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中产生活方式的老文青童玮亮 左手文艺右手投资

拒绝中产生活方式的老文青童玮亮 左手文艺右手投资
2017年03月29日 16:51 AC加速器

他管理着100亿人民币的基金,是中国最有实力的投资人之一。

曾经,他是个长发及腰的诗人,每天与一群摇滚青年混在一起,那是他最快乐的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第一个亚文化网站的创办者,他早已实现了从边缘文艺爱好者到商业精英的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内心向商业精英们的生活方式靠拢。

他最终“堕落”为曾经不齿的有钱人。但他坚持不买车、不买房、每天坐地铁出行,远远避开年轻时所「痛恨」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这几乎成为一种信仰;

他坚持做公益17年,他的解读是这样做首先是满足了自己,因为自己会快乐!

童玮亮,自称“老童”,著名天使投资人。人生追求——随心所欲不逾矩!

“分裂”的老文青

“我们病了,寄居在腐烂且安逸的城市之中,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1998年,在把留了5年、长达一米的辫子剪掉后,25岁的童玮亮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亚文化网站《暗地病孩子》,让不少当年的中国文青们找到了心灵安放之地。

张悦然、安妮宝贝、路内……2000年前后,他们都属于“病了的孩子”;玩儿摇滚的写诗歌的画画的……那个年代没有小鲜肉也没有玛丽苏,童玮亮的身边聚集着一拨跟他一样的文艺青年,他们不被主流社会接纳和喜爱,他们创造了大量无处安放的作品和忧伤,暗地病孩子成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这个安静的亚文化聚集地很长时间内都是童玮亮一个人打理。近20年之后的今天,这个网站仍然可以打开,但是按童玮亮的话说,它已经变成了“尸体”存放在那里。我们仍然可以在上面看到当年童玮亮最推崇的作家杜马的文字“我们由于聪明而变得狡猾,由于狡猾而缺乏勇气,由于缺乏勇气而萎琐”。

摄影:李英武

很多年后,童玮亮知道了这位名叫杜马的作家本名李冯,是张艺谋的御用编剧,「英雄」、「十面埋伏」等剧本均出自其手。当年那篇名为「投向分裂的怀抱」的短篇小说,到今天都让老童难忘,因为在童玮亮看来,他自己的人生也是“分裂”的。

虽然1993-1998年五年时间里童玮亮都是那个梳着长辫子的叛逆少年形象,但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个公司里的优秀员工,每天做着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他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网民,而且20多年来始终执着于这个领域。幸运的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并没有因为“出位”的形象而遭遇领导的侧目。

工作之余,童玮亮几乎每天与摇滚乐手们泡在一起,他不是主唱也不是乐手,他仅仅是一个安静的爱好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京五台山地下防空洞,一二十支曾聚集于病孩子的摇滚乐队与现实世界脱离,靠着鼓声、琴声和歇斯底里的叫喊, “努力排泄着自己的青春”。

PK14乐队

“PK14”、“痊愈者十八”、“引擎”、“七八点”等乐队,逐渐被爱好者熟悉。其中,“PK14” 被视为国内最好的独立摇滚乐队之一,主唱杨海崧是童玮亮多年的老友。这支1997年成立于南京的乐队,至今没有加入主流唱片公司的工业化生产体系。2001年,PK14在北京录制了乐队第一张专辑,名为「上楼就往左拐」,童玮亮一起参与完成了这张国内独立音乐史上分量十足的唱片的发行。

而童玮亮最喜欢的,还有另一支名为“七八点”的乐队。2008年,在童玮亮的坚持下,他帮助本不想出唱片的“七八点”完成了一张限量发行985张的《屋顶上的猫》。这张专辑至今在豆瓣音乐中还得到一些拥趸的关注。专辑中有首歌叫《马利奥》,歌词是这样的:“玛利奥,开始面临激烈的抉择/就是抛弃一切,包括思索/和这个世界拼了,他说/和自己拼了,他说”。

这是童玮亮帮助摇滚乐队出的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唱片,此前他还帮助在“病孩子”里的5个诗人出过诗集;至此之后,童玮亮完成了转身,他最终选择了回到主流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来。曾经有人臆想,也许老童曾经在内心对自己说:“老子进入你们的体系,去挣钱。”

对这个说法,童玮亮笑了笑,不置可否。

投资人的人性情怀与狼性不足

童玮亮2005年从上海来到北京,并从此扎根在这座城市。

他创过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没有把公司做死,但也不算特别成功。但其实,他当时是相当有名的网际快车的合伙人,曾经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演讲:“网际快车是中国唯一一款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的产品,它是中国向全世界传播的一款软件,在这样一个公司,我非常自豪。”

老童最早做天使投资是从2007年开始,那时他还是个创业者,偶然遇上身边的朋友做的项目,觉得看好就小小参与一下。直到2011年,戈壁创投的徐晨找到童玮亮加盟,他正式跨入了职业投资人的队列。并且,他选择做投资人为自己下半生的唯一职业。

