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又称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以下简称“古籍所”)举办了建所40周年庆祝活动,旨在体现其学术传统与研究特色,展示其在研究生培养上的理念与思路——“守正创新、博通古今”。开幕式在暨大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校的专家学者、往届毕业校友及古籍所师生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暨大文学院副院长吴青主持。
全国高校古委会副秘书长顾永新教授向古籍所创办四十周年表示祝贺。暨大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表示,希望未来古籍所再创学术新高,为暨大人文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暨大古籍所所长陈广恩对该所40年发展历程与成果作汇报,并感谢古委会对古籍研究所40年来的支持,以及感谢古籍所三位原所长和所里全体老师的贡献。
据悉,古籍所成立于1984年11月,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和指导的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之一。自创建以来,古籍所始终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整理古代典籍为己任,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承担了6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3项重点项目。
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少川回顾了暨大古籍所和北师大古籍所之间的渊源关系。暨大古籍所教授汤开建介绍了在英国利兹大学最新发现的乾隆年间粤海关贸易档案。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李华瑞回顾了宋史研究会和暨大古籍所的深厚关系。澳门大学兼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金国平以耶稣会士史料的搜集和出版为例,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庆新以他在越南的调查,展示了佛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面向。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家齐教授梳理了宋史研究的传承脉络。
分组座谈会上,暨大古籍所原所长毛庆耆回忆了该所创办筚路蓝缕的历程。外校专家学者分享了与暨大古籍研究所合作交流的经历。毕业校友分享了在古籍所学习期间的所感所受。
下午是“小成会讲”学术研讨会活动,旨在展示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激发他们的学术研究热情。古籍所在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成果中遴选出16篇论文,并由入选人在会议上作报告发言。研讨会分别由古籍所曾肖副教授与李旭副教授分组主持。论文涵盖文献考证、宋元史、明清史、港澳史等不同领域。外校专家学者对参会论文进行点评,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古籍所副所长麦思杰主持了颁奖仪式及闭幕式。
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王怡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