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及2025年,分布式光伏领域的重头戏在哪里?电力交易一定会非常好看。
随着2024年10月,历经11年后的新版《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11月中旬,河北率先打响了分布式光伏入市的头炮,发布的《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列出了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时间表。(下表仅整理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相关内容)
在这之后,广东、湖北、安徽、陕西、山东、宁夏等多地,陆续发布了文件,提出了有关光伏参与电力交易的相关倡议及长远规划。
年底这么一波节奏带下来,分布式光伏入市,在2025年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消纳捆绑能源经济
分布式光伏的入市节奏其实一直在被市场推动着。从2021年6月整县推进行动以来,分布式光伏,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增速最为显著。
指数级增长趋势下,配电网承压是一方面,光伏发电的供需错配也造成了光伏利用率的逐年下滑。“弃光”意味着光伏设备发的电,电网输的电,最终都打了水漂,这背后的经济损失往往由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来承担。更严重的是,早期大部分光伏项目都享受着国家度电补贴,光电的浪费也意味着这些补贴没办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国家而言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并不是大自然的免费资源就可以随意浪费,它捆绑着我国的能源经济,甚至影响到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
因此,将光伏电以商品形式放到电力市场进行买卖,成为解决分布式光伏消纳的一大重要途径。
如何参与?何种身份?
目前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主要有三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三种主体身份。
01 | 直接参与
这种方式是以独立的发电主体的方式参与交易,更适用于规模较大、具备较高市场参与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这里特指的就是工商业光伏。其中大型工商业光伏项目在征求意见稿当中被要求全部自发自用,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参与交易。发电企业仍然可以将其发电量核发的绿色电力证书,通过绿证交易,获取额外收益。
对这类交易主体来说,自主控制的能力更强,也容易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及绿色环境权益价值。
但与此同时,直接参与对项目的市场参与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项目需要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注到运营方面。比如增加数智化的运维系统,提升电站发电效益,降低人力成本,并合理进行发电预测、发电评估,以配合电力市场的机制和政策,制定更合理的交易方案。
02 | 聚合参与
聚合,顾名思义就是多家聚集在一起捆绑参与。这种方式更适用于规模较小、单独参与市场难度较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比如容量较小的工商业项目,或是自用比例不稳定的工商业项目,以及户用。
聚合参与绿电交易的主体,需要寻找一个有资质的聚合商,像是售电代理公司,进行统一的售电管理。参与方也是要秉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摊的原则,按照各个项目的投资比例、发电量、运维成本等各方因素,来协议分配收益的比例。
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入市门槛和成本,但利益分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节,而且聚合商会在其中抽取一部分利润作为服务费。为了避免在交易履约期内发生矛盾纠纷,前期一定要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及利益。期间,有效的监管和评估也很重要,可以确保各方按照约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利润分配。
目前这种方式是各地政府比较提倡的方式,一是更适用于大部分工商业光伏项目,二是能够更好地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03 | 被动参与
这里的被动并不是参与行为上的被动,而是经济收益上的被动。因为这类参与主体的收益来源,是根据当时市场均价进行结算,可以理解成佛系收益。
这种被动源于项目的规模小,参与能力弱,被动接受价格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虽然参与方式简单,也不用承担市场风险。但是自身项目收益的风险却大大增加,收益稳定性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不同身份匹配的不同方式
理解了参与方式,再来看看交易方式。
分布式光伏的入市交易主要包括电力的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和绿电交易。
中长期交易需要锁定未来的电力销售价格和数量,降低市场风险,因此适用于发电量稳定且规模大的项目。上述的直接参与和聚合参与都可以与之匹配。
现货交易能够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灵活调整电力销售价格和数量,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对于规模小、电力需求不稳定的项目而言是首选,但也需要这类项目业主对当地市场环境和政策机制有更充足的了解和分析测算能力。
绿电交易市场有自己的一套交易机制,且仅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放,买卖双方也都是聚焦低碳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因此相较电力市场,其参与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较多元化的电力市场,其竞争性没那么激烈,且享有政策红利。绿电交易的收益相对稳定,反之收益空间也相对较小。所以注重环保效益,且风险承受力低的可以倾向绿电交易,注重经济效益且风险承受力高的可以考虑电力交易。但这不是绝对的,效益的高低还是要取决于市场供需、价格机制、成本效益等多方因素。
总结来看,不同的项目主体,有更适合的交易方式。目前对于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而言,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交易,分布式光伏项目入市都存在不可控因素,也就导致经济收益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在2025年,需要讨论的并不是如何让效益更高,而是如何平稳度过磨合期,让效益更稳。
倒逼电站高质量发展
电力市场的实时供求情况不是某一家参与主体能控制的,这是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决定的。然而,尽管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参与主体却并非束手无策。发电企业可控的是自身发电量的稳定,这是他们在市场中立足的基础条件。
对于直接参与方来说,提高发电量意味着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优化设备配置,提高发电效率,加强运维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个小型电站项目组成的聚合参与主体,在多方协议的监管下,需要保证自身电站发电量的稳定。自身发电效率的高效稳定,也意味着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为参与项目创造更多价值。
对于被动参与者而言,虽然他们无法在市场交易中获得主导权,但通过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提升自身的入市水准,为参与市场打下基础。
回归使用属性,稳电增收
回到文章最初,分布式光伏入市交易的底层逻辑是为了促进消纳,确保经济利益。所以在初期市场尚不稳定的环境下,工商业光伏项目也可以着力提高自身用电比例,并主动调整用电习惯,使其更好地契合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在电力供应过剩时用谷电,在供应不足时积极参与峰电交易,这样既能获利,又能实现低碳生产的目标。
在储能成本日趋下降的市场环境下,也可以基于系统运营成本,对储能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进行细致测算。若条件允许,通过采用储能设备两充两放的盈利模式,不管是自用电,还是参与电力市场,消纳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归到电力的大环境中,电力市场的运行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撑,而电力系统,这一庞大又复杂的网络骨架,则是由输电、配电、发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一同搭建起来的。在这具骨架中,分布式光伏是其中一根至关重要的骨头,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平衡。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分布式光伏入市不仅是推着市场机制往完善去迈进,也会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搭建,牵动多元化能源体系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这些都将对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图片由AI生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