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此话对中国茶叶似乎无效,因为它不仅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甚至在一个月内,四次犯了同样的错误。
根据欧盟食品安全预警(RASFF)系统显示,从2024年10月4日到11月4日,短短一个月内,针对来自中国的茶叶共发出四次警告。
虽然警告分别来自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拉脱维亚,但原因却是同样的: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残留一直是中国茶叶出口的老大难问题。
甚至在今年6月13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直接宣布,为了增强进口商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将中国产浸泡用茶叶指定为进口命令检查对象。
中国茶叶之所以被韩国区别对待,原因同样是反复发生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出口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对于国人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某种程度,国内茶叶农药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被允许使用的农药残留超标那么简单,而是大规模出现了三令五申严禁使用农药。
2021年12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及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自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近3年关于绿茶的质量抽检信息。
结果发现,共有66批次绿茶被发现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批次占比达到86.3%。
更让人细思后恐的是,在57批次农药残留超标的绿茶中,有42批次检出的是禁用农药。
这些禁用农药包括氰戊菊酯、水胺硫磷、克百威、乙酰甲胺磷、灭多威、甲拌磷等,虽然它们除虫效果好,但由于在茶叶中残留量较高等原因,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已禁止它们在茶叶中使用。
其中,如氰戊菊酯、水胺硫磷、克百威、甲拌磷等都是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所以洗茶对于这部分农药来说,效果并不好。
问题频出,已经使中国出口茶叶被贴上了低档的标签,以至于内销远贵于出口的怪现象。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均价为135.5元/千克,按2021年全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1美元,而当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仅为6.22美元/千克。
如果要解决中国茶叶农药残留困境,或许不难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用制度设计层面进行考虑。
以印度为例,其出口茶叶竞争力高于我国,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其集约化经营,减少了小农分散种植带来的管理难题,同时印度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拍卖交易规则和相关制度,拍卖茶叶的规模占到印度茶叶产量规模的一半以上,其中80%为外销。
拍卖方式具有价格发现、品质保证、产品标准化等重要功能,也使得茶农的利益得到保障,避免谷贱伤农以及恶性竞争。
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几无品牌可言相比,印度培育出了阿萨姆和大吉岭等世界知名茶叶品牌。
作为全球第一茶叶大国的中国,仅在2019年便从印度进口了1万多吨茶叶,价值2亿元人民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