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爸爸,都搞砸了“铁饭碗” | 人间

我和我爸爸,都搞砸了“铁饭碗” | 人间
2024年12月04日 08:59 记经典时刻

来源:人间theLivings

“好娃哩,千万不敢胡折腾,要顺住一根杆杆往上爬。”

配图 | 《人世间》剧照

“好娃哩,千万不敢胡折腾,要顺住一根杆杆往上爬。”

上面这句话,我爷给我爸爸说过,我爸爸给我说过,它蕴含的意思有:不要见异思迁,要知足,要守住饭碗……

我爸爸在晋陕交界的煤矿上当工人。1984年的一天,在井下,有斧子工持斧砸一根矿柱,砸半天砸不动,我爸爸生得人高马大,有力气,他接过大斧头,喝一声:“让我来!”他抡起大斧,“咣”一声砸在矿柱上,矿柱倒了,却弹在岩壁上,折返回来,撞中了我爸爸的胳膊。他的胳膊垂了下来,是粉碎性的骨折。

我爷从家乡铜川前往煤矿看望我爸爸。我爸爸胳膊上夹着夹板,用绷带缠了,把自己的胳膊挂在脖子上,他垂头丧气的,对我爷说:“我不想在煤矿上干了!”我爷惊异,循循善诱,对我爸爸说了文章开头那句话。

2005年,我去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山东某公司工作。2006年初,我给我爸爸打电话,我说:“我不想在这里干了。”我爸爸急了,他说:“你胡说哩,你千万不敢……”然后,他说了文章开头那句我爷曾说给过他的话。

然而,我爷给我爸爸说的话,我爸爸给我的话,都是白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爸爸和我,都是搞砸过铁饭碗的人。八九十年代的铁饭碗、世纪初的铁饭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搞砸了它,后来怎么样了,听我一点点道来。

1977年,我爸爸在铜川郊区某公社里当农业技术员。黄河边的煤矿来我们当地招工,当工人既能拿工资,也是很有荣誉感的事儿。在有很多优秀青年竞争的情况下,我父亲身体好,又在公社工作过,他脱颖而出,离开铜川去当煤矿工人。

爸爸坐着大卡车到了地方,那是黄河岸边一个几乎荒无人烟的山沟。工程兵入驻炸开了山,开辟出平硐、斜井两个矿井,热血青年们坐着矿车下到井里挖煤。

我爸爸曾说过,有一回,井底下塌方了,把工友塌到底下。我爸爸连忙就刨,把人刨出来连看都没看,背着就往井上跑,跑到井面上,拿手背一试探,工友早已没气了。

一边是奉献与牺牲,一边是矿务局加大着对煤矿的建设,为煤矿职工修建了单身楼、俱乐部、食堂、澡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很快,一个八九十年代里非常繁荣的煤矿诞生了。

如前文所述,1984年,爸爸的胳膊在煤矿上骨折了。这是个事故。矿上一面给我爸爸治骨折,一面给了他一个处分。于是他在医院里发牢骚,说自己不想在煤矿上干了,而我爷赶紧劝告他要顺住一根杆杆往上爬。农村人,家里有个当工人的,是很不容易的事儿,吃着国家的粮,月月挣着现钱,这样的饭碗还敢丢了?于是说一说,劝一劝,我爸爸还是继续在煤矿上当着他的工人。不过,事情有所变化,他要从一线工人变成后勤工人了。

本来我爸爸身体好,力气大,井下要提拔他当班组长。治好骨折,左胳膊不能完全施力,左手食指永远不能再伸直,矿上给我爸爸颁发了一个六级残疾证。这下,不光班组长当不成了,连井也不让他下了。工会上寻来寻去没啥岗位给他安排,听说医院少个护士,就让我爸爸去当护士——一个满脸胡须,五大三粗的男护士。

过了一年多,上面又把爸爸调到职工澡堂去工作,放洗澡水、烧洗澡水、给职工澡堂打扫卫生。

1987年,我5岁时,也步了爸爸的后尘。我在外婆家玉米地旁的一个铁管上爬着玩儿,从铁管上摔下,把胳膊摔骨折了。母亲带着我四处看胳膊。半年过去了,骨折还没完全好,爸爸便接了我到他们煤矿的医院看病,经过矿医院医生的治疗,胳膊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在治疗胳膊期间,爸爸带我到给单身宿舍楼供热水的锅炉房里烧过茄子吃,带我到职工食堂里吃过葱花饼,还把我架在他脖子上去看外来的马戏团演马戏。演马戏的人们表演着“上刀山下火海”、吞吃着铁弹然后喷出、飞身上马倒立在奔驰的马背上……

