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9日PPP简报(附项目表)

2016年11月3日-9日PPP简报(附项目表)
2016年12月09日 17:12 吉人金融俱乐部

“吉人金控俱乐部项目库”

项目主体:国瑞投资及其基金子公司。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进展:

项目一确定放款,项目二确定中标。

项目合作:

项目三为××省库医院项目,15+3年,11亿,资金收益6.5,欢迎银行对接合作。对接请联系Alice(微信号:18522113287)。

“吉人金控俱乐部大数据研究中心”

一.一周采购中标信息(一线城市)

二.一周PPP聚焦5例

三.一周要闻

(一)完善财政激励机制 城镇化要速度也要质量

(二)中国PPP建设进入提速期

四.一周采购动态

(一)中央批量集采明年实行四项新规

(二)国办:清理创新政策与政府采购优惠挂钩文件

五.一周热点资讯

(一)热点直观图

(二)热点资讯

1. 河间市推广应用PPP模式取得“四方面”成效

2. 烟台市PPP模式推广运用取得新成效

一.一周采购中标信息(一线城市)

二.一周

  • 11月30日,云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2016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新闻发布会,甄选了335个拟采用PPP模式建设的项目向社会公开推介,总投资达8968.91亿元。省发改委副主任曾兵在会上说,从2014年开始,我省通过建立PPP项目库、加强项目推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目前推广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继续在能源、交通、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快推进PPP项目前期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并帮助各地做好PPP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融资风险控制、社会资本引荐等工作,提高PPP项目融资效率。(来源:云南网)

  • 为推进精美湘潭建设,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1月29日,湘潭市政府举办PPP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人和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海光授课。全市有关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计百余人参加。市领导傅军出席。PPP模式是当前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入社会资本破解地方投融资困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市城区建设进入新一轮建设资金需求的高峰期,积极推广应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相关部门财务支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而且有利于提升公益项目的决策科学性与综合效益。讲座上,法律专家从PPP项目实施机构、合作期限、股权设置等方面,系统性地讲解了PPP项目法律服务中的相关问题,使全市公职人员加深了对PPP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来源:湘潭在线)

  • 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共同印发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林业建设。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总监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P模式在推进林业建设方面有三大益处:一是通过契约方式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及权利边界,提高林业项目各方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减轻政府投资压力,解决以往政府单一渠道资金困境;三是有利于林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林业发展增强活力。《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PPP项目的重点领域有5个,分别是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保护设施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利用。(来源:中国经济网)

  • 11月27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江西省发改委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梳理了前期工作扎实、条件较为成熟的33个项目,作为今年的第二批省级PPP示范项目发布推介,总投资333.5亿元。据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今年第二批PPP项目主要涉及5个领域:一是交通运输领域。包括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芦溪县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上栗县公路工程等4个项目,总投资61.72亿元;二是水利领域。包括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鸡湖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三是环境保护领域。包括上饶市污水及水环境综合治理、萍乡陶瓷产业基地污水处理等3个项目,总投资22.46亿元;四是农业领域。包括江西省智慧农业建设、遂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两个项目,总投资10.19亿元;五是市政工程领域。包括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景东片区及高铁商务区)、萍乡市安源生态水库片区开发、芦溪县生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等23个项目,总投资233.63亿元。此次发布推介的33个项目,有31个投资超亿元,投资规模最大的是萍乡市安源生态水库片区开发项目,投资超过33亿元。从项目的投资规模看,有18个项目投资规模在1至10亿元,适合各类社会资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来源:江西日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提出政府不得以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缘由影响到PPP项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意在解决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平等保护等问题。《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此外,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企业和投资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对因政府违约等导致企业和公民财产权受到损害等情形,进一步完善赔偿、投诉和救济机制,畅通投诉和救济渠道。(来源:长江证券)

三.一周要闻

(一)完善财政激励机制 城镇化要速度也要质量

如何推动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使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迫切任务。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把落户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农业转移人口、交给非户籍人口。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财政手段激励作用,抓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避免沦为造城运动

根据《方案》,“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目前,在我国流动人口中,既有农业转移人口,也有城镇户籍人口。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约为2.47亿人;农民工总量为2.77亿人,跨乡镇的外出农民工为1.69亿人,扣除交叉重叠部分,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估计在1亿人左右。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说,过去许多地方的城镇化以修楼盖房为主,但人口的城镇化没有同步跟上,造成很多地方出现“空城”“鬼城”。此次国务院发文重点部署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有利于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避免城镇化沦为“造城运动”,也可以让更多人共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

“根据《方案》,不管是农业转移人口还是城镇间转移人口,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居住城市的实际,确定自己能否落户、是否要落户。如此一来,流动人口有了更明确的预期,才能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在扩内需中的作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王大伟表示,由于户籍制度附带着巨大的公共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标志。《方案》要求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实现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尊重群众意愿是关键

