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吃不完的月饼,还能去哪?

过节吃不完的月饼,还能去哪?
2024年09月18日 21:06 记经典时刻

来源:硬壳INK

中秋假期结束,但大家这几天的早餐大概率还是月饼。

北方的甜月饼,过于甜腻。

南方肉月饼,保质期太短。

对大多数人来说,中秋的月饼也就浅尝一两口,剩下的都是负担。

不知道何时开始,中秋节的中心从吃月饼滑向了怎么解决吃剩的月饼。

关于没吃完的月饼怎么办,每年都有人建言献策:

有餐厅研发出融合菜,用月饼炒菜。

有长期主义者用家里的空气炸锅烘成饼干。

更有甚者直接月饼拌了凉菜。

今年中秋,吃不完的月饼有了新的用途——拿来交换

01

吃不完的月饼能去哪?

对已经工作了的职场人而言,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公司归属感的表现。

新员工会在地铁上偷偷和别家公司的月饼横向比较。

老员工会根据今年公司发的月饼价格推测今年的盈利年终奖。

对于还在学校的学生而言,月饼的意义更为特殊。

过去几年,校园自制月饼在高校间广泛普及,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定制月饼。

好看、便宜、口味多,还融入了学校的文化元素和创意设计。

当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文创月饼,就衍生出了更多玩法。

社交媒体上,去年大家还在晒自己学校的月饼,今年想吃别家学校的月饼。

于是,一场月饼交换开始上演。

放假没有回家的大学生中秋在学校食堂买来月饼,将吃不完的拿来交换。

有人在社交媒体发布交换月饼的帖子,希望能够品尝到不同学校、不同风味的月饼。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学云集的大学城,平平无奇的食堂月饼立刻在其他高校成为抢手货。

“你网购的香港月饼可能是广东生产,但在校园买的月饼如假包换。”

其实,月饼本身是一种非常适合分享的食物。

因为形状通常是圆形的,天然适合切成多个等量三角形扇形分享。

另一个角度看,月饼通常高油、高糖、高热量,自己吃很容易摄入过多,更适合与他人分享。

人们通过互换特产能够获得一种新鲜的体验,同时这种活动也具有较强的情感价值。

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触摸到另一座城市,另一所学校的特产。

这种交换甚至成为一种新型的线上交友模式。

02

月饼为什么吃不完了?

从多方面看,今年的月饼似乎有些卖不动。

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月饼产量32万吨,销售额220亿元;今年中秋产量和销售额预计约30万吨和200亿元,同比呈现下滑。

原因之一,是追求健康饮食的趋势下,月饼是公认的高热量食物,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

原因之二,月饼作为传统糕点,可以取代它的品类越来越多,随着各种网红糕点新品层出不穷,月饼的地位饱受冲击。

销量变少的另一面自然是价格下降。

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信息,今年主流月饼礼盒价位更亲民,消费最为集中的价格在70-220元之间,平价礼盒多在60元以下,而去年的价格范围是80-280元。

即便价格不菲的五星级酒店月饼、知名酒楼月饼也都有不同程度地价格下降。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今年市场上月饼规格变小,迷你装月饼越来越多。

取而代之的是,月饼品牌纷纷开始用营销,争抢年轻消费群体。

茶饮品牌入局月饼,奈雪把新茶饮屡试不爽的联名策略平移到月饼上。推出哈利波特点心礼盒。

盒马、山姆、朴朴超市等线下商超,也在今年推出主打“健康养生”的自制月饼,价格只相当于传统月饼品牌售价的70%。

今年,大家对于月饼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

有人因为月饼溢价过高,想吃的人开始尝试错峰购买捡漏。

忍耐几天,等中秋过后再以折扣价格入手美心、奇华、广州酒家等老牌月饼。

03

让月饼回归食用

市场上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今年涌现出很多跨界月饼联名。

故宫文创月饼以故宫文物的形象作为外包装;

成都华尔道夫推出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名的主题月饼;

最近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也和传统糕点品牌稻香村联名;

回顾这些年发展史,月饼早已从一种食物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符号,甚至是一种展示性的礼品。

更多是为了展示而非关注口味,当月饼的食用价值被削弱,就容易被礼品属性喧宾夺主。

前几年,用于送礼月饼因包装过度被人诟病,产生了“月饼六两,礼盒三斤”的调侃。

而今年的中秋月饼,逐渐回归食用的本来用途。

在校大学生间的自发交换,其内核和去年春节的“特产交换”十分相似,用交换让月饼自身流动了起来。

时至今日,电商和物流极为发达,动动手指就能送出月饼,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

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纯粹依靠信任的朴素活动仍然能吸引年轻人,也许是因为它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纯粹的交流。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本文由硬壳INK出品,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每周一、三、五更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