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花生品牌价值35.14亿元

兰考花生品牌价值35.14亿元
2022年11月05日 17:33 品牌观察杂志社

作者:《品牌观察》杂志社记者丰格

由《品牌观察》杂志社在2022年5月发起的首届中国地标节,推出《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500强》榜单,通过走进“地标原产地”活动,将陆续完成3510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工作,最后将品牌价值最高的500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上榜。

花生、红薯、蜜瓜被称为兰考“新三宝”,也是兰考三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花生种植面积25万亩、红薯种植面积8万亩、蜜瓜种植面积3万亩。

经《品牌观察》杂志社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力量,评估出兰考花生品牌价值35.14亿元、兰考蜜瓜品牌价值7.58亿元、兰考红薯品牌价值3.92亿元。这是首次有第三方机构对兰考“新三宝”品牌价值进行评估。

《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500强》榜单的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沉淀、全域种植养殖面积、市场商业价值、龙头企业规模、从业实体数量、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潜力、品牌转化能力等。

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它兼具农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它的品牌化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品牌观察》立志做中国的《福布斯》,从2004年开始陆续推出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品牌之都等系列榜单,19年来因此服务了华为、格力、双汇等近300家头部企业。

兰考花生为什么好?史载,黄河在兰考多次改道,兰考境内有三条黄河古道,兰考受黄河内涝达100多次,形成了特殊的盐碱地,属于弱碱性土质。

兰考全年日照2569个小时,昼夜温差大。黄河水虽然混浊,但是富含多种矿物质。黄河最后一道湾在张庄村,焦裕禄当年第一棵泡桐就种这里。

张庄村是兰考的大风口,气候条件恶劣。我想,正是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造就了兰考花生的独特味道。就像胡杨,可以在干旱的沙漠里存活千年。

今天的张庄村已经大变样,当年的泡桐树旁架起了大风车,源源不断为我们带来清洁能源。这里到处绿树掩映,人们住进了舒适的楼房,安居乐业。

▲张庄村新貌

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这里的土地属于黄河边上特有的沙地,种出来的花生别样风味。

兰考原本就是河南省花生的传统产区,与附近开封其他地区的花生同出一系,远近闻名。近年来,它的种子和技术得到了持续的改良,品质比以往更加优异。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领衔育成的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因为其早熟、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口感细腻等特点,被花生种植户形象地称为“院士花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

自2015年河南省农科院和兰考县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项目以来,兰考作为院县共建重点示范县,在河南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豫花37号在兰考进行大面积种植。

2020年9月,在兰考县考城镇贾马口村500亩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高产示范田,经专家验收,麦后直播豫花37号亩产鲜果833.43公斤,折合实际亩产389.63公斤,比对照田每亩增产近45公斤。

人们惊奇地发现,院士花生+兰考独特的环境,种出了与众不同的兰考花生——兰考花生比河南其他地区的花生更加优质。

兰考已经建成了多家兰考花生深加工企业。例如,成立于2018年5月的兰考大丰植物油有限公司,工厂坐落于兰考县考城镇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2亿,加工车间占地14000㎡,生产“焦桐花”和“代莲叶”花生油。

▲代莲叶花生油

公司的花生油使用传统古老方法去花生皮,又具现代科学温控烘烤的制作方法,使花生油中存留更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物质,不勾兑一滴精炼油,从而产出纯食用炒菜、调味,显现花生油特有的纯正甘香花生油。

公司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精选优质花生为原料,从原料选择、质量控制、成品储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在生产过程中,以先进的设备和独特的工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精制加工,保证了花生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内在质量,香味浓郁,无任何添加剂,富含多种人体必备的元素,属纯天然健康食品。

另一家兰考花生深加工企业——兰考宏源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刘红伟出生于1990年,提出把兰考花生卖到全世界的宏大目标,他一直投身于促农增收中,被称为兰考的“花生大王”,公司主要生产“萧美人”休闲花生,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

兰考蜜瓜声名在外,但是近年来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却是云瓜园,它是兰考蜜瓜提档升级的典型代表。

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杨超飞已经收到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他选择加入云瓜园,与其他4位硕士研究生一起,参入了吴国军的创业团队,在兰考种植蜜瓜。