煤矿上物资真丰富啊,生活真热闹呀!真不愧是当地人所称的“小香港”呀!医生看胳膊的技术也没得说,当爸爸在矿上为我看好了胳膊去西安红十字会医院检查的时候,红十字会的医生用钉子在我胳膊上戳,他一戳,我一收缩,医生说:“这娃胳膊好好的么!”由此可见当时矿医的水平。

爸爸在职工澡堂干着干着,可能因为表现不错,煤矿给矿上领导筹建“来宾浴池”,供领导洗澡和休息,把我父亲调到“来宾浴池”当职工。

“来宾浴池”的门平常用大铁链子锁着,领导来之前会提前打电话到浴池里来,爸爸等浴池职工按照电话里约定的时间给领导开门,让领导来泡澡。

“来宾浴池”里备着茶叶、咖啡,有象棋、跳棋,有彩色电视机,有铺着干净的浴巾的沙发……爸爸一边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也顺便享受了这些矿上领导要享受的东西。

我小时候也喝过爸爸探亲时带回家的咖啡,不好喝,一股鸡屎味儿。

我爸爸工作的“来宾浴池”总共三个职工,原本他们三个“三班倒”轮换工作着,后来他们自己商议,家都在外地,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何不每个人干一个月、歇两个月?这样既把工作干了,也将家里人照顾好了呢。

于是,1993年起,他们就这么执行,上班的人全天候在“来宾浴池”上班,不上班的人直接回了老家,在家里干农活、照顾老小。

我妈是一名教师,她在小镇上学校的办公室既是办公室,也是我们的家。我妈还在办公室对面寻了一间空的储藏室,当了我们家的灶房。我爸爸每次回家,也到了我妈的学校生活。我妈上课、我上学,我爸爸没事干,就帮忙烧水、做饭。

然而到了1995年,煤矿上效益不好了,工资大幅度下降,时常发不出来。你干活也发不出来,你不干活也发不出来。他们三个人中,就有人在家的两个月歇满以后,不回去上班,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后,包括爸爸在内,大家都开始拖。谁都想在家里,都不想上班了,他们互相发着电报,催促着对方回去换班。

人家给我爸爸发电报,一发,就发到了村里。村里找我爸爸找不到,就到了我爷手里,我爷找人一念,无非是“速归”“换班,速归”“矿有事,速归”之类。我爷看到电报担了心,气鼓鼓的,胡子一翘一翘,来我妈学校,催着我爸爸去上班。

“好娃哩,你赶紧回去上班吧。”

沉默。

“好我的娃哩,你不回去上班,小心矿上不要你了。”

还是沉默。

刚开始,我爷来一说,我爸爸就回去上班了。到了后来,工资越来越紧张,干脆都快没音信了,我爷来说不管用,我爷和我婆一起来说也不管用。他们只管说,我爸爸只管不听,就是不去上班。

那时,陕西苹果种植蓬勃发展,我们铜川郊区已经在大量种植苹果了。我的姨父做了苹果生意,从当地收苹果,卖到南方。我爷给了我爸爸三亩地,我姨父给了他一百多棵苹果树苗,他时常去地里弄苹果。

两年以后,下岗潮来了,厂矿企业要改革,推出许多下岗办法和再就业办法。

煤矿要改革,因为经常不去“来宾浴池”上班,消极怠工,我爸爸把自己的铁饭碗搞砸了,他的名字出现在下岗之列。

但是单位上给了他一个买断工龄的选择。

于是,1997年,爸爸买断了他的20年工龄,从黄河边的煤矿彻底回到了铜川。

回家的时候,爸爸用洋镐把儿当扁担,担着一些铁锨、几身劳动服、两双雨鞋、两卷铁丝、三四条矿工腰带、一个铝饭盒、五六个搪瓷碗和十来沓矿上发的稿纸。那是他所有的物品。

我们家自己种植的苹果树零星挂果。我姨父出去收苹果的时候,带上我爸爸干活、押车。

押了几次车,我姨父问我爸爸:“姐夫,你买断工龄买了多钱?”