许多农业转移人口虽然愿意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但把户口落在城市(镇)的意愿并不高。专家表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国务院此前已出台《居住证暂行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义务教育、就业、基本公共卫生等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并提供诸多事项的办事便利。

另一方面,农村户籍人口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虽然各类文件都规定转户不以退出权益为前提条件,但多数农业转移人口仍然存在顾虑,不愿意轻易迁户。

记者了解到,在福建晋江,外来人口达到100多万人,政府也全面放开了落户条件,降低了落户门槛,但落户人口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自2012年以来,晋江市外来落户人口不足3万人。

《方案》提到,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坚决打破“玻璃门”,严格防止“被落户”。

“尊重群众的自主定居意愿,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张占斌说,越来越多的非户籍人口到城市落户扎根,这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但也需要防范地方为了动员人们到城市买房,强迫性地让人们到城市落户。

王大伟建议,政府要从制度上根本消除有形、无形的限制,打破“玻璃门”,让非户籍人口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明明白白地选择是否落户。要加快打通跨地区、跨类型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关规定和法律,把农村权益真正固化下来,给农业转移人口吃下“定心丸”。

完善财政激励机制

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后,更渴望能在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均等化的权利。《方案》明确提到,要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张占斌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准备明显不足,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要让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以后,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关键要把更多财力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倾斜。中央财政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性住房等相关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此次《方案》强调了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比如,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专家表示,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不过具体如何操作,并没有相应的机制和办法。此次《方案》明确强调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国家可以对地方在推进市民化进城方面实行统筹支持,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为落户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城市容量,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力,这也是地方政府设置落户条件、部分地区不愿意放开落户的重要原因。”王大伟说,尽管从长期看,人口流入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短期内将增加公共服务投入,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王大伟建议,当前,首先要完善“人钱”挂钩的财政激励机制和细则,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都要考虑各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增支因素,对地方给予支持和奖励。其次,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为短期内集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筹集长期资金,缓解当期压力。再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来源: 经济日报)

(二)中国PPP建设进入提速期

打开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网站,全国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一目了然。网站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项目入库的有10471个,总金额超过12万亿元。

庞大的数额背后,是过去3年间中国PPP模式的飞速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落地时间来看,PPP在中国都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示范项目大幅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拉动民间投资、促进城市建设效率的新工具,PPP这几年在中国发展日渐成熟,从“海绵城市”到“产业新城”建设,到处都有它的影子。从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安排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PPP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这笔钱已由各地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

10月13日,财政部确定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在内的516个项目入选,计划总投资额11708亿元。加上第一批和第二批,财政部共推出748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超过1.95万亿元。项目数量从第一批30个增长至第三批的516个,3年增长了逾17倍;与第二批相比,第三批的项目数量大幅增长,项目投资额增长77.09%。

世界银行副行长劳拉·塔克最近总结说,中国在基础设施PPP方面已是“全球领袖”。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艾伦·特拉格则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制度建设及时跟进

近年,PPP的迅速发展与来自政策层面的推动息息相关。

早在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

而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2014年,财政部、发改委先后发文,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包括明确原则、确定项目范围、限定操作模式等一系列规定出台。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PPP的发展制定了规则。

与此同时,一系列围绕PPP的配套措施出台,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民间投资、成立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以及成立PPP融资支持基金等。这些,瞄准的就是为PPP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探索卓有成效

在实践中,PPP让不少地方都尝到了甜头。

各地都在不断推出新措施,促进PPP发展。在贵州,设立了100亿的PPP母基金,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在重庆,PPP改革之初就规划好,到2020年该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将达1.8万亿元;在北京,PPP项目突出交通、生态、产业“三个优先”,有着很强的特色。

“通过把药品配送权出让,以及分8年还6.8亿元,能实现的是政府不出资也建成公立医院,仅3年就能建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西贺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PPP方式建医院后,因为项目前景好,迅速吸引了几家大的上市公司前来投标。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不少。

根据明城投资PPP研究中心的数据,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重庆、山东、湖南、浙江等地PPP项目实施规模和落地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而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来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PPP项目中占比名列前茅。(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一周采购动态

(一)中央批量集采明年实行四项新规

自明年1月1日起,中央预算单位批量集中采购将进行4项调整,包括:实行批量集中采购与协议供货价格联动机制,单独采购售后服务,京外单位不再实施空调批量集采,适当提高协议供货采购数量规定上限等方面。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预算单位批量集中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要求中央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批量集中采购与协议供货价格联动机制。已纳入批量集中采购范围的品目,原则上不再单独组织协议供货入围采购,随批量集中采购一并确定协议供货产品,相应产品协议供货价格与批量集中采购中标、成交价格或报价实行联动。

财政部还在通知中要求,中央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根据不同品目的需求特点和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制定分品目、分期限的售后服务单独采购方案,供采购人灵活选择、按需采购。研究开展批量集中采购产品质量和服务评价,探索评价结果在后续采购活动中的应用,鼓励引导供应商持续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和采购结果满意度。

