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饭碗”正在越砸越猛,因为真没钱了,也真吃不消了

体制内的“饭碗”正在越砸越猛,因为真没钱了,也真吃不消了
2024年04月15日 21:48 人生资本论

体制内的“饭碗”正在越砸越猛。

最狠的是河南。

日前,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相比其他地方的小碎步,河南这次是直接跑步冲刺,简直是一场“砸碗行动”。

而如此声势浩大的地方机构改革,核心只有一个:真没钱了,真吃不消了

这个”没钱“一方面来自于支出庞大,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收入的萎缩

先看支出。

河南的党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达到惊人的16万个,编制数量超200万,还有庞大的编外人员。

按照正常来说编内:编外=1:4的比例推算,整个河南的泛体制内队伍人员估计要有大几百万人,恐怕十几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在吃公粮。

由此,河南省的行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11.7%

为了供养额外的行政人员,只能挤占其他重要领域的支出,财政不堪重负。

再看收入。

2023年河南土地财政收入1622亿,而三年前这一数字为3324亿,直接腰斩。

另一个大头是转移支付,2023年河南省财政支出11000亿,但总的税收+卖地收入只有6900亿,于是中央调拨了5800亿的转移支付给河南,成为了仅此于四川的第二大省。

一般的理解,给四川最多是因为四川牺牲多、任务多,而给河南多恐怕更多的是“扶贫”。

一直“扶贫”,时间长了,估计中央也有意见。

而且转移支付的钱是来自沿海发达省份的,但这些地区最近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转移支付空间恐怕不是扩大而是要减少了。

种种因素叠加,河南的步子再不迈大点就要被拖垮了

所以改革的背后:

第一,是地方“大扩张”思维的终结。过去城市边界不停扩大,机构数量膨胀,编内编外人员的剧增,在如今大紧缩背景下,都将成为过去式。

第二,是地方财政模式的走到尽头。地方财政“去地产化”已成趋势,各地的土地财政水龙头关上阀门,必须慢慢向税收财政乃至新一轮资产税财政所转变。

此次改革颇有狂飙突进之意,但我们也要指出一些细节:

1)如果将权力视作“同心圆”结构,编外人员处于最外围,事业编制处于中间,而公务员则位居最内层。此次动刀的首当其冲的是编外人员,其次是事业编制,而最内部的公务员编制并没有缩减

2)减上补下,减县补乡。事业单位的编制也不是直接裁员,而是一部分下沉到基层部门,一部分调岗到科技、教育、民生等其他部门,这个做法很好。

3) 能不能跳出“精简又膨胀”的怪圈?历史上各地曾开展过数轮机构“瘦身”大运动,但人员每一回缩减完,又在数年的时间里重新膨胀并超过原来的规模,逃不出“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

当然,这次会有不一样。

因为确实没钱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