我爸爸老实回答。

姨父说:“你放着也是放着,我收苹果用钱,你拿给我,收苹果挣了钱,我还给你,还给你分红。”

我爸爸把买断工龄的钱拿出来给了我姨父。

一年没还,也没分红;两年没还,也没分红;后来,我姨父出了意外,人不在了,买断工龄的钱就不去想了……

我妈赞助了我爸爸,为他在我们郊区小镇东街开起了一家小卖部,我爸爸的六级残疾人证为他提供着税收方面的优惠。小卖部卖东西,跟很多人打交道,后来,很多人见了我,都说我是东街老王的娃。

与此同时,那一年,我妈被调离了她工作了十多年的学校,去了很偏远的一个乡村学校当老师(我母亲在那个学校的时候,村里有一个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叫郭秀明,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光辉典范),我们暂时没有了家。

之前,我爸爸在煤矿,再加上社会上还没有普遍形成商品房的风潮。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我妈的学校。可以说我妈的前半生完全是以校为家,以家为校。我们一家人都未曾有过我们要有一个房子当家的意识。

我妈的教案本、墨水瓶、蘸水笔、字典、学生们的作业等等都摆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办公桌下面是我们吃饭的锅和碗;屋子里有一个大立柜,既做装衣物的柜子又做屏风,挡住了后面的一张床;床下外面的位置放着几个三合板钉成的茶叶箱子,箱子里放着我们一年四季要穿的鞋;床下里面的位置放着硬柴和块煤,打炉子用;床头的夹缝里塞着要换洗的衣服;炉子是砖摞成的,既做饭也取暖;炉子旁还用砖摞着一个脸盆“架子”,放着我们洗脸的脸盆;门背后放着一个小小的棒槌瓮,盛水用;屋子里最值钱的东西是:1994年,我妈花了2140元买的一台19寸“长虹”彩色电视机。

屋子有七八个平方,摆完这些,几乎不剩什么地方。我上初中的时候,还要在屋子里腾挪着挤出一张钢丝床的位置,白天收起来,晚上支开,我睡在钢丝床上。

但这好歹是个家。

我妈工作调动了,瞬间,我们没家了。

我爸爸在他开的小卖部后面搭了一个简易房,把我妈办公室里仅属于我们家的财产的一台电视和一张床搬了过去。把那些塞在大立柜下面的斧子、钳子、扳手、捅火棍等杂物搬过去塞在床下面。又找了些烟酒纸箱,塞着我们的衣物和用品。

简易房里面的位置很小,再也容不下一张钢丝床。

那个时候我上高中,周末,我从学校回去,面临无处可睡的局面,只能借住在同学家……

我妈常说我爸爸:“到矿上干得好好的,你看你现在弄成这样?”

我爸爸总是默默无语,偶尔回应道:“是我想这样的?我能想到变成这样?”

时光是一只飞鸟,飞得飞快,转眼到了2005年,我从西安某大学毕业,从陕西去往山东,在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山东淄博某公司报到,填写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发的干部履历表,在关于计量器具检验的部门里工作。

我们那个公司很大,有许多个分厂。我的工作内容不算太复杂,从计算机的数据库里调取每个月该检验的量具的数据,打印成册,骑着自行车,到公司所属各个分厂,下发量具检验表,催促分厂的人们将到期的量具送回我们部门检验。工业的精度要高,精准的量具是基础,所以,我那个岗位也很重要,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量具的检验工作,要一一核对,保证每件量具都在检验周期内。

我领了公司给我下发的生活费和安家费,住在公司给我分配的单身宿舍里,宿舍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桐树,我常坐在宿舍里,透过窗子看那棵大桐树。我生在郊区小镇,到铜川市去上高中,到大都城西安去上大学,总会去认识新的同学,见识新的环境,迎接着每一个可能新鲜的日子。但是看着那棵桐树,我陷入忧愁当中。

我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建在齐地群山山坳中的大型兵工厂中,眼见得身边的同事是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的人,甚至一些同事的父辈也在厂里干了一辈子,接下来他们的子女也可能继续进厂工作。眼目望去,是机器、工具、油污、铁屑、沥青路、大卡车以及几十年来一代一代人刷下的标语。

我很担忧,我问自己,是否要这样过下去?