▲杨超飞

兰考其他农民种出的兰考蜜瓜,只能卖给北京新发地,价格只有2元钱,甚至更低。云瓜园种出的兰考蜜瓜,出厂价为8元钱,无论种出多少,百果园全部收走。

云瓜园的兰考蜜瓜卖出了4倍的价钱,还不担心销路。其他兰考蜜瓜只能卖给北京新发地,价格低还担心卖不出去。——这是中国农产品种植的真实缩影,只有走差异化路线,农业才有出路。

即使这样,因为农业投资周期长,云瓜园要靠自己完成原始积累,仍然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云瓜园是兰考2017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在张庄成立兰考坤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筛选近千个品种,优化出了有超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品种,同时完成了蜜瓜和西瓜重要品种的标准化种植方案。

公司目前种植青雨蜜瓜、妃红西瓜等高端瓜类产品,与百果园、湖南绿叶、浙江雨露空间、郑州陈氏阳光、沈阳曲牌、华润OLE、盒马生鲜等果品渠道实现了单品的稳定供应合作,产品供不应求。

由公司投资建设77个瓜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按照标准化种植蜜瓜。云瓜园聘请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大园艺学院、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西甜瓜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蚯蚓粪还田、生物菌肥使用保护土壤、解决重茬障碍,建立生态农业。

实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等现代技术应用,形成了高效优质、无害化、规程化的设施密瓜栽培技术体系。农民在云瓜园上班,种植每斤蜜瓜的劳动报酬是1元钱。每个瓜棚每季可产6000斤蜜瓜,每年可产两季蜜瓜。

2020年,张庄困难户张天喜和李文明尝试到云瓜园上班,拿到了1.2万元劳动报酬。2021年,张天喜和李文明分别种了8个瓜棚,可以拿到将近10万元的劳动报酬。

云瓜园团队有30人,大部分是学农大学生。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西甜瓜改良中心徐永阳主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多位专家也深入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云瓜园创始人吴国军说,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从播种到收获,中间要历经移栽、整枝打杈、吊蔓、授粉、吊瓜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颗好瓜,都饱含大量的技术投入和农人的辛苦付出。

▲吴国军

在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天然弱碱性土壤上种植,用黄河水灌溉,221天无霜期,2529个小时的光照,完善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才造就了糖度13度以上,皮薄4毫米,肉质细嫩,零农残的高品质云瓜园好瓜。

经过几年的发展,云瓜园甚至得到了与荷兰瑞克斯旺、美国先正达、台湾农友等知名瓜类种子企业的合作机会,每年有200个以上的新品种实验,成为了国内外技术领先的瓜类种植企业。

2021年,由《品牌观察》杂志社团队发起完成的《兰考县乡村振兴调查报告》,认为云瓜园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兴旺模式,是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

兰考蜜瓜也有深加工企业——2016年成立的河南鑫合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兰考县谷营镇休闲食品园区,主要生产“水道夫”蜜瓜果汁和花生奶,是兰考当地最大的蜜瓜深加工企业。

兰考县近邻黄河,黄河九道湾,兰考是最后一道湾,拥有丰富的沙土资源,种植红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相比福建、广州畅销热卖的红蜜薯,同样的品种,因为不一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兰考红蜜薯无丝、香甜、糯软,每一个优点相对于南方的产品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世坡1984年出生于兰考县小宋乡方店村,2005年毕业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毕业后在郑州二七商圈经营针织品批发零售生意。2015年返乡创业,承包土地300多亩。

2016年组织成立兰考果粮康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步发展到600余亩。张世坡在成立兰考果粮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兰考县红薯协会,担任会长。

▲张世坡

目前,协会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红薯育苗温室大棚80余座、拱棚500余座,年育红薯苗8000多万棵。合作社与全县7个乡镇726户贫困户签订保底回收红薯协议1000余亩,新发展红薯种植户1000多户,新增红薯种植面积8000余亩,销售量达到8000多吨,总种植面积达到1.5万多亩。

目前,兰考当地的曲大姐、萧美人、水道夫、五农好、焦桐花等农业产业化深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基本上只有几千万元,个别达到1亿以上,它们大部分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

这些企业的平均销售半径只有50-100公里,是典型的县域品牌,尚不具备与大中型食品企业抗击的能力,并且企业缺乏品牌营销理论和实践能力。

品牌观察杂志社电话:

(0371)55090678  13526733955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