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相还得洋人出”,学中文的老外网红火成新晋电子榨菜

“洋相还得洋人出”,学中文的老外网红火成新晋电子榨菜
2024年10月30日 22:45 记经典时刻

来源:Vista看天下

最近网络上突然多了这么一群人被网友们狠狠怜爱了。

他们就是来中国生活、工作学习的那群老外。

操着带着翻译腔的中文,时不时创造一些震撼国人的新名词,有时说一些话简直要把人吓死。

比如,在中国生活的第一个7天=“在中国的头七天”

迷信的中国人看到这句话真的是要大惊失色了,大袜子这个话可不能乱说啊。

比如,粥=“喝一些液态大米”

中国特产一下子科技感满满,变成了我吃不起的样子。

这种诡异的表达形式简直把一生爱调戏老外的中国人狠狠拿捏住了。

网友爱看,狂出热梗,频繁热搜,

一下子也是开辟出了一条新的网红赛道。

01

新的流量密码,

是洋人在互联网上出洋相

细看这互联网上的洋相,最出圈的是这群在互联网上学中文的。

他们的语言华丽又特别。

用最大最书面的语言讲最鸡毛蒜皮儿的小事,时不时带一点儿有着浓浓机器翻译色彩的词句,让人转个弯才能get到他们想表达的意义。

比如,对六婆辣椒面上瘾 = “在中国和这种红色粉末陷入爱河”

看着真觉得,这中文说的可真邪门儿。

比如接受了自己是外国人的设定,那么相对应的,中国人就是“内人”。

这个举一反三的很好,下一次不要再反了。。。

又或者吃螺蛳粉=吃“臭面”,并且“他的味给我一个拳在鼻,但关闭我的大鼻,他变好味。”

这种人机感满满的表现形式就像那些年大火的翻译腔,看的人真的想说一句:“哦,我的上帝啊,作为一个有好心脏的人,我真的想狠狠踢一脚那些教你中文的人的屁股。”

就像小鹿在脱口秀里讲述的自己和自己老公卧龙凤雏的故事里一样,“老外学中文几年,中文人格就是几岁。”

在这群中文人格普遍不大的老外们这样的帖子下面的评论区也是一片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可能是有点对小老外们“人生地不熟”的保护欲,可能是有点“好为人师”的冲动,也可能是被激起了从小帮李华写信的血脉力量,总之中国网友简直爱惨了这种表达方式。

当然也有纯“玩弄”的。

比如今年上半年爆火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阿巴斯,被发现中文不好但是爱回复网友后,一下子喜提评论区沦陷。

网友疯狂涌入评论区,改变语序,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话,期待得到阿巴斯情绪稳定的回复。

还有一个类型,就是印象里松弛感满满的外国友人来中国体验了一把没苦硬吃。

来中国上学和上班的外国留子和外国牛马,面相都发生了改变。

看到帖子过后:怎么会有这么爱受虐的老外,要来中国当进口牛马。

上班上的已经有了中国996社畜的苦相了。想不到吧,洋人来了也遭不住996。

看到后续已经离职后:这世上还是正常人类多!

看到“被疯狂使用”的外国留子喜提“巨大的作业”

评论区的网友还要劝一句:忍忍吧,国内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还是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这些一下子让在既定轨道上拥有相似经历的中国人狠狠共情了,甚至还带了一点儿作为过来人的幸灾乐祸。

谁看了评论区的网友发言不说一句屠龙者终成恶龙。。。

当然还有那群来中国特种兵旅游的显眼包。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扩容,各大社交平台一下子多了好多在中国大街小巷“乱窜”的外国人。

就说只要略施小技,就能把外国人钓成翘嘴。

144小时免签,挑战6天在中国玩爽,甚至敢挑战内蒙古新疆西藏这种高级副本。

来自英国的UP主@酒仙夫妇Jack和Paige ,挑战了32小时的全程站票,坐绿皮火车从重庆到新疆乌鲁木齐。

真·青春没有售价,铁腚直达新疆。

到最后已经双眼无神,涌现出浓浓的死意了。

这群外国人也真的很会玩。

和大妈一样的拍照打卡姿势信手拈来。

大老爷们儿也来体验穿汉服爆改洋少奶奶。

网友们也乐得看见这群老外们玩的开心、玩的出圈。

这些老外真情实感的分享虽然出了很多洋相,但是本质上确实是玩得挺开心的,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旅游宣传片。

02

“洋网红”也有公式套路,

一生爱调戏老外的中国人被拿捏

网友们爱吃这一套,“洋网红”也随之越来越多。

但这些网红们可并非像他们的帖子呈现的那样什么都不懂。

洋网红的流行,也不过是传统流量机制下的新元素,也不外乎是一些人设,一些标签。

细看几位突出的博主,他们也懂带那些有流量的tag。

如果是学校的留学生,会带上学校的title,用“x大留子+名字”当网名,这能吃一波学校的红利。

还有一点,就是绝大多数洋网红博主,都有一个中国对象。

他们大多是中国女婿或是中国媳妇儿,所以也不难看出他们背后也是有高人指点。

大家爱看的那些元素,比如中外couple的日常,中西文化的碰撞也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帖子里。

他们时常表现对我们国家美好的赞赏,有时也会发表一些不同意内卷心理等中亚文化的说法来显示他们骨子里的松弛和接受的不同模式的教育,有时也会体验一下变身为有中国的特色的社畜和牛马。

所以既能让人看得乐呵,也能同时讨到艳羡、同情、幸灾乐祸等多样的情绪。这样的运营,在互联网上确实算是有一套。

也有不少洋网红签了MCN公司,账号下也挂着可供商务联络的邮箱,有时也会带货打广告。

不过他们也确实懂拿捏大家喜欢调戏老外的心理,把姿态放的很低,愿意被国人调戏。

那些千奇百怪的中文表达,有些真的有点夸张,机器翻译都翻译不出来的邪门儿,也不外乎是他们想要夺人眼球,引发讨论的方式。

刻意打错词句,惹人挪揄。

甚至有看不下去的外国人主动给爱玩这种形式的帖子“打假”。

还有那些在平台上发布正面全身照,神情严肃,手持一张白纸的“听劝”求助帖,在“穿搭”“打扮”“找对象”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上求助,从而聚集一批爱管闲事但又热心肠的中国人。

外国友人来中国生活,确实是中外沟通的桥梁。就像那些来中国特种兵旅游的外国朋友们一样,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以及打心眼里的喜欢,化解了一些长期存在的偏见。

大家爱看他们的呈现,喜欢他们有梗的表达方式。和他们互动也觉得新鲜,爱和他们打成一片。

不得不说,拿捏住这些心理从而起号成为小网红的,也确实是掌握了流量密码。

不同于早年那些靠夸夸才能出圈的方式,“出洋相”的赛道带来了更多的乐子。

伏拉夫那种狂夸式恰流量饭的风潮过去后,大家瞄准的这个赛道也逐渐变得拥挤,多得是想来互联网分一杯羹的。但没有内容输出能力的话,只产出同质化内容,很快也会熄火 。

毕竟那些过于刻意的内容,看几次也就没意思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