在我们部门,有位姓梁的工程师,他是西安某工业学院毕业的,我来自陕西,他便对我格外照料。我有了问题会问他,也常去找他玩,我问他,来单位的人有没有走的?他说,几乎每年新来的大学生都有离开的。

我又问,啥原因走的?他说,主要还是工资低。

我在单位的工资一个月一千出头,梁工负责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也在单位四五年了,他的工资将近两千。

当时,外面的社会上,市场经济活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工作四五年的人,工资三四千很正常。梁工当时在其它分厂找了对象,已经在看婚房,要结婚了。他隐约表达过,就这点工资,我要不结婚我也会走的意思。

2001年之后,我们家没有地方住,父母花了六千元买了一处地方,那地方是小镇上边上某个村里烧砖时,给在砖瓦窑上干活的工人们盖的三间临时房。父母把它买下来,稍微返修一下,也没有建围墙,就那样暂时住着。

我在淄博的厂里,一方面是担忧未来,闷闷不乐发愁,另一方面,却也看了齐鲁大地不同的风景,吃到了许多淄博美食。

在离工厂不远的山间,有一处峡谷,峡谷内有错落有致的村落,背靠青山,林木繁茂,花果飘香。这处地方叫作樵岭前。

夏天,下了几场雨,我们厂里的子弟带我去樵岭前溯溪。一条溪流从山上一直流到山下,我们沿着明亮和清澈的溪流缓缓前行,水很清,水底是石头,深浅刚好,人只要挽了裤腿就可以顺着溪流上山去,河底有小螃蟹和小鱼儿游来游去。

在溪流边,我们去了1200万年以前形成的溶洞,观瞻了被叫作“小琅嬛”的“天帝藏书处”。

到了山顶,有个大的天池,称作王母池,王母池上横贯一座软桥。

当地有传说,有一孝妇名叫颜文姜,丈夫死后孝顺公婆,善待小姑,每日翻山越岭三十里为家里挑水用。泰山上的神明听说了这事,化作老妪牵一匹马等在路途,待颜文姜挑水回来时,以饮马为名要她的水。颜文姜答,只能给一桶,另一桶还要回去侍候公婆饮用。神明被感动,给了她一根马鞭子,嘱咐挂在水瓮里,需要水时,把马鞭提出来水即满瓮。颜文姜回家试验,果然如此。

某一天,颜文姜出门办事,她小姑取水,看见瓮里有个马鞭子,以为颜文姜暗通男人,生气地将马鞭子抽出来,扔在地上,一瞬间,水从瓮中涌出,连绵不断,眼看要起波涛,马上就要翻大浪。颜文姜从外面赶回来,用身子趴在瓮上堵住了水势。水被堵住了,但颜文姜精疲力尽后香消玉殒。那瓮化作灵泉,泉眼流出的水汇成河,河被叫作孝妇河,颜文姜被人们称为颜神,亲切唤作:颜奶奶。

我从天池上的软桥走过,一路走,一路想,那王母池既可能是西王母文化的传承,也可能承载着当地人对颜神的崇敬和对美丽勤劳的女性的赞美。

逛毕,我们到溪流边的农家乐吃饭,在一处水流平缓的地方,村人将桌子放在水里,把啤酒放在泉水里,油炸了从屋后采来的薄荷叶儿,清蒸了养在溪里的虹鳟鱼,干煸了从林边挖出来的蚕蛹,爆炒了新捕捉的蚂蚱,烧了一碗地耳汤,抓了一盘炒熟南瓜籽儿。周围是清脆的蝉鸣,我和朋友把脚放在冰冰凉的水里,一起干杯,我心想:这感觉真好!

另外,淄博人性格敦厚、实诚,对朋友是实打实的好。我不忙的时候,当地的同事们经常带我到公司周遭的饭馆吃东西。我们那个区是鲁菜的重要发祥地,饭馆里的饭很好吃,常见的有炸肉,有炒鸡,有豆腐箱,有“四四席”(淄博地方上按菜肴多寡分类的一种宴席),有时候还有一些更有特色的菜肴——油炸豆虫、油炸蚂蚱、油炸蝎子、油炸蚕蛹……这些都很好吃、很新奇,给了我很多抚慰。

