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经济IP新经济e线2024-04-15 09:17广东
公募供给侧改革来临。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这也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另称新“国九条”)。
新经济e线获悉,新“国九条”分别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九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体现了全面加强监管的理念,强化了全流程、全主体、全链条的监管思路。与单一的“狠抓严管”不同,严监严管旨在更好肃清市场发展生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法治基础和环境基础。
对于证券基金等金融中介机构,新“国九条”再次明确证券基金机构功能性定位。《意见》延续此前证监会对校正行业机构定位的要求,明确引导证券基金机构树立正确经营观念,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
与此同时,新“国九条”要求做好从业人员管理和行业文化建设。《意见》明确要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同时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以及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持续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
实际上,今年以来金融行业已多方强调加强薪酬管理,而本次新“国九条”首度直接提及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并明确指出规范基金经理薪酬管理制度。业内预计,下阶段金融行业薪酬管理或进一步强化,机构员工合规管理也将更为严格,治理机制将进一步优化。
全面加强公募投研能力建设
新经济e线注意到,以公募行业为例,新“国九条”要求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修订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督促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来源:证监会官网
整体来看,新“国九条”以“监管和规范”为关键词,直指自2023年8月来市场暴露的系列问题,旨在根除资本市场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的深层次矛盾,以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实际上,从1998年第一家公募基金成立起,公募行业从“老十家”逐步发展到百家争鸣,行业扩张与集中并行。近10年头部基金管理人集中度保持稳定,规模排名前10的管理人市场占比始终稳定在40%-50%,呈现一定的马太效应。从产品线布局和战略定位来看,规模排名前10的公募基金公司发展模式各异。诚然,管理规模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这些头部投资机构过往的投资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但即便是目前头部的投资机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根本,投资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客户获益且可持续,如何持续增加社会的效益。
以往,在传统“卖方模式”下,基金公司为了提升产品的销量,会不断挖掘产品亮点,通过产品新发、明星基金经理等营销方式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明星基金则是营销成本较低、理解门槛较低的宣传方式,而这种追逐市场阶段性热点、忽略投资者实际需求、盲目扩大管理规模的方式势必给基民带来较大的伤害。
不仅如此,在过去卖方思维主导的销售模式导向下,公募基金的发行和产品线布局更多呈现出“顺周期”特征,机构习惯性“追涨杀跌”,导致市场往往在高位时积蓄的过多资金,在低位时又缺乏资金支持,不仅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较好的投资体验与预期的收益,也使得资本市场资金分布呈现不均匀的状况,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有些公募基金为了在短期内取得可观的业绩,会出现风格漂移现象,与理性投资的理念相悖。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考虑到投资行为稳定性的要求,基金公司需要创设更多风格和策略稳定的主被动产品,并且配套相应的约束和考核机制,避免基金经理在实际投资中因为短期业绩诉求导致风格漂移。
与此相符的是,公募基金产品线和投资行为的“逆周期布局”,更强调从长期视角和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出发,并加强了公募基金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公募基金作为维护市场稳定性和健康运行的重要角色。
业内认为,新“国九条”明确提高机构专业能力,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和此前“以投资者为本”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重点还是在于加大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相应的,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制度也应向“长期化”方向改革。后续,基金等公募机构或将推出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推动壮大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各类养老金专业投资管理人队伍。反过来,此举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募行业机构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对此,公募机构应强化投资者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的适配性,充分发挥在研究和定价上的专业性,响应监管的要求,积极进行逆周期产品布局,保证投资行为稳定性,并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理性投资。
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新“国九条”亦强调指出,要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落实并完善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更好鼓励开展长期权益投资。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优化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公募市场规模
来源:Wind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4月12日,偏债型公募基金的净值规模约为偏股型的2倍,相比固收类的公募基金,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发展空间仍较广阔。
从中长期资金的权益类占比来看,2023年末险资运用余额达到27.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速扩张。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为12%;2023年末理财规模为26.80万亿元,其中权益资产仅为0.08万亿元,占总资产的0.30%。
另据新经济e线了解,一方面,尽管我国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境外成熟金融体系相比,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本市场结构有待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也在稳步提升,但相比海外发达市场而言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例如美股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仅4%左右,而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为34.8%,机构投资者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3年8月,证监会答记者问时曾提到,我国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同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国有商业险企原考核体系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旨在提升险资增配权益类资产的意愿。
新经济e线获悉,为打造长期稳定的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培育和引入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为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也在持续推出各项政策。2023年12月6日,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于包含公募Reits在内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规定REITs与股票等权益类金融产品的合计比例不得高于40%,进一步丰富了社保基金的可投资范围和投资灵活度。
从考核机制上而言,2023年10月底,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监管部门强调保险资金的“长周期考核”,助力长期资金提升对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提升资本市场资金的稳定性。
本次新“国九条”再度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培育市场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公募行业应不断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能力,积极配合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通过产品创新、专业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投顾类服务的配套等多项措施,以此提升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性。
新经济e线为界面JMedia联盟成员,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