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千
来源 | 微信公众号:火星研究院
(ID:huoxingyanjiuyuan)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以导演兼摄像、三水编剧兼制片的影视背景,像这种三五分钟的视频简直就是小意思,所以在平台上注册完账号,就直接就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很多短视频创业者,因为拥有传统影视行业的制作经验就认为短视频一定能做好。其实,短视频内容有自己特有的观看场景——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观看场景,处于这种场景下的观众,有着不同于观看传统影视剧的心理期待。所以单纯的将拍摄影视剧的制作思路简单套用在短视频内容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01
内容制作上的“坑”
传统影视行业制作经验不等于短视频行业制作经验
为什么看电影要去电影院?还要提醒观众关闭手机、不大声喧哗?就是为了要营造一个集体认真观赏一部活动影像长片的场景和氛围。有的电影理论还将这种场景下的观众心理定义为“洞穴理论”,源于早期原始人看到洞穴里看到火苗影子的晃动。可见每一种活动影像类型,都是紧紧围绕一种观看场景而生的。短视频不同于长视频,不同于传统影视剧,观众没有办法在很长的时间里集中太多的注意力。那些注重剧情、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情节铺垫的内容,会使得观众缺乏耐心。创业团队最初主要是以制作剧情短片起家,恶搞和娱乐化是内容重点,但每一集内容都是相同的类型,时间一长观众就会丧失新鲜感,自然更不要提什么用户粘性了。
所以不要拿自己在之前传统影视领域里积累的制作经验放在短视频内容创业上,最好可以认准一个垂直领域,或者针对某一类人群,观看大量这个领域里表现最好的几个团队的内容,做细致的分析。
02
渠道传播上的“坑”
以前积累的平台关系不能直接转到短视频领域
团队稍微磨合之后,短视频就会在头条、网易、腾讯、搜狐、爱奇艺上线,并尽量能够保持三个不同类型的自媒体同时达到每天一条的速度。可是新的问题随即而来:播放量不理想。于是和平台打关系就成为新的突破点,毕竟有了平台的支持才有更多的曝光率。整个团队前前后后三个多月投入了五十多万,而进项却只是各平台那几百块的分成,而变现这个最终目的最后才意识到:要怎么变现?从哪里变现?
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如果内容发行概念还是停留在我的内容已经被某个门户网站签署独家合作了,或者我的内容已经和很多渠道签署了CPM分成和推荐合作协议的阶段,那可能你的分发逻辑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在于你的用户身上。每个处于移动互联网场景中的网生视频内容用户,都会主动去搜索自己喜欢的内容,或者被动的去接受一些信息瀑布流,但对于提供信息流的平台,也会通过用户主动观看的内容来决定给用户推荐内容的分发逻辑,所以其实还是用户主动选择的结果。平台只能承诺的是上线和获得推荐位,不能承诺你节目的流量和播放量,更不要提所谓的“短视频内容变现”了。
想要变现,先要获得用户。一个短视频项目刚起来,一定要经历一个找用户,触达用户的过程。这是在“用户主动选择内容”时代内容生产者为数不多可以做的主动出击的行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之后的”商业化“。
03
商业化上的“坑”
要有“视频内容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的思维
如果从短视频角度切到电商领域,可能不只是单纯的视频拍摄、提供商,更可能我们自己能成为电商,而这里面的巨大经济利益,可以用无限大来形容。 可是没多久,行业的转变就会又让短视频从业者感到失望。电商平台出了政策,再转向电商平台去争取定制视频的订单,但是无论市场价格竞争力还是自媒体运营的“软实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行业内头部的团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很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这个团队对于整体网生视频内容行业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传统影视行业,还没有跨进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内容营销、大数据营销等跨领域的认知范畴里。
可以说,对于当下国内的短视频内容风口,只是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因为从知识结构里,没有接触过互联网、计算机、营销、大数据分析等板块,就已经落后于当下国内的短视频内容创业的头部团队了。或者说,为什么有的短视频内容创业团队可以顺利融到钱,或者几个月粉丝沉淀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本质还是对于短视频内容市场本质的认知和判断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谓“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短视频内容创业领域尤其如此。
文章来源:火星研究院,由本平台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已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侵权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