式。场面感人。

中午与潘小明、小潘老师、李书记诸人见面。与小潘老师讨论了一下“文人艺术的正格与变格”。她认为该论题颇有文化价值。

晚上在中大哲学系听了一场讲座,北京大学朱良志先生的“文人艺术”系列讲座第一讲,居然是探讨“高古”的,岂能错过?“高古”诸如此类的传统概念,是非常难讲的,但朱教授讲得很有意思,有不少启发。比如对永恒的解释,他说瞬间永恒和永恒瞬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既无瞬间亦无永恒。我个人愿意相信还是有永恒的,那就是个人在感觉到跟宇宙同体同构的那一刹那,该就是永恒吧。当然,这一定是一种个体感受,但这种极其特别的感受,在古圣人的描述里,是存在的。这绝对是最高的审美体验。朱先生讲的“高古”体验里,有苍茫寂历,有悲怆顿挫,有苍古秀好,都不是最高的审美体验。而且,这些体验,实际上是人类通过自我概念的生成,从而给自己套上了某种枷锁,反而会妨碍我们对“与宇宙为一”体验的生成。

朱教授有一观点特别重要,就是在审美领域,人的生命体验,比知识把握更加重要。中国艺术重体验,是有道理的。艺术即人。

朱教授说,并没有所谓的“先在”这种东西的存在。这是否可以商榷?在我看来,宇宙就是“先在”。因我们受了文化的污染和桎梏,故离“与宇宙同体同构”的体验,越来越远。

讲座讲了两个钟,回答问题又花了半个钟,朱教授都是站着讲,不容易。朱先生人特别有书卷气。前几天知道朱先生要来中大开讲“文人艺术”,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半个月前启动了“文人艺术的正格与变格”展览的策展,此番讲座,朱先生简直是“送上门来”,能不期待?所以也约了高妃和倪冰一起来听。他们做了充分准备,有六个问题要问,未果。

晚上10时许,从哲学系103课室出来,整个康乐园一片灯火通明。百年校庆主舞台已经搭建好,正在排练,熠熠生辉呀。整个中大都沸腾了。

今天网络刷屏了一条视频,中山大学和星球研究所出品的中大百年专题片。拍得真好,大概意思是每一个“立大志,做大事”的中大人,都是一座中山大学,他们在哪,中山大学就在哪。构思精妙,拍得也好。“让中大无处不在”,简直和我们的“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如出一辙!要学习的地方是:视频把中大化为了一种理念,所以,“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也要提炼出一种价值观,“让自由烂漫无处不在”,方能再进一步。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