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或成劣币逐良币

价格战或成劣币逐良币
2024年06月14日 14:30 管学军老师

有大佬疾呼,价格战不能没有底线,企业不能亏钱经营……而有的厂家则说,这就像一桌牌,人家出牌了,你跟得上就跟,跟不上就过,还有下一把,就是别掀桌子。这是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上,就价格战发出的不同声音。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促进我国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发展。

从经济学原理上说,只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战是必然的,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手段。但是,从当前的价格战看,情况似乎并不正常,因为出现了劣币逐良币的倾向。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违反了优胜劣汰的正常经济规律。

现在个别车企在看不见的地方疯狂减配,已经达到无底线的程度,甚至电动车高压线链接都用胶布包裹,为赢得价格战不惜牺牲安全。更恐怖的是,有的车企连质量标准都没有,完全是攒车。因此,一些低质量、低价格的车销量狂长。与之相反,严格遵守法规的车价格降不下来,而失去了市场优势。价格降不下来的原因很简单,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而此间,媒体对降价车赞扬一片,同时对降价力度小的品牌则极尽奚落之能事。

在这种降价风潮中,在这种没有是非标准的语境中,守法者走向失败的可能性偏大。如果让损害消费者利益者获胜,那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莫大讽刺、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是中国法治的悲哀。但是,为什么中国汽车市场能够出现如此乱象呢?这或许是因为《反垄断法》没有落实到位。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在汽车领域,不正当竞争有两大模式,一种是减配,生产和当初上公告时不一样的、质量明显下降的产品。另一种则是直接把价格降到成本之下。

事实上,我们一些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尤其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方面,那么其所销售的新车成本是多少?是不是一直在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介入调查和查处?是不是有企业在恶意降低产品质量,生产的产品与上公告时候的产品不一致,实际上构成了以次充好、低价倾销。我们的相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对生产一致性展开调查?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低价倾销和以次充好的产品,而且正对守法品牌形成打压、对市场经济环境造成破坏,尤其在李强总理签署《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当下,有关部门是不是该出手了?

如果中国汽车市场中的良币被劣币驱逐,那么中国汽车工业没有未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成果必将毁于一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