针对季节性需求强、时效性要求高的空调机采购,通知明确,京外中央预算单位空调机采购不再实施批量集中采购,京内中央预算单位空调机批量集中采购的频次调整为第二、三季度按月执行,第一、四季度按季度执行。

此外,通知还提出,实行价格联动后,将适当提高《中央预算单位批量集中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3〕109号)第二条规定的协议供货采购数量上限。各主管预算单位应当加强本部门协议供货采购管理,完善协议供货采购内部审核,将协议供货采购数量严格控制在同类品目上年购买总数的30%以内。(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二)国办:清理创新政策与政府采购优惠挂钩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函,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对涉及自主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挂钩的规范性文件,再开展一次清理工作。

为履行“中国的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不挂钩”的对外承诺,2011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挂钩相关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41号),要求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自2011年12月1日起停止执行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挂钩的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明电[2011]41号文件有关要求,切实履行我国对外承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挂钩相关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6〕92号),就进一步开展清理工作有关要求提出要求。

《通知》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对涉及自主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挂钩的规范性文件,再开展一次清理工作。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今后不得制定违反我国对外承诺的新文件。

《通知》要求,对于不符合国办发明电[2011]41号文件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应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启动修订程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沟通,建议出台地方性法规时,注意与中央政府对外承诺保持一致。

根据《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清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应于2016年12月底前上报国务院,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

2011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停止执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财库[2011]85号),自2011年7月1日起停止执行《财政部关于印发〈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30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31号)三个文件。(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五.一周热点资讯

(一)热点直观图

依据图中所示,本周的资讯热点话题分布比较平均,整合图中显示的热点分布情况,可以推出以下几个方面为本周的资讯热点:

1)政府多措并举推进、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如义乌市出台《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办法》、颍州区:完善集采制度防风险、孟州市“三强化”抓好政府采购管理等;

2)政府举办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或讲座,如龙岗举办政府采购 法律法规培训、湘潭举办PPP法律知识讲座、黔江区:组织评审专家培训等;

3)PPP项目推介相关,如云南推介335个PPP项目 总投资近9千亿、江西推出逾888亿元PPP项目吁赣商回乡“掘金”、北京地铁16号线引入PPP模式 吸引社会资本150亿元 等。

(二)热点资讯

1. 河间市推广应用PPP模式取得“四方面”成效

今年以来,河间市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PPP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一手抓增量项目PPP运作,一手抓存量项目PPP转型,陆续推出实施了一批PPP项目,在PPP模式推广应用工作中取了“加”、“减”、“乘”、“除”四方面成效:

“加”社会资本方通过政府采购中标后,在该市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通过经营产生经济效益,增加了税收,促进了经济发展。

“减”解决了政府当期一次性投资过大问题,减轻了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了年度间财政支出的波动,有效防范化解了政府债务风险。

“乘”通过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以倍数的速度加快了改善民生步伐。如,该市的120座农用桥梁加固维修改建项目,以前受资金限制每年只能安排几座桥梁的工程资金,要若干年才能完成项目建设,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出行,采用PPP模式运作后,到2017年底就能全部竣工使用,提前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

“除”政府通过释放部分权力,换取了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减少了财政的直接投入比例,逐步实现了政府从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摆脱了过去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中集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等诸多身份于一体的角色,发挥了社会资本在资源整合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来源:财政部)

2. 烟台市PPP模式推广运用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烟台市把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作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运用。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政策水平。积极参加财政部、省财政厅举办的各类PPP业务培训,多次组织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PPP模式培训班,对PPP项目相关政策、运作模式、具体操作、实施程序、前期准备等开展学习培训,提高项目实施单位、主管部门的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等向社会公开PPP项目的相关政策文件,加大信息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度,为助推PPP项目落地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保障PPP模式规范运作。为加强对全市PPP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切实保障PPP模式运作规范,成立了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为载体,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和指导,注重加强上下联动,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动态跟踪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规范运作。

三是加强项目储备,提高项目筛选质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起步,精心储备了一批关乎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了全市PPP项目储备库。截至目前,纳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已达48个,合同总投资292.6亿元,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区开发、土地储备、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其中,福山临港工业区、精品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等9个项目通过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投资额109.71亿元;招远市金都污水处理厂三期新建项目等7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17.23亿元,其中5个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规范项目运作,积极争取纳入示范项目。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操作流程,规范有序开展PPP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物有所值评价等。始终坚持完善制度、稳妥推进、规范流程、加强监管的原则做好PPP项目遴选、推介、对接、谈判、实施等工作。2016年,继福山汽车产业创新孵化基地PPP项目和招远金都三期污水处理厂新建PPP项目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示范项目后,10月份财政部等20部委联合发布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招远金都三期污水处理厂新建PPP项目、“智慧蓬莱”建设项目和蓬莱智慧健康养老服务PPP项目成功入选,项目总投资21.4亿元。(来源:财政部)

更多内容,请关注Alice金融思享汇:Alice_FI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