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处处石榴红 籽籽同心爱中华】宾川县鸡足山镇:文旅融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苍洱处处石榴红 籽籽同心爱中华】宾川县鸡足山镇:文旅融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4年06月16日 17:08 民族时报

旅游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宾川县鸡足山镇党委政府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鸡足山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不断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文化生动传承、农村面貌提升、农业产业提档、农民收入提高,以文旅融合不断促进乡风文明的精彩蝶变。

完善基础,扮靓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将本土文化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位和内涵,在保障人居风貌的同时,赋予文化内涵,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推文旅、以项目促人居,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路面优化、集镇美化、排污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景观河道治理、村道青石板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了文化长廊、残垣断壁修缮和墙体彩绘等项目,安装特色文化路灯,打造独特的小集镇夜景。实施白族民居微改造,探索民宿+艺术、民宿+本土文化,保留文化况味。2024年,成立宾川县旅游民宿行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积极探索实施旅游民宿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向民宿行业深度延伸,旅游服务业较快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也同步助推旅游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全镇目前现有民宿酒店135家,经文旅部门评定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2家,纳入等级旅游民宿培育库4家。2023年以来,全镇实现旅游总收入达7000万元,同比增4.5%;民宿酒店入住人次达14.5万人,同比增46.83%。

文化赋能,厚培以文塑旅的精神沃壤。成立白族文化研究协会和沙址洞经古乐协会,研究制定了《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进一步规范“白族三道茶”、白族传统节庆活动。理清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广泛收集神话传说、人物轶事、民风民俗、乐曲曲谱等,先后整理了《迎宾曲》《开经偈》《祭孔调》等13首洞经古乐。切实加强对优秀乡土建筑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保护古建古树,建立白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厅和博物馆,目前寺前村400年以上的古板栗和古核桃林木有600余株。结合地方特色种植,举办桃花节、葡萄文化节,鼓励和支持民宿客栈自发收集整理传统耕作和生活习俗的物品和工具,展示农耕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鸡足山镇“看乡景”“品乡味”“享乡俗”“忆乡愁”的重要依托,在保护好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的同时,丰富村民精神世界。2023年沙址村被评为省级金牌旅游村、大理州“乡愁大理·最美乡村”,寺前村被列为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沙址村被评为省级金牌旅游村和省级文明村,鸡足山镇被评为云南省旅游乡镇和省旅游扶贫示范镇,寺前村和上沧村成为中国传统村落。

活态传承,镌刻以旅彰文的历史脉络。注重文化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文化参与地方发展、融入群众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互鉴交融。发展文旅+节庆,举办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以多彩的民俗节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着力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影响力,成功举办白族火把节、傈僳族阔时节、接天子、九九敬老节等活动,在各族群众欢度民族文化节日的同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鸡足山镇“打卡”。在每年的重阳佳节,全镇会广泛组织孝亲敬老活动,开展孝亲敬老座谈会、组织文艺活动、孝亲敬老先进评选,滋养了孝德文化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继续打造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品牌,定期举办鸡足山越野跑大赛、山地自行车大赛、“重走侠客路 鸡足灵山行”丛林穿越赛等赛事,组建鸡足山镇洞经音乐传习所、“金花阿鹏艺术团”和“龙狮队”,并将洞经古乐、耍龙舞狮、白族歌舞、三道茶等列入日常培训内容特别是学校日常课程,明确传承老师10余人,每月开展集中培训传承1次,定期组织开展非遗展演活动。2023年,在春节、火把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文化展演活动20余场,吸引游客10万余人。晚晚有打跳,月月有展演,在各族丰富游客和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带动群众形成良好村风、民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文化活力。

来源:宾川县委统战部

编辑:方丽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