冬天,下了大雪,母亲从陕西邮寄来她纳的棉袄。大雪纷飞,我在单身宿舍的自来水房用冷水冲澡,哗哗哗,一盆盆冷水冲在身上,我身上冒出热气。我裹着棉袄从水房望出去,成团的雪从没有叶子的桐树上掉落,干巴巴的桐树一点生气也没有,我动了心思:不干了,我不能在这里待下去,我还要去看新的天地,接触新的事物。

我手头的那个活计蛮重要的,量具错过检验时间就不好办了,我找了部门的领导汇报工作,说我有可能要离开,手头的事情还希望另有人能接手。

领导豁达,他替我分析了利弊,说在这里的话,离家远,工资低是低,但是稳定;要是回家去社会上闯荡的话,闯过去了,会大不同,但是风险很大。他说不管你怎么样决定,我们也不可能拴着你、拦着你,都会支持你。随即,领导派了部门办公室的人跟我对接,把该更新的数据更新起来,该维护的事项维护着。

我用了两三个月时间,把该交接的事务交接明白。

2006年春天,我拨通了我爸爸的电话,我告诉他,我不想干了。我爸爸第一句话是,你不要胡折腾!第二句话是,别人想干你这事还不上呢;第三句就是——好娃哩,千万不敢胡折腾,要顺住一根杆杆往上爬。

我相信,我爸爸也是为我好。也能想来,我这一离开,就意味着失去了“铁饭碗”,我刚参加工作才一年,没有什么积累,这一去,可能会增大家里人负担,增加了整个家庭的风险。我爸爸的小卖部不愠不火地经营着,我妈当时在学校里已经不教主课了,也快退休了,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家里人苦口婆心说了大半天,我没听进去。当天挂了电话,我收拾了我的东西。第二天,我带着我的全部家当:一个硬塑料旅行箱、一床捆扎好的被褥。在张店区坐火车离开淄博,回了陕西。

我爸爸当年“砸掉”煤矿上的铁饭碗是煤矿改革势在必行,我“砸掉”国企的铁饭碗却是: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家里人对我离开公司很恼怒,他们咋说我都不听,他们只得说:那你在家里逛几天,又继续回去吧。我走的时候并没有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办手续,我们部门里有同事联系我,说最好把手续一办,这样好处理户口、档案等相关事项。我没有回去办。

据说,过了很久,公司出了一则通知,自行离开公司的人员,公司不再保管档案,统一交接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写这篇文章时,我估计我的档案现在还在淄博市某区的人才交流中心。

我先回到了西安。我有个姐姐,她1995年初中毕业,原在纺织厂当工人,后来纺织厂关停,她也下了岗。当时,她在美容院里打工,我姐夫四处摆小摊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我不想在兵工企业坐办公室,反倒是喜欢跟我姐夫摆地摊。

姐夫卖串在手机上的挂件,我跟着他去当地的轻工市场进了些货。姐夫找做铝合金的给我焊了个桌子腿,又找了两块木板中间装上合页,顶部穿上绳子。我便背着木板子上的“单肩背带”,提着铝合金桌子腿在西安大雁塔摆地摊。

大雁塔高耸在云端,它的身子有棱有角,颜色是大地的颜色,它是一座厚实的塔。塔所在的慈恩寺的围墙上写了八个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于是,大雁塔展现出无比力量感,开示着众生好好劳动,做有情事。

我在大雁塔下摆着摊子,获得着收益。然而,我高中、大学时的同学们,在西安的人颇多,大家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年少不知愁滋味,你来找我,我去找你,大家聚在一起,吃烤肉、喝酒、吹牛。于是对于我来说,白天摆摊子挣多少,晚上我就吃烤肉喝酒花多少。

一天这样,两天也这样,两三个月还这样。

刚开始你问我啥感受,那绝对是爽,不再看着纷飞的雪花里的那棵干枯的大桐树;再后来呢,也不爽了,心里又生出了哀愁,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很惭愧。

2006年6月2日,我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又背了我的被褥,拉上硬塑料旅行箱,乘坐一列T字开头开往上海的火车,离开了西安。

现在的上海跟以前的上海已经不一样了,以前的上海,人来了是有机会通过努力工作扎下根来的,现在难度太大了。

一年前,我在我曾经五百元租住过一间毛坯房的闵行区莲花南路路过。租赁一套房子的价格已经是六千五百元,而一个单间也要两三千元了。这还是上海外环以外的地方。住房的成本、交通的成本,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种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外来的普通人在这样的大城市立足、发展有很大的挑战。

许多想来上海的亲戚朋友咨询我是否该来,我没有办法回答人家,只能问人家:“你是想来这里找个工作干一干将来再回去呢,还是想在上海长期发展?”问这个话的时候,是问人家的自我规划。

我是心虚的,因为2006年我来上海,从未来发展上而言,我啥也没有想,我只是要来而已。但从个人的心理上讲,我的女朋友当时在上海(后来成了爱人),我也想到上海去找她。

2006年6月,我先暂住在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处,买着“前程无忧”网站出的求职报纸,投着找工作的简历,也到八万人体育场参加招聘会找工作。

工作根本就不好找么!

