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改革管理工作会议,海量的改革政策来袭,令人眼花缭乱。改革的目的是美好的、规划是全面的,这一波改革浪潮将把中石化带向何方,众人且拭目以待。
纵观多年来国有石油企业的改革政策、结果后会发现,不管怎么改,国有石油企业改革有一个很难迈过去的坎——员工数量太大。
人多的压力,企业扛得住吗?
世界大型石油公司员工数量对比
众所周知,国有石油公司的一大特点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人员缩减。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当中,中国的石油产业一直处于上升期,油气产量逐年递增,业务也在不断增加。国企因此大量招人,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石油业处于发展期,所以也能容纳消化数量不断上涨的员工。
由于这两年油价不景气,国有石油公司这样的人力发展模式终究还是遇到了瓶颈。2016年,中国国内石油产量出现下降,这在过去几十年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业务量下降、营收减少、石油勘探业务陷入亏损。在陷入亏损之际,还要养活这么多人,石油公司压力陡增。
在国有石油企业,有员工只进不出的传统。但对油价来说,却没有只涨不跌的规律。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即便雪球越滚越大,这压力也只有企业自己扛。只不过这一次,国有石油公司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如果现状没有改善,企业能不能扛得住这个压力将是个问号。
中国石化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
图片来自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在11月30日的改革会议,表达了这么一个态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中国石化在这一会议之中,提出了非常多的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令人眼花缭乱。总体来看,目标无非就是解决目前的困难、把企业做强做大。
就各种繁多的改革措施来看,很大一部分措施都是针对中石化太“臃肿”这一大问题的。企业要改革、要翻新、要提高效率、要迸发活力,始终绕不开体系太庞大这一障碍。
人员分流
对于“结构性改革”,中石化提出,在员工安置方面:能转岗的转岗、不能转岗的做细托底工作。要鼓励干部员工走出企业、外闯市场、开辟新天地。此外,对于困难企业扭亏脱困,中石化也提到了员工的转岗分流安置。
从这些方面来看,僧多粥少、劳动力富余已成为中石化部分下属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企业瘦身
压缩机构是石油企业改革的关键词。国务院要求在三年内,多数央企管理层级控制在3~4级以内,企业法人户数减少20%左右。中石化将大力推进两级机关,特别是总部机关改革。
中原油田,曾是中国石油产量最高的十大油田之一,是中石化主推的改革样本。从中原油田的改革当中,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到未来油田企业改革的方向。
中原油田明确提出,改革的着眼点是“减负瘦身健体”。其油气生产业务基层单位由122个压减到了48个,油气开发队伍人数由24774人减少到15585人,社区数量也由10个压减为5个。
面对“机关庞大臃肿,事权划分不清,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胜利油田、江苏石油等都采取了压缩机构的措施。这一点也反映出,非油田一线人员,也存在人员过剩的情况。
机关人员多、机构层级多,极易削弱企业政策的执行力,“精简机构”正是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行动。
分离“四供一业”
分离“四供一业”是国有石油公司今年的又一重大改革措施,但分离“四供一业”是国家的指示,是强行对企业进行瘦身的手段。长远来看,只有将非核心业务从企业当中分离开,企业才能更专注同油气相关的核心业务。分离“四供一业”,少让企业承担一些职能,这是另外一条应对“企业过于庞大”问题的措施。
专业化重组
中原油田整合油气服务队伍,向外拓展天然气技术服务。这一点同样反映出有企业已经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培育新业务、往外走,正是中石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之一。
虽然人多,但能人还是少
在员工激励方面的改革,中石化提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近80万员工,虽然数量巨大,但中石化这一尝试打破“铁饭碗”的改革也反映出,企业当中能人还是缺少的。改的困难不但在于员工数量多,还在于如何盘活这么多劳动力。
结语
对于改革,中石化提出了令人期待的目标,更好的制度、更强的活力。但这么多改革措施要有效推进并不容易,人员、机构数量多,体系庞大,这对改革措施的执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不管是转岗分流、剥离业务,还是闯外部市场,“企业臃肿”是目前石油企业极度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压、瘦身,这或许才是我们能够看到改革大力推进的前提。
正如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讲的那样,改革虽然会有阵痛,但不改革就会有长痛。但愿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早日破解中国的石油企业这一难题。
人民币不断贬值,存放在银行是变相的亏损。钱只有用来做投资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专注财经原创,带你走在金融行业的最前沿。全新发售模式来袭。如果你也是投资者,请关注我。V信:han953388286 或者关注公众号:投资者顾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