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线,俄乌两军交战的地理环境如何?

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线,俄乌两军交战的地理环境如何?
2022年07月24日 16:13 大风开始

我们研究战史时离不开相关地图,而探讨当下的俄乌战况,同样也离不开地图。

不过由于战场的地名比较多,大家光看文字未必都知道在哪里,某个城镇有多大,某条防线走向如何,交战地域内又都是什么地理环境等等,往往了解得不是很清楚。

在之前的付费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围绕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线双方的攻防以及战法、困境等情况。为了让更多读者能直观地了解战场,我们结合地图尽可能展现下这一防线的地理环境,以及双方攻防的几条通道。

当然这里涉及的只是北端的塞弗尔斯克到阿特木斯克城本身,阿城以南还有段防线,而且此线以西的区域也属同一防区,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先暂不涉及。

由阿特木斯克到塞弗尔斯克,是一连串的城镇村落,巴赫穆特卡河经阿特木斯克向北流经这一系列城镇,最终在塞弗尔斯克以北汇入北顿涅茨克河。

所以,这一条城镇带是河谷地带,总体地势偏低,不利于防守。其南北端的直线距离约40公里,由T0513公路相联。

其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阿特木斯克,人口为7.3万人,位居其次的是北端的塞弗尔斯克,人口约1.1万人。

两城中间加上塞弗尔斯克以北区域,总计还有约10多个村镇,人口大多为千人以下,少数为1000人到3000人之间。

很显然,仅仅依托这条河谷城镇带抵御俄(联)军是不行的。

在这条城镇带以东5到15公里区域内,尚有10多个城镇村落,其中规模小者只有数十人。规模大者,如苏勒答尔,则有1万余人。

在这个区域内,森林、河流、水库、小高地密布,并非单纯地一马平川,其实是乌军防御的重点。

俄(联)军由东向西,至少有5个进攻方向,我们从上到下一一介绍下各个方向的情况。请注意,由于战场形势比较复杂,其中前沿几个点具体在哪方手中会有争议,要注意下。

第一条线:北顿涅茨克河沿岸

俄军目前控制卢甘斯克州的比洛戈里夫卡(人口800余人),向西跨过州境则是乌军控制下的赫里霍里夫卡(人口不到100人),再向西则是规模大些的塞雷布良卡,再向西则是德罗尼夫卡(人口600余人)。

赫里霍里夫卡

塞雷布良卡

德罗尼夫卡

这一区域的情况是有一些小高地,另外主要是有大片的森林。而且几个居民点虽然都不大,但村内道路比较多,房屋沿道路两侧分布。

乌军通常于森林中集结并构筑阵地,另外习惯于在道路两侧的林带和居民点中布置阵地。

俄军自此方向进攻的话,就需要清理大片森林中的乌军,而且对居民点内的乌军也要清理掉。这种情况,在下面几个进攻方向上也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条线:上卡缅斯克—塞弗尔斯克

俄军目前控制卢甘斯克州的佐洛塔里夫卡(人口600余)和上卡米扬卡(人口200余),但有庞大的炼油厂)。其攻击方向为沿着道路经上卡缅斯克,进攻塞弗尔斯克。

上卡缅斯克人口约1000人,其最大的特色是沿公路两侧分布,东西纵长达4公里。由于俄(联)军主力部队推进依托公路,而乌军又惯于在公路两侧的居民点中构筑工事,因此上卡缅斯克纵长的居民点分布情况,比较适合乌军防御。

另外在上卡缅斯克以北2到5公里距离内,有小高地、森林带和水库,以南数公里则是平地居多,但也有林带。乌军也习惯于在林带内部署阵地,而在平地上则惯于布置雷区,以迟滞俄(联)军进攻速度。

目前,上卡缅斯克的归属有争议,而该地向西则是塞弗尔斯克了。

赛城的规模不算小,不过河谷城镇地势较低,不利于持久巷战。乌军似乎更倾向于将兵力配置在城外高地上,目前关于赛城乌军有陆续西撤之说,尚待证实。

上面提及的两个通道,是俄军兵临T1302公路之后,乌军对北顿城市群部队的主要补给通道。同时也是北顿乌军在撤逃时的主要通道。

目前在这两个方向布防的乌军主要是第115机步旅和顿巴斯营,可能也有第80空突旅一部,原在该城驻防的第128山地旅可能在后撤整补。

第三条线:Spirne—伊万诺-达里夫卡—河谷城镇带

Spirne是T1302公路线西侧2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只有80人;而伊万诺-达里夫卡更小,只有不到30人。

