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看好量化择股和指数增强型策略

2017年看好量化择股和指数增强型策略
2017年01月03日 10:44 麦策

文 | 程贇璐

2016年对于量化对冲策略来说是非常艰难和胶着的一年,但也有一些亮点。总的来看,市场中性策略表现平平,CTA独领风骚,宏观策略根据投顾自身对大类资产的把握各有不同,套利策略伴随弱震荡行情空间越来越小,只能通过结合裸露一定敞口的商品策略获取收益。纵观2017年的量化对冲策略,众多行内人士持谨慎态度。但通过部分稳定策略去替代固收的逻辑不变,FOF及多策略的配置趋势不变。以下为拾麦观点,仅供参考:

  1. 量化择股与指数增强型策略的性价比开始体现

从过去的一年的量化业绩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不少投顾尝试(或已经上线)择时模型,但从业绩归因上择时策略的有效性并没有显著体现。诺奖得主William Sharpe曾经提出,想要在择时的游戏中胜出,预测者至少需要达到74%的准确率,这对于现下市场的平均择时胜率来看,仍然是偏高的。

由此可见,在量化对冲的领域,私募投顾的主要优势仍然在择股环节,而经过2016年整年股指受限流动性丧失的市场之后,从深度贴水中幸存下来的部分ALPHA策略,是市场为数不多的,备受资金追捧的对象。

由此演化而来的量化择股策略提现其较高的性价比,这里的量化择股分为两种,一种是满仓操作的指数增强型基金,要求策略组合与标的指数不能偏离太多,在保证一定偏离度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是一种相对收益策略;第二种是在公募上常见的主动量化产品,相较传统的主观选股,此策略在全市场或某个限定的股票池内选股,用预测收益最高的股票构建组合,是一种绝对收益策略。

指数增强型产品内含定投的策略,在中长期的配置下,下行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在行情上涨时获得Beta和Alpha的共同收益;主动量化择股则可以替代一部分传统股票多头产品的配置,在现有的市场产品中类似宏观对冲的从容和多空的睿策,都有配置此类策略。

上图是华宝证券针对公募普通量化选股金和偏股基金的业绩回归出择股能力,可以从图表中发现,从2011年6月至今,量化选股的策略普遍高于纯多头基金。从我们的市场尽调反馈来看,很多以多空或纯多头为主的私募股票型基金正在积极布局量化选股模型,并结合多年的主观择股逻辑,希望在明年震荡势行情中获得较好收益。此类策略,值得我们在明年好好关注。

2.市场中性策略中追求独特ALPHA源

除了年初的熔断,今年市场整体处于震荡局势,股指期货基差也从年初的深度贴水逐渐收窄。以沪深300期货为例,年初做空成本为30%年化以上,而12月底已降至7%年化左右。这一改变大大减轻市场中性策略的成本负担,市场已恢复满仓操作的环境条件。

前面的股市部分分析也提到,明年配置看多蓝筹多于成长股,这其中包括MSCI,地方社保及其他社会机构资金的新增入市,也考虑网下打新底仓对上证50的配置需求(经过测算,)

其实在2016年也不乏蓝筹风格倒挂的行情,例如11月险资集中举牌,大盘股表现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沪深300和上证50的市场中性策略很难获得超额收益,虽然相较2014年底市场拥有了中证500期货这个筹码,但中证500贴水不稳定仍然给策略带来困扰。

我们认为Alpha模型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依然存在,但在投顾的选择中,我们要筛选出与市值低相关的Alpha源,同时兼顾一些新型创新类的Alpha因子模型(例如一些非线性因子)。总的来说,虽然市场充斥各种量化子策略增强,但是寻求长期稳定有效的Alpha来源才是我们持续关注的。

(文章来自公众号“麦策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