或许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人的积淀加上天生的悟性,童玮亮在投资这件事上几乎没有走任何弯路。Camera 360、粉粉日记、大姨吗、太火鸟,这些创投圈耳熟能详的项目都出自老童之手。很长一段时间,童玮亮保持着中国天使投资人成功率最高的纪录,因为他投的项目一个都没有死掉。“不过最近有项目不行了”,老童诚实地说。其实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早期项目的投资人,童玮亮的高成功率其实还是很少有人撼动。

善良比聪明更难,

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这段出自亚马逊CEO 杰夫.贝索斯的话永远是童玮亮在做天使投资讲座时的收尾。在他理性而严谨地分析完天使投资的核心精髓是天时、地利、人和之后,他一定要补充上述这三点内容。可能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个补充其实是老童“分裂”的延伸。

是的,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长发及腰的叛逆少年的影子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如今只是一个严谨的目光敏锐的投资人。他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逻辑严谨地品评每一个项目;但他也在不断地提示自己和他人:追随自己的内心!

投了那么多项目,请老童讲讲有意思的故事,他居然真的讲不出来。在他看来,做投资和做人一样,缘分比较重要,总体的逻辑就是不强求!他承认自己“狼性不足”,不能像某些投资人那样去抢项目。但他同时又认为,欲望没那么强烈的时候跟创业者的沟通可能会更顺畅,交流会更好,可能创业者会更愿意跟你说实话,而不是有很大戒心。

如今,童玮亮和他的梧桐树资本合伙人团队一起管理着100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这是一个偏后期的基金组合,包含一只母基金,两只产业基金和一只成长基金。业内人士知道,对这样的一个基金规模负责任绝对是一件压力山大的事情。

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会说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苦逼的,因为总要不断地学习和接触新事物,逼着自己去不断的提升和迭代。但,让人意外的是,童玮亮并不这么觉得。“你永远在接触新的东西,在刺激自己的大脑,就跟吸毒一样会上瘾。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完全不觉得苦逼!”

做公益,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一页介绍自己的PPT中,童玮亮给自己贴的标签是:互联网人、投资人、老文青、怪蜀黍、宅男,还有一个,就是公益人。

从2000年开始,童玮亮坚持做公益17年。没有张扬,没有间断,默默无闻却又全心全意!

说起来,童玮亮的公益行动也非常简单,就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钱捐书。最早是源于他的一个朋友到甘肃黄羊川地区支教,发现当地的孩子失学很严重,然后童玮亮先是在“病孩子”网站号召大家捐钱捐书,后来就做了专门的公益网站Need A Hand。

据童玮亮估算,大家每年捐赠的数额大概是五六万元,包括孩子们的学费和图书的费用。因为建了图书室,书必须要更新;孩子们也是从小学一直往上升上去,所以捐赠便必然地持续下来。都是源于实际的需求。

童玮亮强调,做这件事并没有花费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在做一件常规的事情,他本人大概是每年捐几千元钱。他一再说明,做这个事情首先是满足自己,同时又能帮到别人。他认为,自己因此而具有道德上的愉悦感,满足了自己因为帮助到别人而产生的价值感。所以,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4年,童玮亮做了另一件与公益有关的事情,他与自己的好友徐勇一起,发起成立了天使成长营这个培养天使投资人的公益组织。

天使成长营是中国第一家天使投资培训机构。徐勇和童玮亮同年同月同星座,当初想要发起成立这个组织的时候,徐勇首先想到和童玮亮交流。不出意料,他得到了童玮亮的完全支持,老童还一直担任成长营的授课导师。

徐勇一直视老童为他的人生知己。在中国天使投资圈,徐勇以“情怀”著称,他在真诚为创业者和学员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比较而言,童玮亮一如既往地低调,虽然他还有一重身份是天使成长营的院长,但他始终安静地站在徐勇背后,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支持。用徐勇自己的话说,老童是个欲望极低的人,在这个事情上,他几乎什么也没有获得。

如今,天使成长营已经被公认为中国天使投资的“黄埔军校”,从这里也走出了很多个人天使和职业天使投资人。作为徐勇毕生最热爱的一份事业,徐勇对成长营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智,他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许多人的亲近和喜爱;与此同时,同学们对老童更多的是仰视。

老童并不负责成长营的日常管理,但作为徐勇的好兄弟,他在所有关键的场合一定会出现,关键的事情上一定会出谋划策。同时,虽然也有着很好的表达能力,老童却不是那个喜欢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一如他给自己的另一个标签:他是一个“宅男”,并且他享受做一个“宅男”。

不买车不买房,随心所欲不逾矩

天使成长营三期的学员们曾经有幸和老童一起去广西北海游历。那一次,老童带了夫人。

于是,大家每天看到的画面是:晨曦之中,夕阳之下,一个高大的男人与一个瘦小的女生全程手牵手走在一起,自然,和谐,唯美……那个画面中清晰可见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宠溺,一份绝不矫情的真爱!

