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盛衰背后的金融逻辑

P2P盛衰背后的金融逻辑
2018年08月06日 12:34 香帅无花涯

从“得到”课程上线以来,我在课程里不断提到P2P,提示风险——不是因为有预知未来的水晶球,而是因为世间万物,唯有底层逻辑的力量最强大。P2P自出生以来,就面对着赞美与诋毁的狂潮。赞美者曾预计技术会改变金融逻辑,而今墙倒众人推,其实无论盛衰,P2P的命运从来没有变过——1)资金来源和2)风险-收益的匹配是金融业务的灵魂,能解决这个问题,叫什么都不要紧,都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反之,叫成一朵花也是枉然。

一、什么是P2P

P2P就是Peer to Peer,也就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平台。

在2013到2014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冒出了3000多家P2P 平台,那时的市面上充斥着各种P2P 理财产品。2015年以后,像e租宝、大大集团这种互联网金融诈骗案的爆发,监管就趋严了。所以,到了2016年,有1700多家已经停业退出,或者跑路清盘了。到了2017年的时候,这种倒闭的P2P 平台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一半以上已经倒闭掉了。

二、P2P的底层逻辑

P2P 平台为什么会频繁出事呢?不是因为监管的问题,而是因为它背后的金融逻辑不对。

监管部门对P2P 平台的定义其实是非常精确的,像银监会认为,P2P就是“网贷平台,就是金融信息中介,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吸纳存款资金,不得非法集资”。换句话说,就是不允许你搞资金池。

这就和P2P 平台要做的贷款业务发生了矛盾。因为P2P 做的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业务。贷款业务的核心是什么?是去了解借款人的资质,包括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

那么这个业务,能不能够通过线上完成,通过借款人的填表完成,或者通过借款人在网上留下的数据信息来分析完成呢?目前看上去是非常非常难的。为什么?有三个原因。

第一,互联网是没有办法自动甄别信息的真伪的。比如说,你在要求借款人填表的时候,有哪个借款人会主动地说自己不诚信呢?除了极个别超级互联网公司之外,网上留下的这些零碎信息,根本就达不到征信的要求。互联网可以传递真实信息,也可以传递虚假信息,这两种信息对于互联网来说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识别借款人资质的工作不是说有了互联网就可以自动完成的。

第二,作为信息中介,你就只能收取信息中介费,这个费用是很低的,你没有办法通过吸收存款来赚取存贷差。那么这一点点收入,很难覆盖贷款业务的成本。

给你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喜欢拿美国的网贷平台,也就是P2P 平台的鼻祖Lending Club 作标杆。Lending Club 确确实实是始终坚持着信息中介的路线,不开资金池,不接触资金,就收取一点点双方的服务费为盈利点。这家被炒得很火的企业实际上盈利是非常低的,光2016年它就亏损了1.46亿美元,然后在它当时轰轰烈烈上市以后,它的股价至今为止已经跌了80%,上市初期的时候,市值是50亿美元,截至今年,市值已经只剩了17亿美元。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个信息中介想支撑贷款业务的成本,是非常难的。

第三,就是P2P 做的小额和微额贷款,本来就是传统银行不愿意做的高风险、高成本业务。现在很多P2P 平台,压根儿没有互联网技术,也没有任何金融专业知识。所以,没有数据,没有风险管理,也没有有效的获得客户的渠道,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三、选择P2P的原则

如何判断P2P平台是否靠谱呢?

