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调控标杆城市,也救市了

令人意外!调控标杆城市,也救市了
2022年04月22日 09:56 米筐投资

▣作者:老船长

1

被称为中国楼市调控标杆的长沙,也出手放松了。

4月19日上午,湖南省在强省会战略文件中提到: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在长沙就业人员可即时申报落户,享受在长沙购房资格,推动高层次人才在长株潭三市自由落户。

长沙目前的调控政策,不比北上深松多少:

  • 限售: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 限购:购买二套房,必须在首套房拿证4年之后;

  • 契税: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按4%的税率征收契税;

  • 人才: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须满足在长工作生活24个月。

而这次长沙的新政出台,直接让最后一条人才购房门槛名存实亡。

而昨天,长沙对非住宅商品房也开始补贴了。

就在一周前,长沙面对市民“修改限购限售政策”的建议,还强势回应“继续严格执行,精准落实”。

网上一片叫好声。

但短短一周,形势就变了。

陈佩斯有句名言:“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不是陈佩斯不明白,是形势变化快。

眼下,中国楼市正经历新一轮低潮期。

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房地产数据,房产投资增速0.7%,马上跌入负增长区间。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3.8%,商品房销售额下跌22.7%。和去年此时此刻相比,冰火两重天。

无奈之下,救市潮,正在全国蔓延。

但似乎,市场越救越差。

而长沙对新政的回应是,留意到省政策的出台,但在市级限购政策执行方面,暂时还没有变化。

可以看出,省里面的初衷,其实只是吸引人才落户罢了。

人口负增长的危机,远比拯救房地产重要得多。

即便调控再严,迫于宏观形势的变化,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2

上海的疫情,正在缓解。

金山和崇明,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没人会想到这一波疫情来得如此猛烈。

3月12日之前,上海的新增病例还停留在65例。

对这一次的基本研判,还是零星出现,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爆发源。

  • 3月13日,新增病例突然超过100例;

  • 3月19日,新增病例突破500例;

  • 3月24日,新增病例突破1000例;

  • 4月4日,新增病例突破10000例;

  • 4月7日,新增病例突破20000例;

  • 4月13日,新增病例达到最高峰的27719例;

  • ……

3月底的时候,上海终于回过味来。

从网格化管控,到先浦东再浦西的“鸳鸯火锅”,再到全城静态管理,一开始喊着“不封城”的上海,不得不向现实低了头。

一向被称为精准防控的上海模式,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基层管理、小区团购、通行证管理、物资捐赠等等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网上舆论,更是一时汹涌。

那个洋化、风情、有格调、做事讲求精准的上海印象,消失了一半。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承认,上海仍是中国最强的城市,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

此次的疫情,只是前进过程中的一波大风浪。

一切都在好起来。

3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对一座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一向调控最严的长沙,放松了限购门槛;一向精准管控的上海,爆发了大规模疫情。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世界上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时代浩浩汤汤,你我皆在其中。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主导下,重化工业、重型制造业被分布在北方和东北。那时的东北城市,一时风头无两。

在1978年时,中国GDP最强的15个城市中,沈阳排在第五位、大连排在第七位、哈尔滨排在第九位,甚至连大庆、鞍山也能杀进榜单。

到了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改制市场经济,沿海城市依靠外贸型经济、来料加工制造业迅速崛起,“孔雀东南飞”便成潮流。

无锡、宁波、佛山开始进入榜单。

1990年时,深圳首次进入15强榜单;东北5城,大庆、鞍山出局。

2000年时,深圳一跃而到中国第四城;东北仅剩大连一个城市还在榜单。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奇迹,仅仅用了20年时间不到。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最大衰退,也仅仅用了20年时间不到。

而观察这种时代对于城市格局的变化,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是我这六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张五常说,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21年的64.7%。

53年时间,7.5亿人进入城市。

53年时间,选择不同城市的人,差距开始显现。

53年时间,城市之间的鸿沟也愈发明显。

因此:

  • 什么样的城市才有未来?

  • 什么样的产业才适合城市发展?

  • 城市发展如此之快,农村怎么办?

  • 究竟该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

  • 究竟该优先发展强省会还是采用均衡模式?

  • 城市规模该不该控制?

  • 城市规划该优先考虑什么?

  • 城市人口规模有没有上限?

  • 为什么高铁地铁亏损还要继续修建?

  • 读大学该选城市还是专业?

  • 高房价矛盾能不能解决?

  • ……

如此种种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在我们认清城市发展逻辑的同时,更关乎每个人的投资就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