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尘暴里淘金:寻找医药行业未来机会

在沙尘暴里淘金:寻找医药行业未来机会
2023年08月11日 20:35 拇指医药

机会正在孕育

作者:西北哽

(本文无法写的太细,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行业洞察力,自己在文中淘金,最后几段建议诸君多琢磨琢磨,这是能写给你们最大的彩蛋。)

大洋彼岸的礼来在8月8日晚彻底点爆。

礼来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刚上市的GLP-1/GIPR双靶点减肥药替尔泊肽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5.48亿美元,大大超出预期。

替尔泊肽的减肥适应症在美国还没批下来,就已经挖了“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墙角:诺和诺德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今年Q1全球销售额51.6亿美元。假以时日,替尔泊肽的减肥适应症一旦获批必然还将放出巨量,和司美格鲁肽终有分庭抗衡的一战。

今年3月,礼来、诺和诺德、赛诺菲三大胰岛素供应商都被美国拜登政府强行要求降价:月度药费额不得超过35美元。

这种级别的政策大帽如果放在别的地方,礼来股票不连跌一个星期都对不起白宫的文件。可人家礼来不仅挺过来了,股价还创出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全球药企第一位:

最高5000亿美元以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政策有时候能帮企业找到更好的价值。

只可惜大A并不是这样。

1

这几天的医疗反腐已经不是风暴了,纯粹是沙尘暴:太多闹剧,让纪检委的同志都忙不过来了。强力介入下,医疗行业的内部自查自省,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不管是新仇还是旧怨,从一个侧面能看出,过往医疗行业的畸形业态和模式,已经受到了包括广大基层医生在内的从业人员的极大抵触,说一套做一套的“一切向钱看、一切向利益看”的状况,也是必然会坍台。

其实,整体来说,医药行业走势并没坏:占麻醉类产品一半以上的恩华药业,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9.95%;从大面上来看,今年1-6月医保支出增长18.2%。两个数据能粗略描述反腐风暴启动前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情形:一片大好。

反腐骤起,形势会变。

反腐针对的是整个医疗系统, 各药企老板所说的“反腐不影响业绩”、“反腐有利于正规销售”等,话分两头,对于业绩不好的,影响可能真的不大,但是对于巨头来说,听听就可以了。学术推广的工作没法做了,学术会也停掉了很多,医药企业的主要营销渠道全部掐断,不影响业绩?要硬说不影响,

可能是开掉了药代,节省了开支

院内渠道是处方药必争的,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占全国药品销售的比例是61.8%。医院推广渠道掐断,影响最大的是销售还没放量的各家创新药企。

过去,这些创新药企不需要太担心。2023年初的医保谈判中,出现了13款国产创新药的集体“弃权”的景象,包括三款上市较晚的PD-1/PD-L1,引发业内讨论:

“医保谈判还有没有必要参与?”

部分创新药靠医保外推广风生水起,引发业内围观,原本业内预计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药企放弃医保谈判,转攻自费市场。

如今局面下,做自费市场的策略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今年医院准入问题不可能改善。按各医院目前自顾不暇的情形,组织药事会几乎就是一句空话。已经入院的品种保留了参与市场的机会,是值得看好的创新药品种。百济、再鼎等半年报都有大幅增长,未来这样的趋势应当会持续。

2

从资本市场角度,还有能逃出生天的品种吗?先说结论:这一轮医疗反腐气势汹汹,

实际还是瞄准的外资

几点迹象可以表明:去年10月份开始的财政贴息贷款,鼓励医院配备国产医疗设备,而且是真国产的那种;今年过年后,医保局开始严查集采药品的足量使用,有的地方把进口原研药直接取消挂网。

高值耗材行业对这一切行动已经有所察觉,有传言称一家国际巨头因为集采等原因,正考虑大幅调整中国市场策略,撤退级别的。

医药反腐是砸在外资药企头上最重的一锤。

经过20多年的进化,外企早就从“统方”模式转变为学术推广模式,国内企业跟他们比都是小弟弟。国内企业大规模学术推广是近5年才形成的风气:2014年全行业销售费用率12.98%,到2022年平均销售费用率已经超过30%。大批新冒出来的创新药企正在步外资企业当年的后尘。

如今反腐瞄上主任们参与的学术会,瞄上做采购决策的院长,用意非常明显。

倒查20年,你说查出的会是谁?

国产替代的产品,如药品里面的国产创新药,医疗器械里面的国产大型设备、高值耗材都是有机会的。尤其医疗器械,可能是这次反腐风暴中最有机会逆袭的领域。

医疗设备采购中的黑幕实际大部分来自于外资企业,进口品种价格不透明,基本都是“带贿招采”,一台直线加速器索贿1600万的事情根本不算稀奇。迈瑞、联影、东软等国内企业或许会在反腐中找到机会。

高值耗材行业更是如此。2016年发改委打痛美敦力,这次反腐浪潮中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案例。心脏介入、骨科介入几大类产品都已集采,外资企业核心利润来源已然不再,进一步让出市场是迟早的事。反腐会加速这一进程。

SPD业务近期受到追捧,正是耗材集约化销售模式的体现。SPD对医院耗材流通的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资金积压,是控成本的策略。未来高毛利耗材的市场会进一步被挤压。

被普遍忽视的集采药,之前大家都不愿意提,认为是业绩的减分项。如今,

集采可能成为企业站队的身份标签

原研逐步退出医院渠道,集采品种还能近一步放量。集采中选大户都是明牌:齐鲁、正大天晴、扬子江三家老面孔之外,科伦、石药、成都倍特、复星、恒瑞、豪森都也是资本市场上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前价格里面已经打满了集采的估值了,未来或许有提升空间。

今年第九轮国家集采迟迟未启动,到时可以观察各大药企的参与策略,就能预判。

还有部分间接受益品种,如这两年匆匆退出医院渠道的中成药。

为了躲避被集采的命运,不少品牌中成药实际早已退出各地挂网采购,放弃了医院渠道,专攻药店和电商市场。三九、葵花、江中、太极、仁和等院外中成药大户,业务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零售药店并不容易得到更多处方流转的机会。处方流转壮大的前提是“营销——医生——药店”的链路打通,解决的是创新药进不了院的问题,而不是卖不出去的问题。如今营销渠道被打断,DTP业务几乎就是无源之水。

CRO行业头部企业没有实际的营收风险,只要海外市场稳定即可。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主要支持国内创新药的DDSU部门业务萎缩严重,表明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的确已近冰点。CDMO业务整体过剩已经积重难返,一些细分门类,如多肽合成可能会随着GLP-1药物的大量研发迎来增长。

中国医疗行业系统的大洗牌酝酿已久,但是由于行业内部的改革驱动力不足,行业既得利益者的短视和贪婪,以至于通过现在这种方式来洗牌成了一种必然,不以行业内企业、医院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他们说了算,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抱头鼠窜了。

所有过往风光的,都要为风光付出代价,吹牛是需要上税的,这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机会在哪?一方面是这次大洗牌的幸存者,整改到位,才能有之后上桌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具有潜力,而一直被旧有巨头打压的第二梯队,他们有人能成为新贵,获得上桌的机会;第三,会有一些新人的出现,之前他们在这个行业里要么是毫无名气,要么是跨行业过来的,他们的行业话语权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吹尽狂沙始到金,希望你们淘到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