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典型及非典型性帕金森症的早期鉴别诊断是一项重大挑战。用SPECT/PET分子成像研究帕金森症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成像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更准确的疾病诊断手段,为帕金森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机会。
4月份,来自法国洛林大学核医学及Nancyclotep成像平台的研究团队在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SPECT/PETmolecular imaging for parkinsonism: a fast-developingfield”的综述,总结了SPECT/PET在放射性药物、成像技术/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改善帕金森症诊断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
欧洲核医学协会(EANM)和核医学与分子成像协会(SNMMI)最近发布了帕金森症多巴胺能成像指南,描述了两种常用的检查突触前多巴胺能功能的方法:123I标记的多巴胺转运体配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18F-fluorodop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这些扫描特征将帕金森氏症与痴呆症、其他形式的帕金森氏症(药物诱发、心因性和血管性帕金森氏症,其诊断需要与MRI图像融合)和特发性震颤做出了区分,还有助于帕金森症的早期诊断。目前,帕金森综合征SPECT/PET诊断依赖于多巴胺能成像、18F-FDGPET和123I-MIBG闪烁显像的结合。
随着个性化药物治疗的发展,体内生物标志物成像有可能提高疾病识别以更早诊断和治疗,也可用于帕金森症康复的早期阶段的评估。
SPECT和PET成像的技术进步
SPECT和PET成像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神经传递成像在疾病中的应用。
(1)形态功能成像混合系统。通过MRI将两个设备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同时执行顺序和双峰采集以获得关联较强的神经影像。但混合PET/MRI成像系统价格昂贵,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
(2)在计数灵敏度、空间和能量分辨率方面,提供高性能的大视野CZT(碲-锌-镉)SPECT相机用于脑部成像,可挑战多巴胺能PET成像系统的成本效益。其他具体的CZT技术,如绝对定量和双同位素采集,可能会进一步改善SPECT成像。
(3)PET和数字PET系统随着技术演变,显著提高了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尚有增加的潜力。数字PET系统使用硅光电倍增器,改善时间飞行分辨率,有助于常规动态PET记录。同时,推动了多巴胺能PET显像剂开发,如18F-FE-PE2I。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评估动态采集对帕金森综合征多巴胺能成像的价值。
SPECT和PET在帕金森症
常规评估中的应用
1、突触前多巴胺能成像
多巴胺能成像需要考虑放射性示踪剂与药物相互作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23I间碘苄基胍(123I-MIBG)闪烁扫描也被常规用于评估帕金森综合征(图1)。
18F-FDGPET显示大脑中糖酵解代谢,比磁共振成像检测到的任何潜在脑萎缩更一致地识别脑功能障碍的显著水平。18F-FDGPET扫描以大于75%的敏感性和90%特异性对帕金森症和帕金森症“plus”综合征进行差异诊断。
123I-MIBG闪烁显像/SPECT显像以外周交感去甲肾上腺素能储备为目标,区分PD/DLB与认知功能减退和/或帕金森综合征(AD、MSA、PSP、额颞叶和血管性痴呆)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4%。
2、放射性药物的进展
新多巴胺能PET示踪剂靶向突触前DATs,如18F-FE-PE2I、18F-LBT999、18F-FP-DTBZ;而碘苯甲酰胺、123I-IBZM,用于突触后多巴胺能SPECT成像,11C--raclopride,18F-fallypride和18F-DMFP也用于PET成像。突触后多巴胺能成像主要旨在区分帕金森症和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
3、Tau PET 成像
Tau-PET成像无疑是PD/DLB和其他形式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的最佳选择(图3B)。nonAD Tau沉积主要由位于皮质下核的4Rtau组成。
由于3R和4R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因此有大量的临床证据和神经病理学上的重叠。需开发下一代特异性4Rtau靶向结合示踪剂,以改善体内非ADtau病变的诊断。
4、神经炎症PET成像
18F-DPA-714和18F-GE-180是转运蛋白(TSPO)(一种在脑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的线粒体外膜蛋白,作为神经炎症标志物)的配体。
尽管PET扫描神经炎症成像评估了神经退行性帕金森症TSPO的病理表达水平,它无法诊断具体的帕金森症。靶向神经炎症的PET显像剂的意义和潜在临床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总的来说,SPECT和PET分子成像目前正处于转折点,其在帕金森病诊断策略中的地位在不断巩固。
新型靶向放射性药物的开发、成像技术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图像分析方法快速发展,使帕金森症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完善,进一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编译作者: 香蕉牛奶 (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Charlie Brown (Brainnews编辑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