把握一个原则:一个P2P 平台要成功,必须有海量的高质量数据,有有效的风险识别技术和强大的算法。换句话说,你投资的这个P2P 平台需要在互联网和金融风控这两个技术上有非常高的壁垒。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我很难对这个平台给出非常正面的评价。

我希望你明白,金融创新要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第一,它需要背后的金融逻辑过硬;第二,它需要满足现实中的条件,如果这两条做不到的话,金融创新就可能只是噱头,或者是海市蜃楼。

四、P2P另谋出路——现金贷

正如刚才说到,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只能收取中介费,但是中介费是很难盈利的。到了2016年的时候,P2P已经倒闭和跑路了一大半,剩下的这些平台,很多也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所以国内的很多平台都发现一条新路子,就是可以做现金贷。

你会看到,从2016年下旬开始,很多P2P平台都在死命地寻求进入现金贷这个市场。现在据我们能够拿到的数据,至少有三十多家大的P2P平台在做这种现金贷业务。

他们是如何做现金贷的呢?

其实,网贷平台的现金贷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平台自己做的,因为资产证券化是有门槛的,网贷平台本身并不具备资质,需要联合其他中介(例如信托、资管、券商等专业金融中介)一起来完成的。

现金贷证券化也需要经历律师事务所的审查、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才能得到银行、信托、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认可。私募形式的现金贷证券化不会在公开市场上挂牌,由专业金融中介与机构投资者沟通和推销,完成售卖过程。公募形式的现金贷证券化产品还要经过债券市场监管机构审核,公开挂牌,银行、信托、信托基金可以在公开市场中直接参与认购的。

五、P2P搞现金贷,依旧危险

但是,P2P做现金贷的业务,依旧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实际上是高利贷的生意

首先,你看它的操作简单到爆,对于年轻人来讲很有吸引力。下载一个App,填写一些信息,姓名、身份证、照片、手机号,或者给个支付宝、微信账号,就可以获得一笔现金贷款,审核简单,资金秒到账,还款也方便。而且,听上去利息还不高,这些平台经常会告诉你,你借5000块钱,一天只要还几块钱就够了。

比如说,你借5000块钱,为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你每天只需要付10块钱利息。很多年轻人一听,10块钱一天,这个挺合算,喜滋滋地借了,可能还想多借一点。但是稍微动一下脑子算一笔账,3个月是90天,每天10块钱,那这3个月你就付出了900块钱的利息,3个月到期的时候你要还5900元钱。换一句话说,这3个月你已经付出了18%的利率。那么年化的利率是72%,这个数字会让那些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年轻人吓一跳。72%的利率,这不是高利贷吗?没错。很多现金贷平台做的就是高利贷的生意,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收入不高,消费欲强,还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它们用这种小额加上短期的包装,让年轻人觉得特别划算,似乎可以轻松地拿一笔钱,就买苹果手机,打王者荣耀,买化妆品,甚至去整容。而且,由于操作这么简单,很多人会在多个平台上循环借款。

2.潜在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几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现金贷平台,发现它们的活跃用户是平均每半年借款6次,而且有30%以上的客户在3个以上的平台借款。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这些客户完全就是常客,不是像平台所说的偶然应急的流动性需求。第二,在多个平台上借款,很大的概率就是在“撸口子”。什么叫撸口子呢?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这样的客户,他们的偿还能力很差,违约的概率是很大的。他们不断地撸口子,也就相当于一层一层地加杠杆,这样的贷款市场风险是非常容易积累的,只要一个平台出问题,很多平台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整个现金贷市场的崩溃。

六、现金贷公司倒闭了,

投资者怎么办?

很多人关心,公司倒闭了,那投资者怎么办呢?

现金贷公司倒闭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借款人不必还钱,只是这些钱能不能还回来疑问比较大。

比如说,2017年11月,一家现金贷平台“凌波微贷”倒闭了,但公司对借款人的催收并没有停止。一方面,资金的提供方拥有债务合约,仍可以要求借款人还钱。另一方面,平台上留下的坏账,也可能会转卖给其他公司,别家公司接收后可能重新展开催收计划。但是,这些催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不宜过于乐观。

七、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征信工作已经开始。

今年1月,央行发布公告,已经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联”,未来将逐步实现互联网金融征信信息共享,也会纳入央行征信中心,与银行信用体系链接。

信用体系建设是个缓慢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出第一步很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