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债人越来越弱势

要债人越来越弱势
2024年09月14日 21:30 人生资本论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清形势,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到处都是要账的。

催收人才,直白地说,就是讨债的。

听起来不那么光鲜的职业,近期却被银行疯抢,而且入职门槛也很高。

三湘银行日前招聘两个催收岗位,均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法律、金融、财会等专业背景,具备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实际上不止三湘银行,光大、兴业、华夏、微众等多家商业银行都在争抢催收相关人才。

催收人才变得抢手,背后原因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

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

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意味着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净利润。

三湘银行在2023年计提了10.97亿元的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8.3%

成功的催收可以减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

但催收不就是讨债吗?咋还成高级人才了?

讨债还真的不能简单粗暴。

4月18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构管理”两个专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对暴力催收现象的整治,“合作机构管理”强调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外包,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

如果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委外催收,外包公司出现法律上的问题,委托方可能也难辞其咎。

今年1月初,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4月份,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为同样的理由被罚款40万元。

催收是需要技巧和专业知识的,否则不仅要不来钱还会违规。此外,银行为外包催收团队付的费用也是不菲的,有的高达25%

所以,银行要自建高素质的催收团队。

再结合近期的热点事件,银行拒收“断供房”,跟准备欠债不还的购房者坐下来聊聊怎么延期和“优待”。

我们发现,随着银行不良率的上升,银行在债务人面前显得越来越弱势了。

这种现象很荒谬吗?并不是。

个人之间的债务问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在金融系统与经济个体之间,债权人并不能说完全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月3日,中国失信被执行人数量已超过860万。

成为“老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还款意愿;一种是没有还款能力。

如此庞大数目的失信人,显然不会都没有还款意愿,绝大部分应该是不具备还款能力了。

这仅仅是欠债人的错吗?

银行长期以来的授信逻辑至少在两方面是有问题的。

一是太依赖抵押物,也就是所谓的“当铺思维”。这导致在房价快速上涨时,授信过度,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按揭购房者的债务风险就急剧放大。

二是信用评估极度不公平,比如仅根据单位性质,就把贷款人分为不同等级,有的贷款人一开始就只能得到高利率、短期限的授信,结果一步步地被推向债务深渊。

只是,无论如何,凭能力借的钱,总还是要还的。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关注趋势与财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