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刮起“中国风”,这届学位服美翻了

舶来品刮起“中国风”,这届学位服美翻了
2024年06月29日 21:17 华舆News

今年毕业季,多所高校“上新”了新版定制化学位服。社交平台上,云肩、中式盘扣、簪花学位帽等中式搭配的“国风”学位服悄然走红,构成一道青春洋溢的靓丽风景。

中国现行的学位服其实是舶来品,如今毕业生用“国风”元素装饰学位服,留存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也让中式美学又一次“出圈”。

▲6月21日,江苏南京,毕业生头戴花式学位帽参加毕业典礼。(图片来自中新社)

僧侣长袍演变为学位服

学位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

当时,欧洲教堂高大通风,宗教仪式的过程又往往相对漫长,为了御寒,僧侣和神职人员都要穿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有些不同。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出现在头巾上。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单独成了一件物品,人们把它戴在头上。到了15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头巾几乎成了饰物,人们穿它时,把它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来。于是,学位帽应运而生。

小立领,中国学位服的独特风采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们带来的,不仅有西式学科,还有西方的规章制度、典礼仪式,当然,也包括学位服、学位帽的引入。

看惯了孔夫子流传下来的“长袍高冠”,中国学生也不免对一身黑的西方学位服产生好奇,西方学位服就在我国各校落地生根。

据资料记载,中国学位服的出现,不晚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意思的是,虽然学位服是舶来品,却也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

按照西方传统,学位服里面一般都穿笔挺的西装,而中国当时的这套学位服,却配着立领学生服。究其根源,学生装是在原有中式对襟上衣的基础上,并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而形成的20世纪初典型的一种服装。从此以后,小立领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中国学位服特征。

“新中式”学位服今夏“上新”

今年毕业季“上新”的学位服则充满了“新中式”元素。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服由北京冬奥会中国领奖服的设计者、著名服装设计师叶锦添设计,从中国传统色板中取色,根据身份与学位设置,学士、硕士、博士分别选用瑾瑜、油紫、顺圣作为袍身底色。领口垂布上是排列规律的古建洞窗图案,寓意着恪守纪律的优良品质,从窗内往窗外看,更是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服用色。(图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山东大学今年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专属“海阔天高”云肩。云肩是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海阔天高”云肩以春燕报喜、鱼跃龙门为主体,祝愿毕业生一举夺魁、鹏程万里。

▲山东大学“海阔天高”云肩。(图片来自山东大学微信公众号)

此外,也有部分高校在学位服的规范样式基础上,增添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将鼎、银杏、贝壳、齿轮等元素,作为学位服的垂布花纹;北京工业大学引入“岁寒三友”元素,前襟的中式盘扣外形为“松、竹、梅”,寓意崇高的品格和高洁气质。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学位服,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更加鲜明的个性审美。

▲北京科技大学学位服的垂布花纹。(图片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文化的博大内敛、优雅包容之美,在习古创新的学位服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位服“上新”,让毕业礼仪显得更加隆重。内涵丰富、样式古朴的“国风”学位服,让毕业生穿起来更显风度,也串联起学生与学校之间割舍不下的情谊,成为了毕业生永远铭记的青春色彩,也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明证。(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