很显然,这条线上的两个居民点规模都非常小,但这条线的情况是最复杂的。

在这条线上有Sukha Plotva河以及多个水库,此外还有大片的林地和高地。尤其是在伊万诺-达里夫卡附近的水库北侧,有一处规模较大的高地。乌军在这个高地的反斜面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显然是作为防御重点。

由于乌军在此前作战中有炸水库阻止俄(联)军进攻的先例,因此这条线上虽然没有高等级公路,但也必须要拿下。

目前俄(联)军控制了Spirne村,但围绕伊万诺-达里夫卡的攻防还在进行中。

在这一方向的乌军除了第10山地旅一部外,主要是第102领土防卫旅,可能还有加强的炮兵及特种部队一部。

第四条线:T1302—苏勒答尔

T1302公路我们很熟悉了,这是之前北顿城市群乌军的主补给线。乌军自北顿弃守后,并没有将此线的全部要点放弃。

目前双方围绕贝雷斯托夫(人口1300余)—比洛霍里夫卡—雅科夫列夫卡(人口1300余)正在展开激烈争夺。

另外俄(联)军对苏勒答尔的直接攻击其实是从正东的沃拉德米里夫卡(人口1100余)—斯特里亚皮夫卡(50人)方向而来的。

由于这一线的最终目标都是苏勒答尔,因此我们将其合为一处来谈。

贝雷斯托夫

比洛霍里夫卡

雅科夫列夫卡

苏勒答尔

就T1302公路沿线来说,几个村镇的规模都稍大,由于这里早就是双方战线,因此乌军在此线的防御工事较多。而且几个村镇的附近也都有森林或小高地可做依托,再加上乌军在这里集结的兵力较多,因此防御强度还是比较高的。

目前贝雷斯托夫的归属有争议,比洛霍里夫卡—雅科夫列夫卡尚在乌军手中。

而在T1302南侧的进攻通道上,其实也是一处河谷地带,这里有Mokra Plotva河。目前俄(联)军已控制了外围几个点,正在向苏勒答尔城攻击。

乌军在这里投入的部队有第10山地旅一部、第80空突旅一部、第118领土防卫旅、预备役第4坦克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交战区域的西北方向,有一条绵延10公里的高地带,这里布置有乌军的炮兵。

如果俄(联军)控制贝雷斯托夫后,便可直接进攻此高地,并通过西北的维姆卡村(20余人),直插上面提到的伊万诺-达里夫卡乌军阵地的侧后,同时也可直接进攻河谷城镇带。

由于在这个区域内,双方集结的兵力最多,因此交战会最为激烈。

第五条线:T0504—波克罗夫斯克

在阿特木斯克的东北侧有一条斜长的屏障,其中除了北侧的苏勒答尔外,南侧即为1300人居住的波克罗夫斯克。

俄军在上述进攻苏勒答尔时,也由波帕斯纳亚方向沿T0504公路进攻波克罗夫斯克。

这一通道同样也是河谷带,两侧则是小高地和森林带,瓦格纳武装直接投入到了巷战中,目前据称占据了波克罗夫斯克的南半部。

乌军在此方向防御的部队可能是第58摩步旅,该旅是原北顿城市群中后撤部队中实力保存较好的。另外上面提到的第10山地旅、第80空突旅等部也都是后期增援到的,相对战力保存尚多。

当然,鉴于现在乌军的建制已经被打乱,所以上述番号也仅供参考。实战中乌军常以营为单位,去填充战线,因此想搞清楚乌军的实际投入力量,困难比较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虽有至少5个方向进攻之说,但其实主要的战斗形式并非是步兵攻防战,而是炮战。

乌军的战术是利用人力优势将部队散落到前线的各个森林、居民点中,在据点外则布置大量的雷区,另外在后方有炮兵支援。

俄军的战术是炮火开路,但凡有乌军据点就多轮炮击,另外以精锐特种部队和瓦格纳集团在前方开路。另外也投入苏25和武装直升机近距离支援,而机械化步兵的动作较小。

这种战术的目的在于用炮火大量消耗乌军的人力,待其无力维持防线时,再行突破。至于说具体哪个方向最先突破,这需要时间和炮弹的消耗,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