那一次羡煞旁人的全程牵手颠覆了老童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有人悄悄地说,老童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老童说,故事并不复杂。夫人也是病孩子网站的网友,两人最初可以算是网恋。这不是老童的初恋,却是他最精神契合的一次爱情,直到今天。

老童承认,他对夫人有一些溺爱!是的,他用的就是“溺爱”这个词。

2月14日情人节,老童买回去三块蛋糕。作为老夫老妻,他们已经没有用鲜花表白的仪式;作为恩爱夫妻,总要过一下这个特殊日子。于是,两人一起吃完了蛋糕,然后进入他们共同的最爱的模式——看美剧。

天使成长营的培训经常安排在周末,但对老童来说,周末至少有一天的时间属于夫人,这有点像是他们的“家规”。于是,徐勇有时无奈地感慨:真是的!疼媳妇疼到这个程度!

老童和夫人租住在三元桥附近的一个一居室里,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年。对老童来说,他租房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离地铁近。因为每天早晨8点半,他从家出发,坐地铁到位于长安街建国门附近的单位去上班。

不知道老童是不是中国唯一的不买车不买房的投资人,对当今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有能力而不买房这件事是不可思议的。对此,老童给出的解释是:第一,他接受不了房屋只有70年产权这件事;第二,他觉得买房于他来说是一种束缚,如果当初在南京或者上海买了房子,他可能就不会来北京了。

一方面老童显然没有把买房和投资这件事关联起来;另一方面,那个青年时代痛恨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梳辫子男生,在骨子里,从来没有真正地远离过叛逆。他温和、严谨,有公益之心,但他依然还是那个“病孩子”。在心灵最深处的某一角落,他依然那么深刻地渴望自由,那么深刻的“分裂”!

他最喜欢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病孩子网站的首页现在仍然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这种对信仰的渴望使我过去和现在经受了多少可怕的折磨啊!我的反对的论据越多,我心中的这种渴望就越强烈。”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童希望自己随心所欲不逾矩。

老童说,他现在很少有可以精神对话的朋友,精神对话的含义是什么呢?老童自己也没有清晰解读。但换个角度,或许这种境界,本就更适合独处的享受吧。而且,他还可以和比他更出世的夫人在北京的夕阳下牵手漫步,那一份随心所欲,又是几多从容……

Follow your heart

文|潘杰

老童发给我N年前安妮宝贝对他的采访文章,我对他说:你终于回到了常人的世界里,还是不要被她拉回去吧。我要是像安妮宝贝那么写文字会疯掉的。哈哈!

写老童觉得特别难写,我一直在想原因是什么?突然间想明白,因为~~我是一个尘世里的人。

虽然跟他大体算同龄人,虽然也都算爱好写作,虽然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很欣赏;但我,从来没有像他那样真正的文艺!

我的青春时代对一个梳着一米长辫子的男生一定是侧目的;我当年采访过太多的主流网站却从没有关注过“病孩子”,或许内心里对所谓的亚文化也不会那么欣赏;我觉得自己也很分裂却终究还是在普通人的圈子里。所以,本质上,和老童不在一个频道。

采访中,我跟老童聊得最多的一个词竟然是分裂。从我的青年时代,我就认为多数人都是分裂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本身就是一种分裂!随心所欲是一种自由的极致,而不逾矩则需要限定在规矩的框架里。即便到了孔子说的70岁,又有几人能进入这种境界?

二十年来,童玮亮很聚焦,只做跟互联网相关的事情,投资也只关注TMT领域。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全没有浪费时间、不走弯路。而另一个面的他,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在人多的场合被聚焦关注,不愿意当镁光灯下的明星。只喜欢安静地坐在家里看书、看美剧,偶尔和经年老友们一起回顾一下摇滚的青春。

我看到的画面是:在酒桌上,老童笑眯眯地拒绝别人的劝酒,从来没有谁劝成功过;老童不参与发、抢红包,在任何群从来没有人忽悠成功过;老童坚持晚上11点前入睡的“老干部”生活方式,从来没有什么夜生活的游戏让他改变过这条规则。他总是微笑着,温和地、坚定地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为任何外力裹挟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有人说,实现财富自由最大的好处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我不知道老童算不算财富自由了,但他的确做到如他常常引用的贝索斯那句话:追随自己的内心!(follow your heart)

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一个人能如此清晰地遵从自己的内心来面对人生!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内心强大的人,却做不到如老童般的自由、从容。不过,想想也释然,当老童说他少有可以精神对话的朋友时,是否内心也有几分落寞?

春天来了!想起了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忘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裂吧!继续羡慕童玮亮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继续坚持我的尘世的幸福。遵从自己的内心,春天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