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为师、进口起家:1950年代的我军装甲兵建设

以苏为师、进口起家:1950年代的我军装甲兵建设
2024年09月20日 14:12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hawk26讲武堂

援引《当代中国装甲兵》一书的说法,建国后,人民军队中尚存有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400余辆美、日制坦克。但想靠着它们来建设现代化的装甲兵部队,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采购相当数量的、性能先进的坦克以替代。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自主设计、生产又不现实,所以只能从国外购买一批坦克装备部队。当时的我国领导人向斯大林写信,请求苏联为中国装甲兵部队提供装备。

1950年11月,首批从苏联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发展的需要,从1951年至1955年又相继从苏联购进4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机械化师、5个自行火炮营的装备。其中主要装备是T-34中型坦克和少量的JS-2重型坦 克。1955年11月,又购进T-54、T-54A中型坦克样车。这些具有50年代先进水平的战斗车辆的进口,对于装甲兵部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及坦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6年至1959年期间,装甲兵部队的坦克数量没有增加。而缴获的美、日制坦克自1950年开始退役。截止,1960年,除部分美制水陆坦克、水陆装甲输送车外,其余全部退出现役。

▲图上两页展示的多款自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装甲车辆,甚至还有数量很少的九七式轻型坦克(日方称之为“九七式軽装甲車テケ”)以及英制“维克斯”坦克,前者可能是原国民党军收缴自关东军部队的车辆,后者则是抗战爆发前购买

▲高举八一军旗接受检阅的我军坦克部队。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主要以使用日制九七式(改型)及美制M3A3“斯图亚特”坦克为主,包括九五式轻型坦克在内的其余车辆多为训练用途

根据对岸学者张之维出版的“解放军坦克部队1945-1949”一书中给出的相关数据,总结下来可知,苏制装甲车辆的交付时间以1950年至1955年为主。

1950年:300辆T-34-85坦克、60辆IS-2重型坦克和40辆ISU-122自行火炮(需明确的是,这里指的是装备122毫米A-19S火炮的原始型号,而不是后来的装备122毫米D-25S火炮的ISU-122S),这些车辆被编成了10个团(每个团30辆T-34-85、6辆IS-2重型坦克和5辆ISU-122自行火炮)。

1951年 :96辆T-34-85坦克和64辆SU-76自行火炮,编成了4个团。

1952年 :312辆T-34-85坦克和208辆SU-76自行火炮,编成了13个团。

1953年 :480辆T-34-85坦克和320辆SU-76自行火炮,编成了13个团(此时共有40个团)。

1954年 :649辆T-34-85坦克、320辆SU-76自行火炮、22辆IS-2重型坦克、99辆SU-100自行火炮、67辆ISU-152自行火炮和9辆装甲抢修车(其中至少2辆基于ISU底盘,其他可能基于T-34底盘)。

1955年 :没有可用的具体数字,但已知1955年有物资运输。根据不同估计,中方可能接收了127辆T-34-85坦克,但尚未确认。在这一时期还供应了72辆额外的装甲抢修车及工程车辆。

在这里需补充的是,同年,原驻旅大地区的苏军撤离前,也向我方交接了一批装甲车辆,其中包括了部分JS-2重型坦克。但根据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朱恒怡的回忆,这批坦克是俄国人刷了新漆、改了涂装以后,把旧车充当“新车”转交给我方的。按照朱老回忆,这是队里挑选出几个“饮酒高手”,跟俄国人拼酒,趁着对方喝醉之时套出来的话。虽闹出了些不愉快,但双方也并没有多计较此事。

如此看来,在国产的59式中型坦克下线之前,苏制装甲车辆已然成了我装甲部队的主力核心。

▲(彩绘)人民军队使用的苏制ISU-122自行火炮,注意其使用的是装备A-19S的早期版本
▲苏制ISU-122自行火炮实照
▲换装苏式装备后的我坦克自行火炮团阵容,除了SU-76自行火炮外,后方还有大量的T-34/85坦克

▲苏制JS-2重型坦克实照,在抗美援朝期间,此类车辆多承担火力压制、支援任务,与T-34/85相比,与敌坦克部队遭遇次数较少

▲苏制SU-76/100自行火炮实照
▲坦克、自行火炮在演训期间诞生的一系列优秀乘员组
▲1953年12月,河北昌平(现属北京市)阳坊建起了我军装甲兵射击场,图为SU-76自行火炮正在实施曲射训练

▲T-34/85,62式坦克以及SU-76自行火炮同时出镜的一张照片,摄于1964年的南口地区。可见当时的国产装备,仍未完全替换掉这些老旧的苏式车辆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的我军装甲兵

本文参考资料:

1.当代中国装甲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图集

3.“解放军坦克部队1945-194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