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收到了两份食品添加剂请愿书和一份公民请愿书,要求机构对一种食品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物质采取行动。
这种被要求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叫做邻苯二甲酸酯,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现实中经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塑化剂。
大众对于塑化剂的恐惧,与一本畅销一时的科普读物不无关系。
这本出版于2021年的书,叫做《倒计时》(Count Down)。书里称,一类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污染物影响男婴出生时的阴茎尺寸。这种说法随之便在网上疯传。
书的作者是一位专注于研究内分泌干扰物的科学家——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环境流行病学家莎娜·斯旺(Shanna Swan)。
斯旺对塑化剂对人类的影响的研究要追溯到2005年,那时她发表了一项调查产前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人类生殖器发育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她和同事收集了134名年龄在2-36个月大的男孩的身体数据,检查了他们睾丸的位置和大小,阴茎大小以及肛门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同时,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其中85名男孩的母亲怀孕期间的尿液样本,以便分析产前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量。
结果显示,斯旺他们得出的结论与动物研究的一致:母亲的邻苯二甲酸酯暴露量与男婴肛门生殖器距离的长短有关,暴露量越大,肛门生殖器距离越短,阴茎也就可能越小。
斯旺2015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与人类男性的生育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具体来说,当准妈妈在孕早期接触一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时,她们的男性后代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有更大的不育风险。
尽管其他科学家对斯旺使用的实验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还没有充足且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邻苯二甲酸酯对男婴生殖功能的影响。但由于媒体的大肆报道,人们对塑化剂已经是谈虎色变。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22年5月,FDA收到了本文前述的来自不同团体的请愿书,要求机构对食品接触应用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采取行动。
对此,FDA于2022年9月撤销了对23种用于食品接触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授权。
对于化学物质是否会影响人类生殖甚至会改变胎儿性别,一直在科学界存在争议。
早在2007年,科学家发现北极附近的女孩出生突然是男孩的两倍,于是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受到了一种叫做多氯联苯的化学污染物影响,导致母体激素水平改变,使妊娠前三周的胎儿发生性别转变——从男性胚胎变成女性胚胎。
而在2018年,美国与韩国的科学家又发现如果母亲暴露于PCB 128和父亲暴露于六氯苯,与女性后代增多显著相关,而母亲暴露于灭蚁灵和父亲暴露于PCB 128,与男性后代增多显著相关。
但这两种发现事后又被这些科学家自己纠偏,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自己此前的结论。
化学污染物是否会影响胎儿性别,虽然还无定论,但它们导致胎儿低出生体重、早产、死产和严重畸形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公认。
我们目前塑化剂问题较严重的领域是食用油,尽管国家强制性标准《GB 8955-2016 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国市监食生【2019】214号),明确规定了:“与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及相关包装材料不应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并对三类塑化剂(DBP、DEHP、DINP)的最高残量做了相应限制。
但现实中问题仍不可小觑,从国内各级检测报告分析来看,食用油中塑化剂的问题仍屡禁不止。
成年人皮燥肉厚,也就罢了,但在儿童食品方面,塑化剂的限影也时隐时现,例如2020年法国知名儿童辅食油拉杜蓝桥暴出塑化剂风波,引得宝妈圈兵荒马乱。
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塑化剂之战,远未到鸣金收兵之时。
注:本文素材来自《环球科学》—《这种化学物质,真的能改变胎儿性别吗?》相关内容。
✦
今日测评推荐
✦
《宝宝测评》所做的《10款宝宝辅食油评测:一款检出塑化剂》。
宝宝6月龄大开始吃辅食时,可以添加辅食油。除了提供能量,辅食油重点是可以为宝宝提供自身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脂肪酸,比如亚油酸、α-亚麻酸,以及促进视觉和脑部发育的DHA、ARA、EPA等脂肪酸。
本次共测检了五款核桃油、五款亚麻籽油,检测项包括:塑化剂、酸价、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ω-6)和α-亚麻酸(ω-3)。
在塑化剂项中,一款检出塑化剂DEHP。
最终获得推荐的产品为: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国内外产品质量测评结果,欢迎留言给我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