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石理论经典:技法不是艺术

王艾石理论经典:技法不是艺术
2021年12月12日 21:44 湖社书画院

本文作者王艾石,摘自《新艺术定义》。

艺术有着广谱性和审美对象的普遍性,在创造方面强调突出的是精神思想性等特征,所以,技能技法对艺术没有约束力,技法仅代表匠心,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方法手段,并不代表艺术。例如,掌握绘画技法的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艺术,掌握音乐技法的人用音乐表达艺术,掌握影视技法的人用影视表达艺术,技法在这其中的作用仅仅是工具,我们不能将这种工具认作为艺术。

时至今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都徘徊在技法的瓶颈中。各个艺术流派的变化,更多的也是技法形式方面的变化,如西方的光影、透视等,中国的提按转折、干湿浓淡等,包括古典主义、立体主义、印象派、野兽派、抽象艺术、波普艺术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为表现艺术服务的一种技艺方法的形式变化。

绘画艺术的目的是用笔墨的形式阐述艺术内涵,开启人性,引领思想走向,关心的是艺术性,从来不关心支撑她的是哪门哪派的绝世武功。仅拥有技法与功力的作品,无论是创新还是传承,均归类于工艺仿艺范畴,技艺的高低不能代表艺术性质。黑格尔发表的艺术理论同样指出:“再完美的技法也不是艺术”。

我们反观历史,在石器时代,虽没有艺术的概念,但仍然创造出很多惊人的艺术作品。过渡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艺术概念的雏形,艺术仅限于绘画雕塑,并与工匠相提并论。因当时的社会信息量低,科学技术不发达,也没有照相技术,所以,技法性的写实表现方法是当时艺术的主要功能,它符合时代的社会诉求。

但是,作为现代的艺术从业者,依旧模仿前人,无论技法功力多么高超,无论画工多么精细,也代替不了前人,其作品也无法定性为艺术。艺术是人生的思想感悟、情感等精神性的表达,不是一定要掌握高超的技法技能,把画面绘制的多么完整无暇,多么精美。好比爱美的女性,不注重内在修养,过度的化妆整形,其外在的美必然演变成丑。

例如,当年杜尚扛着一个小便池去展览,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品。小便池是杜尚在市场上购买的商品,他没有经过任何技艺技法的加工与图画。

再例如,随着高科技的智能文明来临,电脑制作的音乐曲子绝对比贝多芬的好,机器雕刻的精准度绝对比米开朗基罗高,智能机器人的绘画能力一定比达芬奇强,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把智能机器模仿艺术家的作品看作艺术。

在今天万物互联的智能文明时代,被人类认知的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装在一个芯片里,任人们随时随地调取查阅。包括未来的传统技术技能类的工作,也都将被机器人替代,传统的知识技能等已经不能代表能力,不具备开启力,只有创新创造才是人类前进的唯一方向。

我们再看中国,作为历史上的天朝大国,为什么中国艺术始终不能引领世界主流?为什么以技法功力为核心的绘画方式在中国盛行千年?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经济政治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只简谈一下书画艺术方面的因素。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儒家社会,儒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血缘等级思想,祖制和长辈代表着不可侵犯的权威,这种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压制创新思维,越是老的旧的越受尊崇。因此,传统的绘画技法广被推崇,绘画初学者的创新意识被压迫,全部精力都牵制在锻炼技法功力上,想练好一根水墨线条,需要非常漫长的、数十年的寒窗磨炼,方可达到一般水平,一代大师齐白石至死仍遗憾的说,‘再给我50年,我就能用草书线条入画了’。可见,技法这个牛角尖齐白石至死也未钻出。

所以,中国绘画自魏晋南北朝的顾恺之被尊为水墨鼻祖及谢赫提出六法开始,水墨画一脉延续到今天,一千多年来除了修修补补,从来不允许有质的创新。于是,技法与功力成了画家们的主攻方向,绘画者一生的精力都消耗在苦练技法上,直接将技法和功力推高到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地位。

相比之下,西方属于哲科文化,创新是哲科的核心。创新顺应了宇宙编码法则,顺应了人类发展规律,西方理所当然地主导了当今世界的艺术、哲学、科学、经济等。

由于思想活跃的青年人更具创新创造力,西方著名艺术家大都在二三十岁便功成名就。如果按照中国画的技法功力标准,世界上就不会出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塞尚、梵高、高更、达利、伦勃朗、莫奈、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杜尚、波洛克、安迪沃霍尔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大师了。

本书一再强调,守旧是违背宇宙编码中循进向前的自然规律的,艺术决不能单一地拘束在传统技法之上。作为新一代的中国画家,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我们应该从艺术的核心出发,提高丰富自己的革新力、创造力、表现力,在继承发扬好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大胆创造,不要拘束于技法技能。

可惜的是,当今中国绘画艺术仍然没有摆脱技法功力阴影,很多掌握话语权的权威专家在评鉴艺术作品时仍然以技法功力为标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进程。另一部分思想前卫的艺术从业者所谓的创新创造,实际上则是放弃中国传统,模仿剽窃西方传统的产物,滥竽充数。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中国人对文化艺术认知薄弱,民众很容易盲从专家导向。直白的说,这也是一个历史原因和必然过程,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全面小康仅仅几十年,我们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需要时间来慢慢加强改变中国艺术教育。我们在理解这种艺术现象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一个事实,即一个民族若将工艺当作艺术,就是这个民族衰败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书版权归王艾石所有,任何形式的摘录、引用、转发等,必须注明原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