我看宝洁公司招聘呢,我跟人家招聘的人说话,人家问我要求多少钱工资,我狠了狠心,报了个两千。但是人家笑了,人家说他们的工资就没有低于八千的。

还有个石材公司招聘文案策划呢,我去面试,人家让我说我干过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我答不上来,我好像啥成就也没有,就是个普通小伙。

我22岁时的假期期间,赴新疆乌鲁木齐编辑过一本《新疆信息化工作手册》。那是一本内部书籍,我的硬塑料行李箱里拉着一本,书的首页上也用印刷体写着我的名字。于是,在去一家编写建材行业内部刊物的传媒公司应聘的时候,我把我参与编写的《新疆信息化工作手册》带上了,书里还夹着我曾经编写“手册”时使用的名片,名片上印着我当时的身份:执行主编。

这次来面试,我应聘的岗位恰恰是行业内刊的执行主编。

生命的联系是相续不断的,今天做的事跟未来的事之间始终连着线。由于22岁时编写的“手册”,24岁时,我在上海莲花南路找到了一份编写行业刊物的工作。6月29日,我被录用了。

我找到的工作说好实习期工资两千八,三个月后如果转正是三千六,这远远大于我在兵工厂时的收入。我们老板是个行业里的资深人士,他给了我编写刊物的基本框架,我按照他的框架在十天内完成了他设想要一个月完成的活计。于是,他在出差常州洽谈业务的时候带上了我。一个月前,我还在背着板子赶公共汽车。一个月后,我陪老板坐在他的红旗轿车上,感觉有些恍惚。

我老板在与客户谈判时,我拿着笔做记录。做完记录,回到上海后,我主动把谈判记录写成企业专访稿供老板过目,老板是满意的。显然,客户也是满意的,往往这些客户就与我们老板签订了合作合同。

我们老板在公司隔壁的小区给我寻了一个单间,一个月500元租金,房租是交三押一,老板跟二房东谈到缴一押一,我们老板娘先替我交了1000元。单间内设有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我在莲花南路春申路交界的“大润发”超市里买了一个布柜子,买了一张人造革皮的椅子,买了一盆绿色植物。

这样,我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

第二个月的一天,老板有事去不了常州,委托我拿着出版出来的刊物去常州对接客户,同时拿了一份他签订过的合同让我帮他去客户处收款。我自己对接了一个客户,与客户签订了三千元的合同,也帮老板收到了两万一千元的客户回款,客户给我的是现金。我第一次签合同,第一次拿那么多钱,既兴奋又害怕,兴奋在我是个能签合同的人了,害怕在这么多钱拿手里被贼盯上咋办?我找了个银行,办了存折,把钱存了进去,回来后交给了我老板,折子中间夹着一片纸,纸上写着密码。

老板想了片刻,他在想什么呢?

老板说:“给你提前转正,你收的回款给你10%的提成!”

第三个月,我继续签着合同,收着回款。月末,连基本工资带提成,我拿到了八千多元劳动报酬。

从此,我不仅仅是执行主编,我走上了做业务的道路。

那年,听说,梁工的职称升了一级,工资快三千了,他连借带凑,凑出十来万元,买了我们单位自己开发的小区里的房子,成了家。

我爸爸患上了肺源性心脏病。

那时,我们当地的农民有农保,居民有居民医保,而且各地居民医保不互联。我爸爸不是农民,没有在他的户口所在地办理居民医保,也不是当地居民,所以看病只能自费。这样熬了好几年,出现了居民自己缴纳社保办理退休的政策。我爸爸以前的同事与他联系,我爸爸去缴纳了一笔费用,说是将来可以领退休金。

