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市场拒绝进口?百亿新战场被迫换档升级

这一市场拒绝进口?百亿新战场被迫换档升级
2024年09月26日 10:44 MedTrend医趋势

9月23日,中国政府采购网一则招标公告显示,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以1500万的预算,公开招标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并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

这一消息引发的关注在于:第一,被认为对外资态度最开放的上海市场不再接受进口手术机器人,这是孤例吗?第二,原因是什么?会有示范效应吗?第三,被认为创新科技代表的达芬奇机器人会走下神坛,开始卷入价格战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医院的招标项目中,也同样存在着“不接受进口产品”的明确要求。而这主要与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国产设备支持政策有关。如今年4月,河南省卫健委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其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产设备能够满足要求的,原则上应当采购国产产品。

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达约71.7亿元。据Frost & Sullivan数据预测,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37%的增速增长,远高于全球的23%;预计到2030年将超709亿元。

国产优先政策下,手术机器人这一“蓝海”是否将只属于本土械企?或者更大的焦虑在于手术机器人所代表的技术被卡脖子的影响。

据悉,多家外资械企已在不断推进国产化进程,例如2017年,直觉外科与复星医药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去年6月,直观复星申报的“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获批,并去年11月正式上市,成为首个国产版本的达芬奇机器人。该产品目前已在多个招标项目中中标,并不断刷新在国内的最低中标价,这也将为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带来不小压力。

01、价格因素?卡脖子担忧?

9月23日,有关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以1500万的预算,公开招标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的信息引发关注,原因主要是其在招标信息中,公开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

医趋势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对近一年上海市有关手术机器人的招标信息进行查看发现,早在去年,上海市的公开招标中就已有将采购产品限定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信息。2023年11月3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就在进行手术机器人招标时直接在标题中明确了公开招标国产手术机器人。

尽管也有部分医院的手术机器人采购项目未标明“不接受进口产品”,但从中标结果来看,中标产品大多为国产械企生产的产品或国产达芬奇。比如9月13日,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中标结果公告,术锐的手术机器人(SR-ENS-600)以1979万元实现中标;7月26日,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手术机器人中标结果,公告显示微创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以1199.58万元实现中标。

除上海市外,包括江苏省、吉林市、浙江省等在内的其他省市也有医院在手术机器人招标信息中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

02、多地力挺国产产品

为何如此多医院偏向国产手术机器人?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对国家、地方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今年4月,河南省卫健委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大型(大宗)医用设备招标采购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产设备能够满足要求的,原则上应当采购国产产品。

7月5日,鹤壁市财政局发布《关于规范单一来源采购、采购方式变更审批、进口产品核准的通知》,其中提出,对市级和各县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审核管理;并要求采购进口产品的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经主管预算单位同意后(县区采购项目还需同级财政部门初核后),向市级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采购进口产品的书面报告,应包含:申请采购进口产品的主要用途、必要性、不可替代性、采购国产同类产品对工作的实质性影响等理由;

2.采购意向公开情况,在“河南省政府采购网鹤壁市分网”公开;

3.关于鼓励进口产品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复印件;

4.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定的会议纪要、记录等;

5.采购需求调查。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采购人应当对拟政府采购的进口产品开展需求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市场调查结论;

6.《鹤壁市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申请表》;

7.《政府采购进口产品与国产同类产品比较表》;

8.《政府采购进口产品论证专家情况登记表》;

9.《政府采购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

10.进口产品所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据MedRobot统计,2016年至2023年12月25日,已有56个手术机器人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其中2023年获批产品数量为28个,国产产品为20个。

9月13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确立人工智能、新型医用生物材料、高端医学影像和医疗机器人四大重点支持领域,破除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利好政策下,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又将呈现何种景象?

03、是块大蛋糕,也是块硬骨头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随后,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版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标准征求意见稿,对配置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医院的要求从省级领先医院放宽到外科综合实力较强即可。也就意味着,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不仅仅只有大三甲才能用,包括地级市及县域医疗机构都有机会在此次扩容中进行配置。

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达约71.7亿元,据Frost & Sullivan数据预测,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37%的增速增长,远高于全球的23%;预计到2030年将超709亿元。多方支持下,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天花板还有可能不断向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不断玩家加入手术机器人这一赛道,直觉外科的达芬奇依然占据了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超60%的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年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装机量超过370台,手术总量超过52万例

当下,应对国产手术机器人在采购中优先的趋势,像美敦力、强生、直觉外科等跨国公司均已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国产化布局。2017年,直觉外科与复星医药与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直观复星,直觉外科持股60%,复星医药持股40%,合资公司最初是进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列在国内的代理商,近几年开始推动达芬奇的国产化工作。去年6月,直观复星申报的“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获批;并于去年11月正式上市,成为首个国产版本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目前,国产达芬奇已在多个招标活动中亮相,并开始了价格“内卷”之路。6月14日,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机器人中标结果公告,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4000CN以1300万元实现中标,远低于其去年在国内的最低中标价约1800万,并刷新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内最低中标价。

公开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无疑能使本土公司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但这块巨型蛋糕可能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市场玩家众多,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竞争难度大;二是采购价格“骨折”的情况下,本土企业盈利难,加之近两年,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道路并不顺畅,研发资金或成一大问题。

据应科咨询数据显示,当前一级市场上手术机器人投融资数量发生锐减,2024年开年至今仅有9起

为此,本土企业也需要不断优化其商业模式。今年8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公告显示,作为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的天智航中标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服务项目,每台次技术服务费单价为7180元。所谓的“技术服务费”,即天智航负责提供智能骨科机器人微创中心全部技术输出(包括实现技术输出的装备及服务),医疗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获得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技术而实现为适宜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一直以来,手术机器人动辄上千万元的售价让不少医疗机构“望而却步”,而通过“购买技术服务”的业务模式,做一台手术,收一定的服务费,降低了手术机器人使用的费用门槛,也扩宽了企业的盈利路径。

据天智航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中,配套设备及耗材收入2531.7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3.4%;技术服务收入2061.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5.4%;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收入984.9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