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形势,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浓眉大眼的央国企,最近也绷不住了。
在上周传出即将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消息后,A股上的地产公司纷纷迎来了一波大涨,一度有种梦回地产的感觉。
但房地产总是“三分钟”热度,这才没过几天,从哪涨起来的又跌回到哪去了。
正好赶上半年报披露,我随手翻了翻各大房企的中报,相比于未来尚不确定的利好,房企们现在的低迷业绩却是实打实的。
不光是民企,就连浓眉大眼的央国企地产公司,也撑不住了。
这是2024年上半年各大房企的业绩情况,几乎所有房企的营收和利润都在下降。头部梯队主要有四大央企: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
除了华润营收增长13%以外,其他三家的营收变化不大,但这几家央企的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华润(-25%)、保利(-39%)、中海(-24%)、招商(-34%)。
这其中是“以价换量”在起作用,在地产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央企,也不得不采取打折销售的方式来快速回笼资金,卖了更多的房子,但利润却被挤压了。
另一个是“半吊子国企”绿地控股,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只有2亿,暴跌98%,而在2021年最高峰的时候,其利润可是超过了210亿。
崩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与上面的央企相比,腰部的央国企和地方央国企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比如五矿地产、华侨城、中交地产、首开股份、金融街等。
拿五矿地产来说,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仅为50亿元,同比减少40%;净亏损达到10.5亿元,同比大跌277%。
更严峻的是,五矿地产的现金流状况极为紧张,手头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不到30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却高达155亿元。
究其根源,仍是两条:一是拿地价格高,二是销售疲软。
房地产的财报比较特殊,房企拿地后就可以进行预售,居民买房其实已经在这个时候就交给房企了,但这部分钱在财报中是不能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因为商品交付义务并未完成,不能算销售完成。
等到把房子交付给居民后,这部分钱才能确认为收入,也才能真正开始计算利润。
结果糟糕的是,房企们2024年结转利润的项目多来源于 2021 年高价获取的土地,但销售价格却是三年来不断降低的房价,一高一低之间,利润自然暴跌。
而地方上的土地卖不出去,土地市场极其冷清,无奈之下只能让本地的央国企、城投公司按照底价来接手,左手倒右手。
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房地产凶猛下行的背景下,保利、中海、华润等央企还拿地拿的特别凶,就是地方政府在背后推着他们向前走。
而价格方面,一方面是各地纷纷下场收房,保障房即将大批入市,另一方则是各地盘活存量资产,大量的商改住开始冲击市场。
这两个措施,既增加了供应,也分流了需求,短期内对房价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短期内,看不到迅速改善的可能。
其实很都人喊房子过剩背后不是房子过剩,而是相对购买力房子过剩。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目前城镇家庭户均仅拥有0.64套商品房,除去一部分期房后,中国城镇家庭户均拥有大概0.54套商品现房。
所以其实在城市中,大约两个家庭才有一套住房(现房),只是由于农村、乡镇、期房、流动人口等因素把平均数据给显著拉高了。
即使未来保障房、商改住入市,乐观估计,也只能将城镇家庭户均套数提高到0.7-0.75这个样子,距离超过1.0的“过剩关口”仍有相当的路程。
但眼下,还是先过冬吧。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关注趋势与财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