2010年11月,我带着我爸爸去他曾工作的煤矿迁户口,好用于回家办理居民医保。我开着车,上高速,走国道,三四个钟头就从铜川到了爸爸工作过的煤矿。想当年,爸爸从家里到矿上,要在铜川火车站的候车室待一夜,第二天清晨坐火车到阎良,下午一点多,再从阎良坐火车到黄河边,晚上九点多,从黄河边的火车站坐上拉煤车后面带着的“闷罐车”,凌晨时才能到达他工作的煤矿。

我们开车到煤矿的当晚,我让我爸爸邀请他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我请叔叔伯伯们吃了顿饭。第二天早晨,办完户口手续,我拉着我爸爸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查看。

当年看马戏的地方堆放着垃圾,长着荒草……

矿工俱乐部陈旧不堪……

食堂看起来要倒塌……

浴池外,“来宾浴池”所在的地方,挂着一个陈旧的硬纸板,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四个毛笔字:“来宾浴池”……

我爸爸站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来回打量,他很孤独,也有些落寞,他捂着胸口在地上蹲了一会儿。路旁的梧桐树叶快落光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掉在我爸爸面前,我爸爸把叶子拾起来看了看,又拿叶子在自己的鼻子上捏了捏,不知他是在闻树叶的味道还是在擦鼻腔里流出的液体。

半晌,爸爸慢慢起身,对我说:“不看了,走,回!”

2016年,因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我爸爸去世,只有63岁,他领了两年多退休金,一千多元,去世的那个月,好像刚涨了一百。

我在我们那个公司工作了很多年,跟着我老板干过许多有意义的事儿,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老板不断地教导着我更好的工作方法,引导着我走上更广阔的道路。我很感激我的老板,老板换新车的时候,我感觉比自己换新车都高兴,我兴奋得坐在他新车的副驾驶上,说这车好,这车像是给您造的。

后来,我成家了,曾两次带着爱人回到山东的兵工厂,看我待过的地方,拜访我的同事们。

同事们依旧友好,我们部门的领导叫了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大家热情地请我和我爱人吃炒鸡,吃爬虾(皮皮虾)。我向主任致歉,主任手一挥说,人往高处走,水往高处流,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主任像大多数山东人形容上海这个城市一样说:“上海生活节奏快,走路都是‘噔、噔、噔’的……”

梁工那天晚上也在,他和我碰杯,脸蛋红扑扑的。

一路皆贵人啊!

由于行业升级和个人发展的原因,我自己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开始了水果领域里的工作,帮农民把种植出的水果卖到城市。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这个事业算是“甜蜜的事业,不败的产业”,我一直在努力劳动,为城乡要素流通架设力所能及的桥梁。

最近几年,无论任何产品、服务,都是供大于销,市场利润很少,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这个行当也不例外。

于是,我在工作中注意压缩开支、减少经营性投资,工作重心偏向了行业服务和咨询;同时,还在搞写作,一是为爱好,二是尽可能的打造自己的个人IP吧。我想,现在万物互联,如果有了IP,我也去跟一切“联”。

我妈的药卡里每年有几百块钱买药钱,我与她开玩笑:“你这个好,每年给你打药费,你干啥都有保障呢。”我妈从乡村小学退休了,有退休工资,看病、住院也都有保障。

我妈说:“你放着好好的单位不干么,怪谁呢!”

她问我:“你后悔不后悔?”

我说:“不后悔,我不可能为了吃个药而放弃我的奋斗么!”

2022年,梁工来上海,我们俩闲聊,聊到当年的工资一两千元,我就顺便问他,现在工资是什么情况,梁工没有正面回答我,他红光满面地说:“‘铁饭碗’比较稳,以前社会上工资高,‘铁饭碗’工资低,现在大家差不多,一样多……”

我和我爸爸都曾是工人,十八年前,我爸爸劝我回厂里上班我不回去,我来到了上海。我出发的时候,劝不动我的爸爸又叮嘱我一句话,他说:“一个人都不能得罪,就连要饭的都不能得罪,拉个架子车上坡坡,没有要饭的搭一把手,干看你就上不去。”

沪漂这么多年,如今我也是个新上海人了,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吃过很多亏,但我家里的老工人给我这个青年工人说的这句话,常常鼓励我于困苦之时,救我于水火之中,也支撑目前的我扛住压力生活。

我们家的那个老工人,他人已不在了这个世界,但他说的话,还蛮有力量!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编辑 | 森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